从瑞士小伙把枪背回家,看战略储备的常态化很有必要

500

最近,商务部:鼓励家庭储存一定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和突发情况需要

商务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障今冬明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切实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通知强调,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保供稳价工作目标,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细化工作措施;强化横向协作与纵向联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完善省际间和本地区联保联供机制,健全有关工作方案,根据形势及时开展跨区域调运;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每日跟踪蔬菜、肉类等重点生活必需品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及时预测,及早预警。

         商务部发通知还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需要;加强应急投放网络建设,优化应急投放集散地和投放网点,确保投放渠道畅通有效;充分利用大型连锁商贸企业网络优势,保障在重要时段和紧急情况下商贸供应网络正常运营;及时发布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稳定社会预期。

其实一个国家居民的战略储备应该成为常态,我们看看永久中立国瑞士是怎么做的,就知道不打仗的国家是怎样随时准备战争爆发的。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瑞士一向允许服役的公民把枪支带回家中,但由于涉枪安全问题凸显和枪支自杀率高居欧洲之首,这个实行“全民皆兵”制的山地国家于当地时间13日举行公投,决定是否废除这项传统。

据瑞士法语区公共电视台报道,最新民意调查则显示,禁枪动议的支持与反对的民众势均力敌,约47%民众支持,45%反对,有8%还没决定。全民公决必须同时获得瑞士公民和瑞士各邦的多数支持才能通过。瑞士是个什么事情都要全民公决的国家,我曾数次访问过该国,还住过瑞士的地下工事,感触颇多......

首先,瑞士是个奇特的山国,面积不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600多万,地处欧洲心脏,与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接壤,历来是欧洲的南北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瑞士的著名城市----日内瓦设有众多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而她自己却刚刚成为联合国会员国。这是瑞士的三大特点之一--直接民主造成的。瑞士人小到修一座桥,大到加入联合国都要进行全民公决,超不过半数就不能实施。过去多数瑞士人不认为加入联合国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所以一直拖到今天才解决。

其次,瑞士另外两大特点是全民皆兵和武装中立。全民皆兵即把武器发给个人保管,每个公民每年至少要接受一个月的军训,这是瑞士人的义务和责任。一旦爆发战争,瑞士人会拿起自己的武器,到指定的地点集合,在很短的时间里编成排,连,营,团等建制并能立刻有组织地投入战斗。瑞士的武装中立在于其奉行“总体防御”战略,以强大的武器和良好的设施来确保和平和中立。作为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体防御”战略的重要内容,瑞士视民防为“不带枪的国防”,高度重视民防建设。

第三,瑞士作为中立国已有400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毁坏,但瑞士的中立是建立在随时准备打仗和武器齐全的基础上的。瑞士人在欧洲是以善战而闻名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瑞士的雇佣兵,蜚声欧洲战场,作战非常勇猛,有趣的是战争双方都使用瑞士雇佣兵,结果瑞士人自己在战场上厮杀起来。除了软件这个特点外,瑞士的备战硬件也是世界闻名的。瑞士《联邦民防建筑法》和联邦政府关于民防建筑的政令对各种民防设施的建筑均作出了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建筑时,首先必须按规定的标准设计相应的地下掩体建筑,并自己承担建筑费用。地下民防掩体必须符合防核、化及通风要求,有必要的卫生设施等技术标准,经民防部门检查合格后才能开始其他部分建筑的施工。各州和市(镇)民防机构均应按规定负责修建公共地下民防工事,作为本级政府辖区的民防地下指挥所和所需民防装备的储藏所。一旦需要,可从地下指挥所发出警报,所有民防系统人员到这里领取装备和物资。通常情况下,每个市(镇)的地下民防指挥部建在市(镇)政府办公室的下面,另外还根据市(镇)的规模在不同街区建有若干个公共地下民防设施。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瑞士这样为民众提供了如此充分的应急隐蔽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瑞士建成了令世人瞩目的全国民防设施网,目前全国已建成的各种规模的地下掩体可供全部常住人口使用,人均“三防”掩体的面积达5平方米。地下掩体中建有各种生活必需的基本设施,储存可供全民生存10天以上的物资并按规定期限更新。据说20世纪70年代,我国搞“深挖洞,广积粮“时曾安排瑞士代表团参观我们的防空洞,原来是想显耀一下,没想到瑞士代表团非常内行地提出了各种改进的意见,搞得我方接待人员张口结舌,难道还有比我们更早挖洞的吗?对了,确实有,那就是瑞士。

前几年,我陪内蒙呼和浩特市民族歌舞团去瑞士佛里堡市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就被瑞士人客客气气地请到了地下工事里居住,而且是所有外国代表团一视同仁。当时意大利代表团见此状,扭头就走了,打道回府。我们虽然感到待遇低了点,但考虑所有团都是这样,也就不计较了。好在中国团单独安排在一个大楼的地下工事里。瑞士城市大楼普遍都能看到左侧有一个地下车库入口,入口旁边还有一个入口,那就是地下工事的入口了。工事有两层钢筋混凝土的门,约50厘米厚,一但关上,炸都炸不开。一进工事里先是一个大厅,照明设施很好,很明亮,这可能是集合的场地,洗手间和浴室也在大厅。在大厅旁边有几个宿舍入口,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两排上下双人铁床,铺的是绿色的海绵垫子,一张床约一人躺下那么宽,紧紧靠在一起,如果睡满了人,翻身都困难。看到我们为难的样子,陪同我们的瑞士小伙儿说:“我们每年都要接受军训在这里睡一个月,习惯了,不窄。”好在与我们同住的保加利亚团不来了。我们可以隔着睡,这样就显得宽敞些了。晚上睡觉,一点也不冷,外面两层大门要关上,我很担心氧气不够,没想到地下室的通气设备相当好一点没有憋的感觉,就这样舒舒服服的在瑞士的地下室里睡了第一个晚上。艺术节期间,我们在学校食堂吃饭,地下工事的大门钥匙就交给我们来保管。每天演出回来,大家淋浴都很方便,洗手间也很方便。瑞士人就是这样抠门,平时用来防卫的地下工事也拿出来招待外国客人,真是物尽其用。

据说当年希特勒不打瑞士有许多版本,其中一个就是瑞士是一个随时准备打仗的中立国,他就像一个刺猬十分难啃,不值得花那么大的功夫。躺在瑞士人精心构造的地下工事里,我对这个版本深信不疑。你呢?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