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上)
前言:
昨天看到“风闻”专栏里有何新的时事评价,就想到了这篇文章。
它刊登在1990年12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一经登出,便成为了轰动世界的爆款。
此文的许多论点,至今仍有极高的价值。
今年12月11日,是此文发表28周年的纪念日。故而重发此文。
因文章过长,分为上下两部分。
文后附上几份背景链接,便于了解当时情况。
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
——何新与日本经济学教授S的谈话录
S教授是日本一位经济学家,研究国际经济和中国问题。1990年8月间访华,要求会见我,就世界和中国经济问题与我进行了长谈。本文发表前在原谈话稿的基础上,我做了整理和补充。本文观点,无论确当与否,均由我负责。如有错误,欢迎批评和指正。
一、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问题
1.目前世界经济症结何在?
S:非常高兴能在北京认识您。
何:谢谢。您是日本知名经济学家,想听到您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看法。
S:这正是我想向何新先生请教的。
何:对中国经济问题,我的发言权不多,因为我不搞这一行。我了解的情况是有限的,因为我也。只是根据报纸和刊物。
S:您对目前世界经济情况有所了解么?
何:更是一知半解而已。对未来世界经济情况,国际上似乎有乐观派和悲观派的不同看法。
S:您站在哪一派?想必是乐观派?
何:不一定,从总的形势看,当前世界经济情况,各国似乎都面临着困难,各有各的难处。美国麻烦很大;日本近年增长率很高,但未来麻烦恐怕也不少。这次海湾的事情,实际起因是经济的问题。它也是世界经济在今后年代中可能遇到麻烦的信号。
S:何先生认为,当前世界经济问题,主要症结在哪里?
何:我看大体上是两个问题。
第一是世界资源有限,发展机会也有限。看来,在世界现行的经济体制中,走向富裕、现代化,并不是一条对各国都同样宽阔的多行道。
第二是目前世界经济结构很不合理。在这种构造下,世界各国不可能有和平与发展的平等机会。相反,它导致了国与国之间急剧的贫富两极分化。
S:您的论点很尖锐,希望更深入地谈谈。
何:马克思曾提出一个规律,即工人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科技的发展而日趋绝对贫困化。许多人现在不信这个规律。理由是发达国家中的蓝领工人愈来愈少,而白领工人已走向中产阶级化了,富裕了。
S:这是事实呀。
何:但人们却没有问一下,为什么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会愈来愈少?
这是由于发达国家自七十年代后,将其劳力密集型的工业部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原因,是由于借助工会力量和政府干预,发达国家工人工资被抬高。政府干预工人工资,则是为了保持发达国家的社会稳定。
但这种工业转移运动,却同时把工人阶级的贫困化现象也转移到了不发达国家。现在这个规律主要不是在发达国家内部,而是在非发达世界中,在相当巨大的人口规模上惊人地发生。这一规律之所以在世界经济的范围发生作用,显然也是世界经济日益深刻地走向一体化的结果。
资料表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拉美一些地区),现在陷于非常贫困、悲惨的处境。
如果这个世界上,每年有1亿儿童处于饥饿状态,每天有上万儿童因饥饿而死去,那么这与科技和财富取得空前成就的20世纪,色彩是多么的不协调!
世界经济的这种贫富两极结构,自然会导致国与国之间政治关系的紧张,可能引发严重的地区性,甚至世界性动乱。这次海湾危机即使顺利解决,我看也是暂时的。
今后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可能相继爆发新的冲突和危机。
目前世界经济政治情况,与一次、二次大战前似乎有所相似,但形势却更加复杂迷离。①
2.发达国家为什么富裕?
S:您的意思,是否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路线失败了?
何:最近30年来,发展中国家搞工业化,局部地区已经有追上发达国家的趋势。有的在制造品的出口上取得成功,成为发达国家有竞争力的对手。
但是,发达国家先发明出一个跨国公司,接着发明一个外债型经济,致使发展中国家的肥水外流。②
我最近很惊讶地注意到联合国发表的一个统计资料。它表明,近年来并非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而竟然相反。自1983年以来,如果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减除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利息和利润,所得的结果乃是负数。
也就是说,从总情况看,近十年来世界上的资金,并不是由富国流向穷国,而是由穷国流向富国,平均每年的净流出额是500亿美元以上。自1983—1989的七年间,总额超过3500亿美元以上。流向是美国、日本、西欧。这个数字,既可以说明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不发达国家尽管实现了工业化(如拉美国家),却何以比以前更穷;又可以说明发达国家富裕的源泉究竟何在。
然而有些西方经济学家却一直试图让我们相信,不发达国家之所以不发达,单纯是由于自身的制度不好——非自由市场经济,东方文明劣于西方文明,等等。
S: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还要拼命吸收外资呢?
何: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问题。若不吸收外资,发展中国家就缺乏工业化和发展科技的初始资金,缺乏先进技术,就会更落后。而且,外资企业能够解决一部分社会就业问题。
然而问题是,发达国家来投资,既不是来搞慈善事业,也不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他们是来赚钱的。对于不能赚到大钱的地方,对于本身缺乏购买能力的市场,或附近不存在有巨大购买力市场的地方,那里的政策即使再开放,他们也是不会去投资的。
这里实际也有一个规律,即愈富的地方就愈有人投资;愈穷的地方,就愈不易吸引到外部的投资。
所以世界上得到外部投资最多的地方,并不是第三世界,而恰恰是美国和西欧。这里实际有一个资金向富国逆流的经济规律。③
3.不发达国家为什么贫穷?
S:目前日本经济学家中,也有认为发展中国家走传统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很难成功。
何:为什么难成功?一是由于发展方针有问题;一是由于发达国家不愿意让他们成功。
七十、八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进步很快。但是发展却多基于这样一种选择:为快速推进现代化,纷纷向富国银行借高利贷来扩展本国生产设备投资。
原来的思路是,有了工业化,就可以用产品出口,换汇还债,一本万利。例如拉美的巴西、墨西哥,东欧波兰、东德,南欧的南斯拉夫,亚洲的印度,都有过这个思路。
但是现在看,这条道路实际走不通。债务国因出口不顺利,相继陷入债务困境。亚非拉地区不少国家,现在有了工业基础,经济却连年陷于负增长,一般人民的生活,反而比工业化以前的质朴丛林经济时代时更穷苦。④
世界市场需求缩小,并非由于在物资上已经满足,而是需要货物的不发达国家,愈来愈买不起。而买得起的发达国家,因本身积压产品很多,来卖东西的人也多,又不大需要买。
发展中国家为了还债,必须扩张出口和压缩进口,这就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缩小。以工业品出口的国家愈来愈多,也威胁到发达国家的工业,使其设备闲置,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于是发达国家就用各种经济或超经济的手段,收缩进口。
所谓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发达国家用以针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工业品出口的。过去靠发达国家市场起家的亚洲“四小龙”,现在日子都不好过。⑤
不发达国家由于出口方针失败,还债困难,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而旧债利息滚利息,愈还,欠得却愈多。如此恶性循环,已经十多年。因此有的国家的债务,现在已经是天文数字,发生所谓“债务危机”。
(我最近曾与拉丁美洲一个国家的外交官交谈。谈到南美一些国家的债务问题,他说,那是天文数字,根本还不清,美国也知道他们还不清。只是美国必须以这种债务锁链,才能在经济政治上紧紧拴住他们。)
据说,现在世界上八十多个国家陷入巨额债务。四十来个国家还不起债,十七个国家由于负债特别严重,国民经济濒临破产。
甚至连美国的经济都陷入巨额债务(其债务数目超过发展中国家外债总和)和总额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财政赤字的困境。当然,它负债的原因和条件,与不发达国家是不同的。但美国在十来年内,即由世界最大债权国变成世界最大的纯负债国,这仍然是很有讽刺意义的。⑥
4.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
S:我没有料到何新先生对世界经济发展情况如此不乐观。
何:当然,您也许是乐观的。因为您是日本经济学家。但如果以上数字是反映真实情况的,那么,对世界经济的这种现实,又如何能乐观?国与国之间,一境之隔,富者挥霍如天堂,而穷者却无隔夜之粮,如此不平衡状态,能不发生斗争和冲突吗?
我读过一位日本经济学家介绍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一本书。书中概括凯恩斯的一个经济思想,认为:一个社会贫富两极的剧烈分化,将导致多数人消费水平的下降,是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我认为这个原理很深刻。可惜我国那么多介绍凯恩斯的人,却似乎谁也没有注意这个思想。这是很奇怪的!⑦
以这个道理来观察当今的世界经济,我们看到在世界市场中,巨额债务正在导致国际间贫富两极剧烈分化,众多不发达国家、甚至包括东欧那样的工业化国家,现在都必须把国民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偿债。可以说,世界经济正在陷入深刻的危机。⑧
试设想,如果许多不发达国家的外贸部门,都不得不鼓足力气换汇还债,那么他们哪里有力量在国际市场上买东西,包括购买粮食?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产粮国为粮食太多难卖而发愁:另一方面却是许多贫困国家由于缺乏粮食,而陷入严重饥荒状态。这就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真相。⑨
去年东欧事件后,有人认为世界资本主义正在进入其黄金时代。而我个人的看法却正相反。依我看,从现在起,向下看今后10—20年,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可以说正在遇到其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严重的总体性危机。
斯大林曾预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总危机。”
现在看来,这话当时他讲得有些早了。
S:哦,是吗?
何:但当时的确发生了1929—1936年期间的世界性大萧条。
S:但依靠凯恩斯的理论,资本主义恢复了活力。
何:随之也发生了世界大战,本世纪的两次世界战争都与经济危机有关系。而经济危机又都与当时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力的过快发展有关系。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5.世界经济面临深刻危机
S:那么您认为现在还会发生新的世界战争么?
何:发生世界性战争的条件,目前还不成熟。因为去年世界形势突变后,到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形成新的互相对抗的政治军事轴心。但是这次海湾危机却提示了一个危险警号。试设想,假如在伊拉克背后有一个大国作为后台,那么这场危机的后果就会明显不同。
S:是的。
何:另一方面,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条件,却似乎愈来愈成熟。发达国与发达国间、发达国与不发达国间的经济贸易战,其实就是世界性经济危机将来的征兆。
过去总喊“狼来了、狼来了”,狼却一直没有来,喊得人们不信了。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世界资本主义在新技术推动下,经济上发生持续20年的一场小阳春,使世界上一些人重新崇拜自由市场经济。但这回,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总体危机这只“狼”是真的要来了,人们对它却似乎视而不见。
美国经济学者Ravil Batra的《The Great Depression of 1990》(大萧条1990)这本书您读过么?他预言1990—1997年期间世界经济将遭遇大危机。这本书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强烈批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此次海湾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似乎正在印证他的预言。
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劣问题
6.两种制度谁优谁劣?
S:看来,何先生非常不信任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何:是的。但我在10年前,也曾相信过市场自由主义经济具有优越性的神话,我当时是通过美国萨缪尔森(P. A. Samuelson)的理论接受这种神话的。
然而10年来,通过对中国、东欧、苏联经济改革实践的观察和比较,也通过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我现在确信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上,在内在的生命力上,比资本主义经济要强些。
S:哦,真的吗?
何:对此,我认为日本经济学家应该是有切身体会的。我收藏有一本日本经济学家编写的《现代日本经济事典》,记得书中说:十九世纪末作为落后国家的日本经济,为快速摆脱落后状态,采取了由国家掌握主要经济部门,并直接为国家目标服务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二战后,日本“取得欧美各国谅解”,也实行了与欧美自由市场体制不同的计划和政府干预政策。(参看《现代日本经济事典》中译本第145—146页)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制度有原则不同。但如果国有制和计划体制的经济没有任何优越性,那么当你们经济不那么强大的阶段,何以也要模拟这种体制呢?
S:……
何:就谈目前中国遇到的这次经济困难。作为经济学家您可能理解,这次困难,实际是一次经济周期。但如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若发生中国1989年那种市场疲软情况,恐怕会立即引发众多企业、银行、商店的倒闭、破产,股市崩溃,失业,甚至社会动乱等险恶的情况。而中国却一直依靠国家宏观政策的调节杠杆,有力地阻抗经济困难的危机化,保证国民经济的运行,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如果不是靠社会主义,如果在1987—1989年期间,中国经济制度真如某些人建议的那样,实行完全的私有化、股份化、自由化,那么就很难断言在遇到这种经济周期时,社会上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7.为什么社会主义也有经济周期?
S:既然是社会主义体制,为什么也有经济周期?
何: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谈透的,但社会主义也要搞商品经济,特别是改革以后,商品化的范围和程度都扩张了。
毛泽东曾说过,一切商品生产都要服从某些共同经济规律。他当时说的主要是价格和交换的规律。而我个人的看法,供求现象扩张和收缩的周期性,恐怕也是商品经济的一种普遍规律。
S:那还谈什么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
何:由于有很强的宏观调控机制,社会主义对商品经济的周期可以有所约束,至少可以减弱它的破坏性。
至于这两种制度从根本上看,谁更有优越性?我看可以考虑作一种比较。是否可以设想,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放在完全同样的生存条件下,来作一次公平竞赛?
S:哦?
何:我的意思是,假如让美国或任何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大门关上,或者也被从经济和技术上封锁10年、20年。那么我们再看一看,在这10年、20年中,你们的市场自由经济制度还能不能生存下去?还能不能保持现在的高消费生活水平?在面临同样被锁闭情况下的这两种制度,究竟是谁的发展速度快?是哪一种制度能更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我看,西方恐怕没有一个国家敢参加这样的一场比赛。
S:那当然。我们本来是开放经济嘛。
8.西方为什么封锁社会主义?
何:对!问题就在这里。
事实是,你们的经济一直可以依托于一个世界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上,发展机会对于先进国和落后国,并不是平等的。工业和技术的先进者,在这个市场上已经占据了先行的优势,可以居高临下。⑩
但是数十年来,西方却一直在封锁社会主义,一直在用各种政治、经济、军事的办法,隔绝社会主义国家与你们控制下的世界市场的联系。
西方的封锁,迫使中国人不得不节衣缩食。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很难通过外贸,利用国际分工,获取李嘉图所说的“比较经济利益”。中国在过去30年中,几乎只能靠本国市场去谋求发展工业和科技的资金积累,来追赶先进国家,实现现代化。
而西方却经常嘲笑中国的经济是什么“短缺经济”,似乎中国的经济困难,单纯是由于本身制度选择不好造成的。这是非常不公正的。
实际上,西方给中国,也给所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出的是一个两难命题。
——只有放弃社会主义,西方才允许他们进入西方垄断下的世界市场体制,才能给予例如参加“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世界经济组织,给予长期最惠国待遇一类的权利。但一旦放弃社会主义体制,工业后进国在经济政治上就将丧失自我防卫能力,就会轻易地被发达国家用经济的手段打翻在地(这种情况,我们目前正在东欧一些国家看到)。⑪最终他们只能如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一样,成为少数中心发达国的外围经济依附区域,甚至成为现代世界经济中的债务奴隶。
——但如果他们不肯放弃社会主义,西方就实施经济、政治以至文化思想的种种战略,或从外部封锁隔绝而困滞之,或从内部煽动变乱而颠覆之。
10—20年前,苏联、东欧还都是经济蒸蒸日上的新兴工业国。现在,一些国家在经济上却纷纷陷入了衰败困敝之境地。
它们实际是在国际间经济、工业、科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的激烈竞争中,被巧妙地从思想、经济和政治三条战线上打垮的。
西方搞垮社会主义的办法之一,就是把社会主义经济同西方力量所主宰的世界市场隔绝开来,把社会主义经济孤立起来。这就是冷战的真实涵义。
总之,发达国家无论如何,也只想保持和巩固自己的富裕和发达的地位,而不愿看到其他落后国家走向富裕和发达。这是当今世界竞争的一种严酷现实。
9.社会主义的优点
S:那么,即使在纯粹经济制度的意义上,您也认为社会主义体制没有缺点吗?
何:当然有缺点。若无缺点何必搞改革?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但对这—制度,要看到利才能言弊。
S:利?
何: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很深刻。
所谓力量,一是指人力,一是指物力。因为是公有制,社会主义就可以通过国家权威集中各种社会主义资源的力量,办对全社会最迫切、最紧要的事情。中国41年的发展成就,比之某些实行自由市场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我看原因可能就在于此。这是从资源调配的角度看。(然而,有人却指责这一优点是所谓“东方专制主义”。)
S:哦!
何:社会主义的另一个好处,是对外有力量。因为这种社会体制,能够把人力、物力凝聚成一个紧密的“集团”。在政治上可以抗御外侮,维护国家利益。在经济上,可以集中国力,保护民族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就有力量对抗国际资本主义的各种垄断势力。
发达国家总想鼓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人们,起来自我摧毁、自我打碎社会主义这个“团”。我看真正原因,恐怕实际是在此,而不是由于他们真那么爱我们,真那么关心我们社会的政治或民主发展。您能否认这一点么?
S:但这里恐怕也有价值观念的原因。
何:只是单纯的价值观念?如果离开实际功利的负载,我就不信锱铢必计的西方发达国家,能舍得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化运动”花那么大本钱。
人们注意到,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首先出现在欧、亚的经济不发达国家。现在有人说它们都搞早了,是以空想取代现实。殊不知这种经济体制,对于发展中国家由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过渡到快速实现工业化,乃是最切合时宜的一种社会制度。(你们日本的经济发展道路,在某种意义上,不是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么?)
五十年代中国初期的工业化,既缺乏资金、技术,又面临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国家力量,依靠公有制,才集中了有限的社会资源,实现了相当可观的发展。历史表明这是一条捷径。这一点,本来是举世公认的,也足以令中国人自豪。但近年,却似乎被人们忘却了。
现在有人责备中国,说搞了40年社会主义,据说有优越的制度,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成就、物质生活水平,还赶不上美国,赶不上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这个问题是荒谬的。我要问提出这种问题的人:40年前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是何等状况?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今日这种差距如何?是在扩大还是在缩小?而且,中国是在何等的国内外条件下,缩小了这种差距的?而当时经济水平与中国比肩的那些不发达同家,今日谁的总体经济状况和国际地位已超过了中国?
S:亚洲“四小龙”如何?
何:对所谓“四小龙”的情况,我只想谈三点:
第一,它们在七十至八十年代的经济的高速发展,都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条件一旦消失,就未必能继续保持给人如此印象深刻的发展,不信就请再看十年。
S:请问您说的这种特殊性,是针对什么?
何:这种特殊性,恰恰与五十年代新中国在东方崛起,而美国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战略大包围的历史背景有关。亚洲“四小龙”最初都是借美国的资金、援助和技术而起家。没有新中国存在,美国当时就不会给他们这种援助(这恐怕就是“四小龙”都产生在亚洲和中国大陆周边,而未出现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原因)。它们的高明,是在于不失肘机地抓住和充分利用了历史提供的机会。
第二,它们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总体技术水平,就是至今也仍然没有超过中国大陆。它们可骄傲的,主要不过是人均GNP而已。这个数字有点意义,但也没有那么唬人的意义。现在不发达国家中人均产值超过中国,然而负债累累,经济甚至濒于绝境,日子比中国难过得多的国家,恐怕不只是一个、两个。
第三,这场经济比赛还远远没有结束。只要中国不再发生动乱,而经济、政治发展大方针正确,再过10年的亚洲经济,究竟是谁将称雄,现在恐怕还很难说。
10.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
S:(笑)您的确很厉害。但是我还是想了解您如何看待社会主义体制的缺点?
何:(笑)缺点有时恰恰是优点的不适当延伸,这好像是列宁的话。
社会主义的优点是高度集中。毛泽东称之为统一意志、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但缺点,一是国家权力由此而容易盲目扩张,对一切事情都统管得太僵太死,我在“文革”中就亲身经历过这种情况。
同时,如果官员滥用国家赋予的权力,也易于发生官僚主义,发生特权和腐败的问题。但这一点,又并不是社会主义体制所特有的。在你们日本、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同样存在,例如近年发生的种种政治丑闻。
二是如果过于强调集中统一,一旦在最高决策层发生重大错误,其后果也就立刻牵动和贻误全局,如1958和1966年的事情。
三是如果不适当地过于强调总体意志,对个人(特别是对知识分子)和创造个性的发展,可能有所牺牲或抑制。这种缺点,其实毛泽东在理论上已经注意到。所以他常常强调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既要有统一意志,又要实现生动活泼和个人心情舒畅。然而遗憾的是,他所处时代斗争的严酷性,种种历史情况的约束,使他这种辩证的设想,在政策和实践中都未能真正兑观。
除此之外,社会主义的好处,还有可以调富济贫,调丰补歉等。这也都需要借助国家宏观调控的力量。所以从社会产品的分配看,从贫富悬殊的差距看,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都合理和公平。但由此形成的缺点是,公平太过头就搞成平均主义,不利于以个体利益为手段,去调动人的积极性。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但总体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对经济落后国家,还是利大于弊。而中国的社会主义,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尤其包含着全中国人民在40年中的许多特殊创造、特殊智慧,有其特别的成功的方面。
我理解邓小平发动社会主义改革,目的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兴利除弊。
11.十年改革得大于失
S:国外有人指您为新保守主义。对此,您如何说?
何:我不是保守主义,我毫无保留地支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改革方针。但对改革的方向,我与那些现在逃去西方的人,政见十分不同,如此而已。
S:他们中有些人似乎曾是你的朋友,比如刘再复。
何:(笑)他曾是我的领导,而我们在学术上曾是同事。但私交不能掩盖政见的不合。自从1985年以后,我与刘(不仅是刘)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例如对中国文学中所谓“现代派”的评价)一直有分歧。这一点,学术界很多人都知道。
S:那么您如何估价过去十年的中国改革?
何:1979年以来中国的十年改革,其最大成就,我认为就是为社会主义制度注入了新的巨大活力、生命力。但作为一个客观研究问题的人,对事物必须持冷静观察和分析的立场。我个人认为,中国在十年改革中,得大于失。
记得毛泽东当年曾批评苏联的社会主义,说他们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矛盾、存在缺点。不敢从理论上去正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所以就不能改进和进步。这一批评是深刻的。
中国的改革在1979至1989的前十年,充分揭露了中国的社会体制中仍有矛盾,有弊端,有缺陷。可以说,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中,这是偏重于暴露矛盾的十年。但同时也发生了一种否定40年建设成就的思潮,甚至全盘否定五千年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思潮,这显然是负的一面。
12.世界社会主义前景如何?
S:但是在世界的现实中如何呢?社会主义国家观在不是愈来愈少了么?
何:作为经济学家,我想您会注意到,关于国家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优劣之争,其实早已有之。我记得,德国十九世纪的著名经济学家李斯特,这位德国工业化理论之父,就是最早批判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理论的人之一。
他曾说过,在世界市场上,总是经济强国特别耍主张自由贸易、自由市场体制,这是为了粉碎工业落后国的防御能力,牺牲后进国的利益。而落后国却必须借助国家干预的力量,才能保护本国的幼年工业和民族市场。否则,就会发生有利于强国以经济手段为掩护的、对落后国家的经济掠夺。⑫
社会主义制度,对工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首先是能够保护其民族经济利益的一种社会制度,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在经济政治上都试图趋向之的一种宏大历史潮流。
这个潮流,并没有因为东欧的事件而截止。而东欧的历史进程,也还并没有终结。
我最近读到美国有一位先生针对东欧事件写了一篇题目是《历史的终结》的论文。此公居然认为,东欧事件表明,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将终止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自兹以后,世界中只有政治而不再有历史。我很少读过比这更傲慢、更浅薄的理沦。
现在西方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已经失败,我看这种论断未免太早。
S:为什么?
13.通向历史正义之路
何: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三点:第一是资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度;第二是社会生产的计划性;第三是主张为全社会福利而非为资本利润的最大化而生产。但我最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从全球前景的角度,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现在正面临愈来愈深刻、严峻的困难和问题。而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趋势,现在则前所未有地不断加强。
那么,对于人类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那些严峻问题,例如资源耗竭、环境破坏,粮食和人口危机等,究竟是在世界资源进一步私有化、全球经济自由放任、单纯为资本家获取最大利润而生产的条件下,能够得到解决?或者在一个或两、三个经济军事超级大国,作为主宰的一种新帝国主义世界体制下,能够得到解决(即得到仅仅有利于少数最发达国家的解决方式?)
还是只有实现全球的资源、劳动和财富,为全人类所共有、共享,通过全球统一性经济计划的全面调节和协作,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呢?
我看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否则,世界就将永远不会有安定,就必将反复发生危机、战争和动乱。
如果承认人类的全球问题,愈来愈需要一种有利于全人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那么仅从这一意义看,我个人也日益确信世界性的社会主义前途,不论道路怎样曲折,最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是一条通向历史正义之路。
因此,即使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目前暂时失败,它的理想和现实性,也还会被人类所再认识。我想,未来的社会主义运动一定会吸取昨天失败的教训,会比过去的形态更高级、更成熟,包括在发展民主的问题上。
14.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是坚持四项原则。这实际是邓小平的一个发明。若没有这个发明,我看中国不是散伙,就是垮掉。
实际上,任何一种国家制度的存在,都必须具有能论证其存在合法性的法理基础、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对中国来说,四项原则,就是国家现实制度所赖以存在的道义和意识形态基础。
而我想您是看到的,这一基础近年在中国,的确遭受了严重的挑战。去年中国险些被推到大分裂的边缘。
至于与资本家握手,这是邓小平所倡导的开放政策的继续。对外开放政策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近二百年来世界工业化的历史表明,发展产业和科技都需要巨额资金,光靠国内市场积累资金,速度有限。
S:日本明治维新后,解决了政治制度改造的问题。明治前,存在严重的地方割据,明治实现了政治统一。但中国,40年制度还是一党专政。这是阻碍现代化的。
何:日本虽然是多党制,但实际从1954年以来一直只是自民党一党执政,也快40年了吧?
从您提的问题看,您似乎认为中国现在的政治制度,还不如你们明治时期的制度,这恐怕太离谱。明冶以后的几十年,日本实际是军部专政,军国主义。即使从西方标准看,那也绝不是真正的政治民主制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日本当年就是在这样的准专制政治体制下,并且通过对亚洲的经济掠夺战争,走完工业的原始积累阶段的。
那么为什么当时日本人不起来搞革命?就是因为日本人有很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有君臣国家一体的观念。
至于中国现代的政治体制,即使我们承认它有需要改进的各种问题,恐怕和你们明治时期的政治制度也不可同日而语。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教授是否受到那些香港杂志的影响?它们总是指责中国现代还是什么“封建政治”,殊不知持这种说法的人,就连“封建”这个语词在历史学上究竟是什么意义,也未必真正搞懂。那种毫无学理的陈词,实在不足为训。⑬
而且若真谈封建性的话,贵国明治时期的那种皇朝政治,旧时代留下的残余恐怕才真正是很多呢。
【剩余内容,见《何新: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下)》】
注释:
① “世界经济当前正面临着本世纪最大一次经济危机,危机将进一步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加速世界经济陷入债务深渊的进程,最终使世界经济被债务吞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勒斯特·斯罗)② 日本经济学家田口信夫说:
“人们对跨国公司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跨国公司是世界上经济落后地区生产力的革新力量。另一种看法认为,大量资金通过跨国公司流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形成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贫困化的重要原因。”但是,西方经济学家中曾有人指出以下几点: 1.跨国公司在为发展中国家引入资本的同时,导致东道国国内投资和民族工业水平的下降。2.在短期内跨国公司虽然可以增进东道国外汇收入,但从长期统计看,则减少其外汇收入。 3.跨国公司使用高技术生产高消费型产品,通过广告和市场力量,促进不发达国家的畸型消费。4.跨国公司导致不发达围家的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尖锐化,社会矛盾激化。5.跨国公司运用经济力量干预东道国内政,对政治决策施加影响。6.跨国公司享有的广泛优惠和特权使其在不发达国家构造国中之国,等等。(日本《经济》杂志1990年第3期)
③ “世界资本流向在80年代发生了变化。主要资本量重新流向美国,近十年来巳成为支持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延缓了其萧条的到来。”(苏联《外国商情公报》1990年第5期)
④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1990年拉美贫困人数增加到2.7亿。从人口比例看,每三个拉美人中就有一个贫困者。
⑤ 关于这个问题可参看《再论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编。
⑥ 1982年美国还是世界最大债权国,1986年沦为世界最大债务国。1988年,美国纯债务达到5325亿美元。但是,正如西方经济学家所指出的:
“尽管外债的绝对值极大,作为债务国的美国的状况却是独一无二的,与其他负债国状况大不相同,美国债务几乎全是美元债务,是用美国贷币来计算和支付的。为了还债,美国可以额外印制钞票支付。由于美元汇价下跌,其还债所需费用的实际含金量还在不断减少。”
⑦ 参看日本现代经济学研究会著《世界十五大经济学》,凯恩斯部分。
⑧ 西德经济学家弗兰克说:
“世界性债务危机的发生,是因为70、80年代第三世界和美国大量吸收外资和举债,另一方面是国内财政赤字过大,公债负担超重。”
⑨ “当代债务危机比本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规模和危害更大。目前债务问题给拉美、非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经济萧条和贫困化,使拉美各国经济和社会水平倒退十年以上,非洲国民收入则倒退二十年以上,退回到或低于60年代独立时的水平。”(1989年4月29日印度《经济和政治周刊》“世界债务与欧洲前景”)
⑩ 我在日本时,有一位日本学者曾对我说:
“当今的世界经济结构中,发达国之间是水平交换的关系。发达国与不发达国的经济关系,是垂直交换关系,形成了‘经济的格差’(位置差)。这种不平等关系使得处在经济下位的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剥削的依附地位。”
⑪ 参看波兰本届总统竞选人蒂明断基与记者的谈话:
“问:国际形势不利于波兰吗?
答:正在进行一场世界性经济战争。西方在对波兰展开经济进攻。这对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并不清楚,这一点将是更加危险的东西。”(波兰《否决》周刊,1990年1月4日)
⑫ 参看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我在此向读者推荐这本杰出的经济著作,它的许多原理对当代不发达国家仍有实际意义。然而遗憾的是,甚至不少专业经济学家也很少了解这本著作。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年经济学过多地接受了美国现代经济学思想(特别是其中的非批判学派)影响,而忽视了英文经济学以外的大陆学派的另一种传统。
⑬ “封建”一词,在汉语中本义,是分土建邦的领主分封制度。在西语中,即“Feudalism”,也是指建立在领主庄园制基础上的经济政治制度。
中国现代社会从经济构造看,无疑是一种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制度,在任何意义上不能称作“封建制度”。附录:
当时《人民日报》专栏刊登的读者评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536194/answer/166304490
“何新旋风”全纪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439882/answer/379497327
何新与日本学者矢吹晋的争议事件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414079/answer/16500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