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中国巨头放出大信号,全球顶尖制造格局即将改变!

2018年最后一个月,“中国制造”将进入“封神”时代!

12月1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称:

2018年华为营收将达到1000亿美元。如果华为达到这一目标,这将是华为首次全年营收达到1000亿美元

划重点:这也是国内首家营收突破千亿美元的硬件公司

500

虽然还有一个月,但华为的压力并不大。

2012年~2017年,华为营收平均同比增长10%,而在2015~2017年间,营收在20%以上。如下图(2)所示,2018年营收按1000亿美元来计算,华为的同比增速只需达到8%即可,毫无压力嘛!

如果华为今年营收能超越千亿美元大关,那么,这对整个中国制造业来说,将是一次“遵义会议”式的战略转折:

中国制造业正式进入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

500

图(2)

大家注意指挥部的前缀词: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

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今年来大家都对“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我国的高端产业颇为关心。但指挥部发现,很多朋友都有一个认知误区,即中国没有任何高端产业。

事实上,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所有的高端产业,指挥部举个例子:

从技术难度来看,中国的矢量发动机、歼20、防空导弹系统、聚变核电设施、轻型坦克、军舰、航母等等一系列高科技装备,都是高端产业。因为这些东西不仅只有中美俄能造,且技术含量非常高!

那为什么会有“制造2025”呢?原因很简单:

我们高端产业的优势,只存在于国防安全和重大装备领域,这些东西是很难产生经济价值的。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要创造大批能成为中国下一个经济发动机的高附加值高端产业。

简言之,我们需要一批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的产业。

500

这个高附加值高端产业分为两块:

一个是以专利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产业,关于这点,指挥部已经在前文《我国科研进入无人区》讲过,不再累述。

另一个是以实体产品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AI人工智能(面向未来的产业,现在还处于萌芽阶段)、以高端智能机为主的电子产业、以民用市场为主的汽车产业、以芯片为主的半导体产业。

通过对比,大家就会发现两种高端产业(非高附加值和高附加值)的差距有多大——

根据网上预估,歼20的造价大约在1.5亿美元左右。我们把出口利润做高点,算3亿美元一架(只是单纯算账对比,不代表歼20会出口)。潜在市场也往高处算,巴基斯坦50架、伊朗50架、沙特100架、其他各国再买100架,总计300架共900亿美元

500

单以半导体产业为对比,2017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4122亿美元,是歼20营收的4倍,同比增长21.6%。随着各国的现代化升级,全球半导体市场只会越来越大,利润会越来越高。

再则,武器营收还面临两个大难题:

第一,歼20即便出口利润也不会这么高,需求也没那么大(美国五代机也才300架)。第二,五代机生产周期很长,按100架/年的产量来算,需要三年,也就是说歼20平摊到每年的营收,只有300亿美元

注:隐身战机的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美国F22年产量最高50架,哪怕我国的生产效率比美国高,但年产100架已经是非战争时期的极限。

由此可见,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其利润远非军事国防类高端产业可比。

所以,对于一家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而言,华为能把年营收做到1000亿美元,这不仅意味着它是行业的龙头,更说明它是一家拥有高附加值产业的公司。

500

2017年的数据图暂时没找到,大家凑合下

为了证明所言非虚,我们再把华为放在世界范围内看看。

在华为跻身千亿美元之前,2017年,全球只有9个国家拥有年营收超过千亿美元的企业。分别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瑞士、荷兰、韩国

美国22家:

快捷药方、CVS health、联合健康、康德乐、美源伯根公司、麦克森公司(医疗保健类集团);房利美、摩根大通、伯克希尔哈撒韦(金融地产类集团);美孚、雪弗龙、Verizon、AT&T(能源基建类集团);克罗格集团、沃博联、好市多、沃尔玛、亚马逊(零售电商类集团);通用电气、福特汽车、通用汽车、苹果(制造业类集团)。

中国13家:

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平安保险、中国人寿(金融保险类);电信、移动、国家电网、中国建筑公司(基础建设类);中石油、中石化(能源类);上汽、鸿海精密(制造业类)。

日本5家:日本邮政、电信(基建类);丰田、本田、日产(制造业类)。

德国4家:安联保险(金融保险类);大众、宝马、戴勒姆(制造业类)。

法国3家:安盛、巴黎银行(金融保险类);道达尔(能源类)。

荷兰2家:EXOR集团(制造业类,法拉利,玛莎拉蒂等名车);壳牌石油(能源类)。

英国2家:劳斯莱斯、ARM(制造业类)。

瑞士1家:嘉能可(金融类)。

韩国1家:三星(制造业类)。

500

通过以上分类,大家发现一个共同点没有?

凡是年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的制造业公司,全是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公司!比如上汽、通用、大众、日产、劳斯莱斯,是汽车类产业;鸿海精密、三星(半导体)、ARM,归属半导体产业;苹果、三星(手机),为电子产业。

仔细阅读的朋友也许还会发现一个“矛盾”:

在华为没有跻身千亿俱乐部之前,中国高端产业已经有了上汽和鸿海精密,指挥部又为何断言华为是战略转折点呢?

说起来有点惭愧,上汽主力营收来自三款车型:上海大众、上海通用、荣威系列,懂车的小伙伴应该清楚,前两种是合资汽车,没有独立的技术,所以在千亿俱乐部里,上汽底气不太足。再加上是国企,在崇尚自由资本的西方世界,上汽的国际认可度并不高。

而鸿海精密就更尴尬了,它真实身份是台湾企业,而创始人为我们熟悉的郭台铭。没错,就是富士康的创始人。

尴尬从何而来呢?

一是岛内和国际上搞台独的很多,他们不认为台企就是中企。

500

说到这里,指挥部给大家讲个真实经历。

曾经大学利用暑假去打工,就职于厦门友达电子厂。嗯,没错,是家台企,去年营收766亿人民币,主要给松下、东芝、三星代工电视机。

中层管理基本是台湾人。每天上下班要开会,一般是组长或者线长开。如果做得不好,课长(基本上都是台湾人)就要来瞎哔哔。然后他们训话必然有句口头禅:在我们台湾如何如何。再配上那眼神,对我们很是嫌弃。

二是台湾电子产业的初始技术,来源于美国的产业转移,并不是自身的研发与突破。

讲通了这些内因,我们也就会明白华为的成功,有多么伟大和不容易。

第一,华为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第二,华为是家民营企业;第三,华为产品的独立技术高达90%。

从外资不控股、不上市、独立技术这几个层面来说,华为在国际上的地位比阿里、腾讯更高。如果今年营收突破千亿美元大关,那么,全球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格局,必将被重新改写!

500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华为主攻的电子产业,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仅次于汽车。简单来说,电子产业一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二能带动大量其他产业的技术创新

汽车是人类第一大产业,上中下游维系着钢铁、玻璃、空调、电子、轮胎、汽车保险等无数产业。而随着现代化的升级,电子产业逐渐成为人类第二大产业,涵盖行业包括显示面板、显像管、半导体、电池、无线网络等诸多产业。

尤其是智能机,基本由成百上千的零部件组成,数百家供应商提供。目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愿意独自生产手机,投入太大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

一是产业分散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据我的亲身经历,大型电子厂一个厂区有15~20个厂房。一个厂房约7000~1000人,一个厂区总人数约14万~20万人。在厦门岛外,这样的厂区有七八个。

500

一个厂区就是一个小型城市

二是市场倒逼企业进步。

电子产品18个月更新换代一次,从系统到外观。品牌商不进步,消费者不买账;供应商不进步,品牌商不会买账。

怎么进步呢?

砸资金、砸人才。搞知识产权,搞专利技术。

截止2018年,华为在国内的申请的专利数高达64091件,海外达到48758件,获得授权的专利有74307件。知识产权,也是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

再看看华为的上游厂商,京东方,中国第一大、世界第二大显示面板企业。为了获得华为的长久订单,京东方为华为提供了曲面柔性屏。比亚迪,世界第一大锂电池厂商,为华为提供电池后盖...

500

一个品牌商,只有在该领域做到极致,才能在供应链上获得更多、更优秀的供应商支持。

现在,国内外很多企业以跻身苹果供应链为荣,就是因为苹果是世界第一(以营收和利润算,三星是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而那些被苹果钦定的御用供应商,无一不是行业内的翘楚。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企业不是因苹果为荣,而是以成为华为或其他中国制造的供应商自豪。

中国制造已经进入关键时刻,这是一个封神的时代,我坚信,华为是第一个“封神”、但绝不是最后一个“封神”的中国企业!

朋友们,记得这句话: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别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

加油华为,加油中国!

微信搜索《指挥部》,每天更多精彩好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