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得主谈本科教育,问题不在中学教育和高考制度上,在于大学本科教育!必须改革
图灵奖得主说中国必须注重大学本科教育,说得没错,我认为其实大家都清楚,问题不在中学教育和高考制度上,在于大学本科教育!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中国大学的主要问题在哪?毛主席说分析问题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此,我们首先要找到最主要的问题和矛盾,次要问题先放一放。
像是有人说中国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伤了、学累了,到了大学阶段,一放松,没人管了,自然就彻底学不进去了,这种“伤仲永”的说法有没有道理?
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一定要清楚,这只是次要问题和矛盾,不是主要问题和矛盾。
主要问题是什么?
我认为是大学本科教育在教学业务责任性的问题上没有被认识到,没有认识到当然也就没有政策来应对这个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学生交全额学费给大学接收教育,实际等于是学生的家庭扛起了全部的责任,而学校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风险和挑战,什么意思,就是说你交了学费,学校生存问题就解决了,但是他教的好不好,甚至他教不教都无所谓,学生学得好不好,愿不愿意学更是无所谓,因为学校几乎没有什么责任风险和生存挑战,来年他继续招生,继续收学生学费混下去,反正学生学得好不好根本不会反馈于学校的明年招生计划和学校生存下去的活计。
这就是大学存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和矛盾,没有生存压力就没有奋斗动力!
因此,大学必须进行企业化改革!也就是让学校自负盈亏。
如何改革,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我们首先一定要想清楚一个理论问题,那就是:学生到大学读书,这一过程中投入资源的责任风险谁来承担?
必须想清楚这个问题,当前的情况是一二流大学由国家和学生家庭共同承担,其他大学则全部由学生家庭来承担。但实际上这是不合理的!因为现实的情况是,不仅仅有学生不好好学的情况,还有学校不好好管、老师不好好教或者根本不教、乃至不会教的情况,请问,责任风险怎么能全部由学生家庭来承担呢?一二流大学由于国家承担了一部分学费,所以国家管得严的,但是依然解决不了学校不好好管、老师不好好教或者根本不教、乃至不会教的情况。
所以大学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
我在此提出一个改革方案:
1,除少数学校外,绝大多数大学改为企业制,自负盈亏。
2,去除国家对一二流大学学生补贴大学学费,同时,全部大学的学费减到3分之一到一半(具体数字可探索)
2,研究单位、国家机构和社会企业到大学招收毕业生人才,实行市场化的“购买名额制”,即必须给大学这个企业按人头付费。企业付给大学的人头费可以抵消一定比例的企业税收。
说下我的这个改革的基本原理:最核心的原理是市场化,也即让大学感受到竞争、生存压力和社会的需求,在满足社会需求的过程中生存下去。
他的原理是这样的:把全部大学的学费减到3分之一到一半,其实就相当于大学花钱“买入”,因为学费减了之后培养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大学教育市场系统里是亏本的买卖,根本进行不下去,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把市场机制扩大了,加入企业这一环,因此大学亏本招入学生其实就是花钱“买入”,现在我们还需要补全大学“卖出”并赚钱这一机制,简单说,就是实行市场化的“购买名额制”,也就是企业到大学招人才,看中之后并且毕业生同意之后,带走的同时必须给大学付清“培养费”,这样一来大学就能够赚钱生存下去了。
“购买名额制”也必须适用于外企和外国大学,如果外企和外国大学想要招入我们大学的学生,必须给我们的大学付更多的费。
这样的改革之后,首先一大批大学马上就会遇到生存危机,因为现在不像以前了, 现在是自负盈亏,国家不管你了,同时,企业招毕业生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了,现在不仅仅要付工资,还要向大学付费“买人”,成本大大提升了,这样一来,企业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就会大大提升,进而对大学的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要求大大提升,再进而就会对大学管理者和讲师提出了要求,大学管理者和讲师的生存压力就会剧增,因为他们只能让自己大学的学生提升竞争力,他们自己和大学才能生存下去!当然如果他们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就不会来他们这里找人,那么他们就“卖”不出去他们的学生,学校的财政就会出问题,发不出工资,接下来大学就会面临破产,然后被其他有竞争力的大学收购,收购它的大学会把自己的管理模式复制到被收购的大学,这样被收购的大学也能够有竞争力了。10年之后,中国也就不存在没有竞争力的大学了。
说下这样的改革的好处:
这个机制将让大学之间的竞争变得极为剧烈。并且它将大幅激发大学管理者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把大学办得更有竞争力。
这样的改革也可以让大学和企业更好建立紧密的联系,更精准恰当的为企业单位和研究机构输送人才。
结语:长期一来,很多大学领导层基本上尸位素餐,反正管理章程都写好了,就按上面循规蹈矩的办就行了,大学的讲师们也是如此,反正讲完我的课就行了(甚至讲不好和不讲也没关系),学生学没学到知识、这些知识适不适合学生他们都无所谓,这导致中国家长投入的资源和学生投入的4年宝贵时间的责任风险全部都由中国家庭承担了,这是不公平的,必须让大学里的管理者和讲师们承担一半的责任风险。而市场化改革无疑就是正确的方向!
————
有人会说这样的改革会导致中国大学功利化,彻底远离短期没有收益的基础研究,我想说,这是片面的不理解,或完全没有理解市场机制,我们有一大批基础科学研究机构也需要人,他们需要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需求会有大学去满足,因为他们同样必须给大学付钱(基础科研的人才肯定会被“卖出”高价)才能招人,因此一定会有大学培养适应基础研究的人才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只要你的单位有人才需求,不管你是哪个领域,总会有大学愿意满足你的需求,因为他们必须得赚钱才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