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术忽回回(犹太人)
元代,犹太人被称为“术忽回回”,讲波斯语。由于他们所缠头巾为青蓝色,因而明清时期也被称为“蓝帽回回”或“青回回”、加术速蛮回回。汉语中用来称呼犹太人和犹太教的词汇就有20个之多:术忽、竹忽、主鹤、主吾、术忽特、朱呼得、诸呼得、犹太、攸特、刀筋教、挑筋教、蓝帽回回、回回古教、一赐乐业教、天竺教、天教、希伯来、摩西教、朱乎得、祝虎、珠赫等。多来自波斯语Juhud,音译:祝虎,意为犹太人。
中国的犹太人是自波斯(西域)和印度(天竺)等地辗转到达中国的。在中国的丹丹乌利克、敦煌、杭州、宁波、宁夏、北京、上海、天津、大连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但到了17—18世纪之后,惟有当时的河南省开封的犹太人,尚能形成一个比较强大的民族和宗教社团。
1235年元太宗窝阔台实施了“乙未籍户”制度。回回人除了来自西域的穆斯林外,还有同来的非穆斯林成员,如“术忽回回”(犹太人)、“绿睛回回”(信仰基督教的阿速部人)、“罗哩回回”(吉普赛人)、拜火教(袄教)、摩尼教徒、景教徒等,这些都被统称为回回。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AF%E5%BF%BD%E5%9B%9E%E5%9B%9E/361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