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史上第一次对外作战,就把一个老牌帝国打得抱头鼠窜!

500

NO.620 - 紫英石号事件

作者:小蔡

编辑:冷小军  /  出品:冷热军事史

说起新中国第一次对外军事行动,很多人会想起朝鲜战争。其实在渡江战役,解放军就与英国海军发生过一次规模不小的武装冲突,这便是紫石英号事件。

冲突背景

自鸦片战争后,英国从中国获取了内河航行权,英国商船可沿长江而上到各口岸贸易。

500

▲ 鸦片战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政府与英政府于1943年签订《中英新约》,废除了包括内河航行权在内的一系列英国在华特权,又废除对其他列强的甄别政策,但唯独对美国有特别优待。

英国对于国民政府深为不满,一直寻找机会重夺在华的内河航行权。

1948年,国民政府与共产党爆发了淮海战役。由于长江流域极可能也成为国共战场,英国以「协助国民政府防共」、「保护英国侨民及给予其精神支持」为由,再次谋求在中国内河的航行权和军事存在。

500

▲ 淮海战役

这一次,国民政府深感局势不妙,也希望英舰的存在能给予共产党一种威吓,原则上同意了英国的请求,但要求英国军舰每次计划进入长江之前必须将细节通知南京方面。自始,英国军舰始终在南京港停泊一艘军舰,每隔约2至3个星期轮换一次。

1949年1月,国民政府的失败已成定局,解放军开始在长江北岸集结。2月8日,国民政府发表声明,要求所有外国船只撤出长江,美国军舰也在声明发出后撤离了南京,唯独英国军舰仍继续驻泊在南京并保持轮换

到了3月,英远东舰队排水量1710吨的「伴侣」号驱逐舰更抵达南京,计划将在4月替换护卫舰「肖尔黑文」号。而这时,国民政府已经开始从南京撤往广州了。

500

▲ 肖尔黑文号

4月19日,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已经做好发起渡江战役的准备。第三野战军所属第8、第10兵团预定将在长江的扬州三江营至镇江张黄港段渡江。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更部署在长江北岸封锁江面,以防止外国军舰干预渡江。

就在这种紧张、敏感的局势下,英国远东舰队又派出了在上海的护卫舰「紫石英号」到南京。

冲突发生

4月20日8时30分,悬挂英国国旗和英国海军军旗的「紫石英」号驶入扬州东南口岸附近江面,这里是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预定渡江作战区域。在北岸的解放军炮兵第1团1营很快就发现了紫石英号并向战舰前后水面鸣炮示警,紫石英号反而展开大幅英国国旗表明身份,继续向上游行驶,并用舰炮指向北岸。

500

▲ 紫石英号

到了9时30分左右,紫石英号已进入了三江营江段狭口和弯道。负责封锁江面的解放军三野特种兵纵队炮兵第3团的2个连,分别配置日制75毫米野炮和日制105毫米榴弹炮各3门,在请示上级后,对其进行警告,但紫石英号并没理会,反而加速上驶,解放军立刻开火向紫石英号射击,紫石英号也开炮还击。

由于解放军炮兵位置十分有利,紫石英号的舰桥和轮机舱被多发炮弹命中,失控搁浅在靠近南岸的沙洲雷公嘴附近。

500

▲ 弹痕累累的紫石英号

由于航向失控,紫石英号3个炮塔中位于舰艏的两个都无法瞄准解放军,只有尾部的双联主炮发射了30余发炮弹。「紫石英」号很快就升起白旗,解放军随后停止了射击。

这场小炮战中,解放军仅有6人受伤,而紫石英号中弹50余发,阵亡19人、伤27人,其中舰长斯金纳少校重伤不治死亡,副舰长也负伤。

英军的救援

得知「紫石英」号搁浅后,英国远东舰队副司令马登中将命令在南京的「伴侣」号前往增援。

「伴侣」号于当日下午靠近「紫石英」号,并跟解放军炮兵第3团交火。「伴侣」号几次试图拖带紫石英号,但都遭到解放军榴弹炮连的炮击,伴侣号舰桥、两座炮塔中弹,「伴侣」号意识到不可能带走失去动力的紫石英号,于是高速离开。途中又遭到解放军炮兵第1团1营的炮击。

500

▲ 伴侣号

这次炮战中,「伴侣」号10人阵亡,包括舰长罗伯森中校在内有4人重伤。解放军则有伤亡约40人,两门野炮被击毁。

「伴侣」号败走后,深深不忿的马登中将于次日亲自带领「伦敦」号重巡洋舰和「黑天鹅」号护卫舰前来救援。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与第23军军长陶勇先向英舰公告及打信号弹以示警告,但英舰没有理会,后来炮兵第6团1营3连的2炮长梁学成决定向英舰开炮。

500

▲ 叶飞

在炮战中,伦敦号的8英寸主炮炮塔被击穿,舰桥被击中,舰长卡札勒上校负伤,马登中将则被震晕。虽然伦敦号的所有火炮都开火还击,更打了各类型炮弹3千多发。但解放军炮兵阵地隐蔽,英舰的炮击没有造成威胁。

不过,伦敦号的一颗炮弹打到解放军阵地后方,造成在堤后集结准备渡江的解放军第23军68师第202团、69师第205团步兵重大伤亡,其中202团团长邓若波阵亡。

500

▲ 伦敦号

最后,「伦敦」号与「黑天鹅」号向下游行驶,当天夜里回到了上海。这次炮战在事件中是规模最大、后果严重的一次。英军有28人阵亡、27人重伤、52人轻伤,伦敦号及黑天鹅号丧失战斗能力。解放军则有百多人伤亡。

谈判与逃脱

在英国远东舰队接二连三失利后,英国各界一片哗然。议会和舆论界批评英国工党政府,认为这一事件使英国海军蒙受损失和耻辱,要求对解放军还击。前任首相丘吉尔更强硬地要求派遣一艘航空母舰及轰炸机。有些则认为英舰的内河航行行为挑衅中国人,并要求英军退出中国。

时任首相艾德礼也认为这只是一场闹剧,而不是一场战争,根本没有闹大的必要。因此,艾德礼派遣驻华大使馆秘书尤德(就是后来的英国驻华大使、第26任香港总督、后来在北京猝死的那位) 前往中国商讨解决方法。

500

▲ 艾德礼

就在谈判途中,「紫石英」号的残存船员做了修复,利用台风过后江水上涨的机会,在7月30日晚上逃走。紫石英号靠近在同水道行驶的「江陵解放」号轮船,以其作挡箭牌,避过解放军炮兵的炮击,但「江陵解放」号却被击沉。

500

▲ 尤德

最后,紫石英号经崇明岛北侧水道以22节高速逃脱,中途撞沉民船多只,导致多名平民伤亡。中共中央因为忙于解放战争,只是谴责紫石英号撞沉民船的鲁莽行为后便没有追究,「紫石英号」事件就此落幕。

事后

「紫石英」号事件是解放军成军以来第一次与西方国家的军事冲突。虽然解放军伤亡较多,但绝大部份伤亡是被伦敦号流弹误中在二线阵地集结的步兵团。

500

▲ 伦敦号

在前线与英国远东舰队互射的解放军炮兵把英军打得十分被动,远东舰队多人伤亡、所有军舰更是被打得重伤。这在某程度上得益于我军对于阵地的设置,使得炮兵们利用地利进行打击,而英军却很难伤到炮兵阵地。

「紫石英」号事件标志着西方列强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的「炮舰政策」已经终结,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以及共和国的政治声望。

紫石英号事件无疑是英国政府的一场军事和外交失利,虽然英国民间对紫石英号的成功脱困感到高兴,甚至有人将这一事件赞颂为海军史上的奇迹,将其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但是英国政府却刻意降低了宣传调门。

英国军方在远东舰队失利后的无所作为表明英国国力在二战后的急速衰退,这种军事上的嬴弱一定程度上激励了英国殖民地各地的独立运动。此外,中英两国政府在这次事件中均比较冷静与克制,没有让事件进一步闹大,为双方互相的深入接触打下了基础。

英国政府也意识到中国不再是一百年前一触即溃的大清,而英国更不是当年横扫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几百年来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1950年1月,「紫石英」号事件结束5个月后,英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首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