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阻止掠夺文物被追回,“列强”曾在2002年炮制了一份共同声明

(观察者网风闻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昨天,观察者网一则标题为“‘虎鎣’,欢迎回家!”的新闻再次引发了读者热议。为何说再次?是因为虎鎣以拍卖的方式回国这条新闻在今年3月底就爆出了,一时间成了考古界和收藏界的热点话题。最后一波三折,由拍卖变捐赠,这个过程就不细说了。

500

虎鎣和其他流失在海外的文物有很多的不同点,这也是为什么它的回家之路显得非常特殊。粗略归纳看,主要有两点:

一、什么叫鎣?拍卖方说现在全世界的鎣只有七八个,特别珍贵;

二、它的来历到底如何?它真的是圆明园流失的文物吗?

有关这两条,老夫也只能拾人牙慧,为了读者阅读效率和体验的考虑,只能综合专家们的说法。

虎鎣叫“鎣”,是因为它身体上的铭文就有鎣这个字。拍卖方说它的同类只有七八个之一,但是上海博物馆原青铜部主任周亚说这类青铜器说只有七八个那就是炒作了。因为它的本质不是蓥,而是盉,因为两者的形状基本是一样的,至于盉和蓥为啥有两种叫法,现在学界基本认为这就和蒋介石和蒋中正有两个名字一样,本质还是一个。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称,“蓥”是盉的别名;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历史专家朱凤瀚认为“蓥”是盉的异称。

500

500

“蓥”与“盉”的金文写法

    从功能上看,“蓥”与“盉”确是一种东西,那为啥不直接用一个很通行的名字叫虎盉呢?在不知道器主、也无铭文的情况下,根据器形、纹饰等特征来命名也是常规惯例,如目前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藏品“虎尊”就是这么命名的。

500

鸭盉和虎蓥形状很像

还有一点,虎鎣是干嘛用的呢?当然是盛液体的,至于这个液体是酒还是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认为鎣是盛水的占了上风。因为有好几个和虎鎣同一形状的青铜器出土的时候,是和盘子放在一起的,盘子很可能是洗脸洗手的,虎鎣的目的就是在洗脸洗手之前把水温一下。

那么还有一点,虎鎣是从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走的文物吗?虎蓥”之前的拥有者——英国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Harry Lewis Evans)在和家人的信件中详述了他参与洗劫圆明园获得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的过程,这些信函与文物一起被发现。

500

私信中详细记载了火烧圆明园和占领颐和园的过程

老夫个人之见,看到这些私人信件,内容有讲述他如何在圆明园抢青铜器的,差不多就可以实锤了。但驻沪的青铜器专家周亚认为其实这一青铜器是否为“圆明园流失文物”也存在争议,“仅凭拥有者的信件与老照片,是不足以证明的。而且信中只提到当时在圆明园中掠夺了青铜器,并非准确地说青铜器为‘虎蓥’;是否为英国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Harry Lewis Evans)后来的收藏也不得而知。”

那么,到底还需要什么证据才能让周亚老师认为这就是圆明园流失的文物,笔者就不好瞎说了。

总之一句话,拍卖方说,虎蓥的蓥目前只有七八个,而且是圆明园抢的,不少专家都认为这么搞的目的就是“炒作”。


这篇文章的叙述重点不在前面这些。而是想谈论这么一个话题:

在拍卖之前,国家文物局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和英国方面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对上述文物的拍卖和宣传活动。4月9日,英国坎伯雷特拍卖行明确拒绝了国家文物局的要求。

为啥英国坎伯雷特敢腆着脸不顾国际公约和中国政府的要求,拒绝停止拍卖?

这个国际公约到底是什么?坎伯雷特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追索流失文物时可利用的国际法目前主要有:

1954年《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

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

1995年《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很遗憾,这三大公约管不了英法两国,因为这俩国到今天都没有加入公约,就算加入了,公约对他们也没有约束效力。

因为按照国际法“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这个一百多年前被抢走的文物,其实就算他们的了。当然英法还不敢这么说,而是秉承所谓“文物国际主义”,即他们认为文物属于全人类,在哪里放着也是放,何必物归原主?

但是几十年来,英法这些带有强烈殖民主义原罪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受不了中国、埃及还有中东其他国家的压力,觉得在文物归还问题上脸上实在是无光,不如来个“破罐子破摔”,直接撕破脸可能反而比较好。于是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2002年12月9日,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19家欧美博物馆、研究所发表了《关于环球博物馆的价值的声明》,震惊了全世界:

Declaration on the Importance and Value of Universal Museums

老夫查了一下原文,这份声明一共395个字,可谓字字珠玑,含英咀华,自铸伟词,核心思想只有一条:就算文物是我们的祖先抢来的,我们也坚决不能还回去。

We should, however, recognize that objects acquired in earlier times must be viewed in the light of different sensitivities and values, reflective of that earlier era. The objects and monumental works that were installed decades and even centuries ago in museums throughout Europe and America were acquired under conditions that are not comparable with current ones.

这两句话是说,那些文物都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其价值要被“特殊”对待,和现在搞到手的新文物不一样。

下面这一句是点睛之笔!

The universal admiration for ancient civilizations would not be so deeply established today were it not for the influence exercised by the artifacts of these cultures, widely available to an international public in major museums.

这一句文法用了虚拟倒装,意思是如果不是我们这些博物馆义无反顾收藏和保护这些文物,那些对古老文明抱有敬意的公众们哪有机会欣赏到这些宝贝?我们给全世界的文明保留了“火种”啊。

声明中最后一句话这样说:

Each object contributes to that process. To narrow the focus of museums whose collections are diverse and multifaceted would therefore be a disservice to all visitors.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很赤裸裸了:把问题的核心放在“文物是怎么来的”这个议题上就走偏了,应该把讨论重点放在“我们如何好好欣赏这些文物”上。所以,我们下面签字的这些博物馆不打算归还文物。

让我们看看到底哪些博物馆签了字: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Bavarian State Museum, Munich (AltePinakothek, Neue Pinakothek); State Museums, Berlin; ClevelandMuseum of Art; J. Paul Getty Museum, Los Angeles; Solomon R.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Louvre Museum, Paris;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The 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Opificio delle Pietre Dure, Florence; 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 Prado Museum, Madrid; Rijksmuseum, Amsterdam; State Hermitage Museum, St. Petersburg; Thyssen-Bornemisza Museum, Madrid;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New York; The British Museum, London

英法德美西班牙荷兰……叫得上名字的大博物馆几乎能一网打尽。

柏林国家博物馆馆长Peter-Klaus Schuster说,我们为什么要发这份声明,主要是基于这些文物是属于全人类的,不是属于哪个国家或者哪个民族的,我们替全人类保管这些文物。

老夫觉得他没说透,大英博物馆的遗产顾问(Heritage Consultant)George Abungu 接受采访,为什么会出台这个声明,他这么说:

But if large scale repatriation were to take place, then of course many museums would be left with hardly any collections at all. The Declaration responds to the fear of many museum directors that they would be left with empty museums or with hardly any collections worth talking about. This seems to me to be an unnecessary fear.

“如果允许文物原所在国和原主人大规模追回文物,那么那些欧美的大博物馆的文物真的就要所剩无几了,为了防止这些博物馆变成空馆,我们不能让文物被追回去。声明也是因这些博物馆有此不必要的担心而做作。”

500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一半以上的收藏都来自中国

山河国破,大批文物身困夷狄之境,羌管悠悠,古物若真有灵性,想必亦能发出燕然未勒归无计之悲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