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民族、宗教领域中的存在的问题,批判错误言论,是“管闲事”?
笔者在一所民族大学上学,自从党中央提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以后,我发现学校广播上几乎天天都在播放相关条例、各大公众号也在宣传这一理念,学校也组织了各项活动让师生学习。因为自己经历的缘故,笔者长期关注民族、宗教类问题,对现实中所看到的一些现象也会有一些浅薄的看法。在此,笔者想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谈关于这一理念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谅解。
笔者出生于一个通婚家庭,虽然不是直系父母通婚、也不是与汉族通婚,但是在亲戚中也有像跟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通婚的。所以,笔者小时候是没有很强烈的民族分类,毕竟我的姨父、大伯什么的就是维吾尔族,在我眼里他们只是我的家人并不是某个特定的民族,我也是到了初高中才慢慢开始有民族分类,不过并没有那么强烈。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段,才慢慢发觉通婚对于民族之间的融合、国家的团结稳定是多么的重要,毕竟当这个民族的某个人成为了你的家人,他身上所带有的“亲属特性”会大大减弱“民族属性”,慢慢地也会对这个民族改变原有地一些观念。例如,以我们家来说当一个维吾尔族男性成为了你的老公,你还会对这个民族有什么看法吗?还会去排斥这个民族吗?当然不会,他在是维吾尔族之前是你的老公,谁会无缘无故排斥自己的老公呢?那么他们的后代更会如此,毕竟父母就是这个民族,当然不会有什么不好的看法了,其实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极端分子为何会极力反对通婚的重要原因。当这个男性改成了汉族,就如笔者之前推的逻辑,当汉族成为了你的家人,他的民族身份更重要些还是亲属身份更重要些呢?我想有点脑子的人都会反应出来这个道理。这也是笔者将要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各民族之间的自由通婚,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点。
熟悉笔者的可能知道,我有一个汉族男朋友,也正在跟家人“做工作”的过程中。也许会有人问:“你们家明明就有通婚案例,为什么还会如此反对你和男朋友呢?”这就要引出笔者的另一个观点:反对民汉通婚的根本不在于“民族”,而在于“教族捆绑”。其实,笔者跟家人有时会因为男朋友的事会起冲突。每每当我拿着家里那些通婚案例说理时,他们总会说“这两个民族习惯、文化都差不多,可以通婚。”就像,最近笔者的一个姐姐嫁给了柯尔克孜族,当我再次拿这个案例“询问”妈妈时,她还是跟我说了同样的话。那么他们所谓的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是指什么呢?我想不说也能知道,那就是他们所谓的伊斯兰文化。只是在大力去极端化的环境下,很多人不敢公然的进行“教族捆绑”,于是就用所谓民族文化、习惯找理由罢了。下面这两种通婚夫妻下评论的对比就是赤裸裸的证据:
同样是通婚,一些民汉情侣抖音下的某些评论简直不堪入目,骂什么的都有。但是另外一些跨民族通婚者乃至跨国通婚者下面的评论却异常和谐,大家都在祝福。这些通婚者具有一个共同特点:被认为是穆斯林。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只要是被认为是所谓的“穆斯林民族”就支持,只要不在这一范围之内就极力反对?难道这还不是在赤裸裸地教族捆绑吗?那么一些外国也有他们所认为的“穆斯林民族”,他们一样支持通婚,但是对国内的一些民族的通婚就极力反对,这是不是就是一种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赤裸裸的威胁呢?照这样下去,他们的宗教意识只会越来越强烈,民族融合意识、国家意识越来越淡薄,那么我们所说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又到哪里去了呢?
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执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最为重要的是要大力支持民族通婚,特别是极端分子最为反对的那几类通婚。为什么同样都是通婚,维族和回族不反对,维族和汉族却极力反对呢?这么赤裸裸的信号,我想已经表现出来了。如果,按这个趋势下去,只能他们所认为的“穆斯林民族”相互通婚;“非穆斯林民族”相互通婚;在一个国家形成这样的两大阵营,何谈民族融合?何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难道还不需要我们警惕吗?这到底是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是穆斯林民族共同体意识?
笔者前几天看到一个段视频,视频里的女生带着里切克,一口一个“除了圣地和家乡,没有感到亲切的地方”、“卖肉看见大胡子青海人感到亲切”。虽然视频主题说的是认为青海人亲切,但是哪个理由不是关于教义、不是关于宗教?这些所谓的喜爱理由,听起来难道不让人感到害怕?那么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不信教的群体对她们来说没有亲切感?就不是一类人?
平台一直一来都会收到类似“管好你自己,不要多管闲事”这类的评论。看到这种评论,真的是感到无奈,这种人是无知到什么地步,会把“去极端化”、“摆脱教族捆绑”……当成是一种“闲事”。
况且在平台上的作者很多都具备党员身份,这个“闲事”本就是我们的责任!照这些人的意思,平台进行去极端化、提倡摆脱教族捆绑就是“管闲事”的话,那么那些曾经发声亮剑的干部同志们是不是也在“管闲事”?按笔者看来,平台只是把赤裸裸的现实摆在了他们面前,让他们无法找到“破绽”,又不敢直接对抗,就只能用这种无由的职指责来无病呻吟罢了。
再回到文章开头,平台只是把一些事实暴露了出来,就被某些人指责“管闲事”,那么真正面对这些问题的通婚夫妻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他们所反对的“通婚夫妻”每天要遭受到他们这么多的侮辱、谩骂,还有谁敢承认自己通婚、还有谁敢通婚?那么我们所宣传的“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又要怎样完成?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单单只是一句口号,更需要付出行动。网络上对民汉通婚的反对声日益高涨、社会中对民汉通婚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强烈、民汉夫妻处处碰壁、受歧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时才能够形成?对民汉通婚的支持不只是一种对人权、自由的保护,更是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执行。请不要再一味地喊口号、讲道理,请做到实际行动上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仅只是几个字、几次宣讲、几项活动,而应该体现在现实中的点点滴滴。等民汉情侣能够坦坦荡荡地表达出来,那么这一天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到来!
任何人你都不能去试图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民族的融合正是历史前进的方向,真正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我们的目标和信念!
作者:莎莎,一名普通的哈萨克族姑娘,平台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