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曾经爆红大街小巷的乐队,如今为何黯然沉寂?

  在那段被称作华语音乐黄金年代的时光里,以乐团之姿横空出世的「信乐团」绝对占据了一席之地。

  对于90后来说,不管你是麦霸还是音乐白痴,你都会想在KTV嚎上两嗓子《死了都要爱》,去享受飙高音的快感;

500

  《离歌》、《海阔天空》、《天高地厚》也都火遍大街小巷。

  摇滚乐队的形式加上主唱极具穿透力的演唱风格,这种独特的刺激感迅速让人们沉浸在他们的音乐里。

  这些都导致,信乐团几乎成为了最早在内地爆红的台湾乐团。

500

  那个时候,五月天都还没去无名高地展开他们在大陆的第一场表演,人们提到“阿信”的时候也都觉得那一定指的是信乐团的主唱苏见信。

500

  然而就在乐团迎来事业高峰之时,苏见信却突然退出乐团,开始独自发展。

500

  信乐团也随之逐渐沉寂,尽管之后又找来了新的主唱刘文杰,也未能重现当年的光辉。

  尽管仍有作品推出,但不少人都以为信乐团早就随着主唱的单飞而解散,变成了一支没有存在感的乐团。

  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信乐团曾经的经典作品也慢慢成为历史的尘埃。

  也许有些人K歌的时候,还是会唱他们的作品过把瘾,但耳机里已经很久没有响起过他们的旋律。

  那么在当年他们为什么能够迅速打入两岸三地的市场,又是怎样销声匿迹的呢?跟随这段回忆,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500

  1989年,还没满19岁的苏见信和几个同学组成了乐队,一起参加了第二届YAMAHA热门音乐大赛。

  “热音赛”当时也是相当火热的赛事,捧红了许多台湾流行乐坛的未来之星:

  还在玩金属的张雨生率领Metal Kids一举夺冠,本人还获得了最佳主唱;

500

  政大学生陈珊妮在第四届比赛中和她的乐队The Lie Detector拿下了佳作创作奖。

500

  拿下第二届热音赛冠军乐团的,正是苏见信和他的同学们组成的乐队。

  然而,就在这眼看着大好前程即将到来的时候,苏见信却要去服兵役,乐队就此停摆。

  在当时的台湾,艺人的兵役是职业生涯非常巨大的一道坎。

  因为一旦服役,失去的就是好几年的市场与成长机会,运气不好一不留神就被后浪给挤下来了。

  即便是被李宗盛签下的天选之子五月天,在已经火遍台湾的情况下,也得硬着头皮,抱着彻底和观众说Bye Bye的心理准备,开办《你要去哪里》告别演唱会。

  所以他们回归之后开办了数百场校园演唱会来抢回群众基础。

  但苏见信不是天选之子,他是被挤下来的那个。等他兵役结束之后,已经没有人记得他是谁,于是只好又跑回酒吧驻唱。

  就这样唱了十几年之后,31岁的苏见信才被唱片公司赏识,和几位厉害的乐手组成了信乐团。

  黑人鼓手黄迈克恰好也曾参加过第二届热音赛,吉他手Chris也在第四届热音赛中崭露头角,也算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2002年,信乐团推出首张专辑《SHIN 同名专辑》,凭借信极具力量的高亢嗓音迅速成为台湾乐坛不可小觑的新势力,出道即达巅峰。

500

  《死了都要爱》就是出自他们首张专辑的作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首歌并不是原创,而是翻唱自韩国歌手朴完奎1999年的作品《千年之爱》。

500


  这首小调歌曲用钢琴和弦乐作为主要配器,朴完奎的演唱也由舒缓的主歌慢慢过渡到激昂的副歌,有着满满的K-pop味道。

  而在《死了都要爱》中,完全换了一种编配方式,把副歌放到最前面,并且不使用任何乐器,而是用主唱与和声的方式,让猛烈的人声扑面而来,直接感受到这种重击。

  随后进入到主歌之后,则是钢琴、贝斯和鼓轮番出现,最后吉他加入点燃副歌的摇滚氛围,相比原作更呈现出一种乐队风格的编排。

  这张专辑另一首经典作品《One Night in 北京》则是翻唱陈升的同名歌曲。

500

  陈升的原作是一首男女对唱的作品,也是较早将流行和戏曲结合的作品之一:女声刘佳慧使用京剧的唱腔演绎,而陈升则使用通俗的唱法,两种不同的声音在同一首歌里,却显得非常相衬。

视频连接请戳

  信乐团翻唱的版本则是一首独唱作品。在前奏中,信乐团使用了采样车马的声音来营造老北京的氛围,一下子就把场景拉回到过去的年代,中国味道的铜锣声夹杂在颇具现代感的电子音符和R&B节拍中,然后就突入了一段摇滚味道十足的riff:

500

  而到了演唱的部分,信乐团又做了调换歌词的把戏。

  在原作中,本来是由女声先唱:

  “不想再问你你到底在何方/不想再思量你能否归来么/想着你的心想着你的脸/想捧在胸口能不放就不放”

  结果在信乐团的版本里,这几句一直到歌曲的最后才出现。

  他们还是非常聪明地选择把最有记忆点的“One Night in 北京”拿到了开头,信更是一人分饰两角,扮起老生跟花旦,唱起了令人惊艳的戏腔。

  凭借出彩的改编,这首歌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原作,后来很多歌手的翻唱也都是将信乐团的这一版本作为蓝本。

  在几首翻唱歌曲之外,乐队的原唱歌曲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精彩了。

  尽管这张专辑也有颇具摇滚本格的歌曲:由制作人Keith Stuart创作的《One Night in 台北》有着浓烈的硬摇滚气息、与戴爱玲合作的《坏坏惹人爱》也凸显了两位歌手出色的唱功,甚至在专辑的制作上,最后一首《Mars(reprise)》也和第二首《移民火星》相呼应,沿袭了概念专辑的理念。

  但可惜的,这种概念专辑的理念也只是个躯壳,音乐本身和概念专辑更是八杆子都打不着。

  而摇滚的形式更像是一副皮囊,把流水线打造的流行内容往里面装,尽管音乐形式具备,但表达却十分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主唱成为了绝对的主角,乐队的感觉也并不强烈,这也为日后信的出走埋下了伏笔。

500

  不仅第一张专辑中,信乐团大红的作品都是翻唱的作品,甚至几乎他们所有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翻唱作品。

  2003年,信乐团推出第二张专辑《天高地厚》,其中有着浓厚的中国风味道的歌曲《离歌》成为大热作品,然而这首歌也是一首翻唱作品,原曲是韩国歌手金建模1999年的作品《恋歌》。

500

  在原作中,前奏直接挪用了副歌的旋律,并且使用类似箫笛的吹奏乐器进行演奏。

  而信乐团的版本则使用了二胡演奏了一段新的旋律,层次上更加丰富;

  金建模在唱到副歌最高音的时候使用的是假声,而信则是用真声和混声演唱,显得更加有力量。

  和《死了都要爱》一样,原作也是一首舒缓的抒情歌曲,整首歌以木吉他和弦乐作为主要配器,也没有打击乐器伴奏,信乐团则是使用乐队配置对歌曲进行了改编。

  2004年信乐团第三张专辑《海阔天空》,其中同名曲描述了乐团从默默无闻到成绩斐然的心路历程,然而这首歌依然是一首翻唱韩国歌手的作品。

  这首歌的原作是WAX于2000年发表的《离开我的理由》,在木吉他伴奏的静谧氛围中开始演唱,再慢慢加入电吉他、贝斯和鼓,本身就有着强烈的乐队感。

500

  而信乐团的版本则是从颇具肃穆感的弦乐群奏起手,以钢琴的琶音结束了前奏。

  主歌则是和原曲一样的木吉他分解和弦,但到了副歌贝斯和鼓就加入进来,进入了乐队的段落。

  在三分多钟的时候,信乐团则加入了原作没有的吉他独奏。

  信的演唱依然是信乐团最有力的武器,和女声演绎的原作各有千秋。并且这首歌的编曲是由信乐团和制作人一同完成的,也展现了他们创作上的可能性。

  到这里不难发现,信乐团的成功和他们出色的改编能力不无关系,但更大地也依赖这些歌曲自身的精彩。

500

  这些歌曲的原作早已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只是没有在华语世界里广泛的传播,翻唱这些歌曲自然是最稳妥的选择,但是也是非常危险的选择。

  在前三张专辑里,信乐团也极少参与创作和编曲,而一个好的乐队不会一直想要唱别人的歌,更不会愿意把翻唱的歌曲作为自己的代表作。

  信乐团名义上是一个乐团,实际上却更像是一个翻唱歌手和伴奏乐手的组合。在这样的情况下,信的出走也是必然。

  信乐团能够大火,离不开苏见信强大的演唱功力。

500

  尽管信乐团并未因此分崩离析,并且加入了新的主唱刘文杰,但没有了信的信乐团已经失去了往日的余晖。

  慢慢地,五月天也开始攻占大陆市场,再说起阿信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会想起信乐团,而苏见信也以“信”的名字单独发展了。

  此后,信乐团还在2011年推出了全新专辑《回不去了》,然而乐队的热度已不同于往日,虽然团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歌曲的创作中去,但并未展现出色的创作能力,风格上也略显过时。此后,信乐团再也没有推出过任何的录音室专辑,贝斯手刘晓华也离开了乐队。


500

  与信乐团比起来,单飞后的信发展还是不错的,凭借单飞后的首张专辑《我就是我》入围第19届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也慢慢转型成一名创作歌手,还曾为阿娇写过一首《一辈子》。

500

  时至今日,信也已经推出了九张录音室专辑,在《我是歌手》、《中国有嘻哈》、《蒙面唱将猜猜猜》等节目上频频亮相,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他卓越的演唱实力。

500

  在信息量持续爆炸、音乐风格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信也很难再复制信乐团的辉煌了。

  无数的唱将涌现,摇滚乐队也都展现出崭新的面貌,即便信没有退出信乐团,按照之前的老路发展,想必也是行不通的。

  然而在华语音乐的浪潮中,信乐团依然是一支出色的乐队。

  他们凭借摇滚乐团的形式,在当时赋予了流行音乐更加丰富的表达,留下了许多广为传唱的金曲。信高亢的演唱展现出的巨大能量为这些歌曲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生命力,让无数的人感受到了鼓舞。这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