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长津湖》加几场戏

【本文来自《《长津湖》豆瓣开分7.6,高了还是低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给《长津湖》加几场戏#

刚刚看完《长津湖》,总体感觉还行,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小。就如在进入影城等电影开场时,碰到两个大约10岁小朋友。

我问他们看什么电影,答说是《长津湖》。

再问“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答说是“抗美援朝”。

然后再细问,就没了。

所以,这电影从历史框架的构建就有问题,压根没有将为什么要将美军堵在长津湖,如果失败了,又会有什么重大影响说到位。

比如完全可以以闪回的方式,通过伍千里(吴京)告诉伍万里(易烊千玺)如果不挡住美军的进军步伐,在丹东发生的平民被炸的事情,就会在自己家乡发生。

其次,由于这部电影是蓝晓龙编剧,所以我个人期待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没奢望能达到《我的团长我的团》那个水准,但这个电影并没有能展现出那个时代和我们现在国人共通的魂。

究其关键,依然是有些导演他抓不住普通国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很多人不理解为啥《战狼2》票房会那么高。

但这很难理解吗?志愿军战士为啥要死也要死在阵地上?无非就是普罗大众朴素的家国情怀。作为战士,如果我们自己不死在阵地上,将来死的就是你的父母,姐妹,兄弟.....

但很多人就是很难理解在这些行为 ,于是导演的草率直接导致,有的主流媒体评论说中国人永远拍不好战争中的人性,只有民族主义者.......

好嘛,朴素的家国情怀竟然能变成了民族主义。那么这类问题如何避?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拍明白战争的正义性与浪漫性,而只会讲战争的残酷性。

比如,完全可以在伍万里车站无意拿到“红围巾”的基础上,指导员(朱亚文)给伍千里看自己女儿照片后,加一段伍千里给指导员看女孩照片的情节。

然后,只需要指导员问句“家里给介绍的?”伍千里点点头,把指头放在嘴唇上做个“嘘”的动作,他的成长性、革命性与浪漫情怀就表现出来了。

虽然所有伟大的战争片都是反战的,但其不是让大家看完后只单纯得爱国对战争就完事了。而是如苏联影片《士兵之歌》,除了开头主角炸完坦克以外,其余都是“如果我在此时此刻,我也会像他一样做”的小事儿。但其真挚的情感却是激发普通观众“如果生在那个年代,我也要去当志愿军保家卫国”的重要基石。

对此,虽然现在的电影也注意到了,比如让我印象深刻的志愿军吃土豆VS美国火鸡大餐,毛岸英送棉被给伤员那刻怕得都不错。

但是,我觉得抗美援朝志愿军军人的深层感情感染还是太少了。

以致最后冰雕连不但一带而过,而且由于又让美军将领敬礼,而完全没有描述透这些志愿军生前的感情思想,以致成了最大的败笔!

其情节完全可以按照史实,让伍千里在路过时正嘟囔“说得在这儿埋伏,怎么没见人”时发现战士们已然成了冰雕,然后全员在敬完礼后。让伍万里走在最后,先是频频回头注视冰雕连,然后再追上伍万里说“哥,如果我像大哥那样,你也帮下我!”

这样甚至可以不拍长津湖的整体过程,而在伍千里停下脚吃,许久望着伍万里然后坚定得说“好!”紧接着,就可以直接打出《长津湖》的片名,电影就可以结束了。

这样拍,起码文本不像现在这样拉垮,到了最后甚至以大量的文字与零星镜头来串场,搞得观众不知就里,而我昏昏欲睡。

所以,我给电影整体打6分,算刚及格,可以看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