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封神之路,从18年前这张专辑开始

  前两天,周杰伦发ins说点赞过20万,他就放新歌加上MV的前奏,我猜周董还是低估了大家对于他新专辑的期待程度,点赞很快就超了20万。

  于是,他如约放出了自己新歌MV的前25秒,然而等不及的粉丝已经连夜爆肝根据这25秒伴奏,续写完了整首歌,我仿佛看到了世界的参差。

  不过,不就是整活儿嘛,咱也能整点不一样的!

  于是我连夜爬起来打开他之前的专辑挨个儿听了过去,在《范特西》和《叶惠美》这两张听得最多的专辑里挑了一个对于周杰伦而言非常有意义的专辑。

  这是一张周杰伦突破个人风格+转型非常成功的作品。

  今天,咱们就专门来分析一下这张《叶惠美》里的11首作品为大家解解馋。

500

  以父之名

  这是《叶惠美》专辑的开场曲目,而“叶惠美”是周杰伦母亲的名字,《以父之名》则是对这张专辑命名方式的一种反向呼应。

  这其中的“父”,包含了父亲、教父、天父三重含义。

  从音乐的角度来说,《以父之名》中的许多元素,也是对《叶惠美》专辑的一次概括。

  整首歌曲呈现出的偏古典、诡谲的冷色调,和《叶惠美》专辑的整体气质相得益彰;歌曲创作层面,《以父之名》有两个最大的亮点:

  1)周杰伦将出众的节奏感与旋律天赋,平衡到了极致;

  2)周杰伦对于歌曲的段落、层次感的巧夺天工的设计;

  同时,这两者也是《叶惠美》中大部分歌曲在作曲层面呈现出的特点;

500

  歌曲开始,“微凉的晨雾~带走温度”是歌曲的第1段,记为主歌。这部分的创作思路,是通过323这组动机,颠倒使用(232)发展出整个段落。

  一开始先以小二度的音程关系(红色),创造出一种诡谲、紧张的气氛,为这首歌奠定了基调;然后到主歌后半段,把这个动机颠倒过来,改放在强拍,同时把音程转为大二度(黄色),听感上稍稍淡化了之前的紧张感。

  最后以一连串二度音程的三连音结束(蓝色),更加突出节奏感。这段已经非常近似“说”的感觉,为下一段的到来起到了一个缓冲和铺垫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有罪~悲剧会让我沉醉” 是歌曲的第2段,记为过渡段。这部分以周杰伦最惯用的16两个音组成(红色),似说似唱,同时音符继续分解,几处三十二分音符的使用(蓝色),大大强化了律动感。

500

  接下来,“低头亲吻我的左手~一起来祷告”是歌曲的第3段,记为过渡段’,或者叫预副歌吧。

  这部分把节奏性进一步强化,大量使用一闪而过的连续三十二分音符(红色),以及如神来之笔一般的延留音(蓝色),把周杰伦独特的断句特点发挥出来。

500

  副歌“仁慈的父~安安静静的石板路” 是歌曲的第4段。这里依然是32两个音组成动机发展出整段旋律,和主歌呼应,稍稍弱化了节奏的部分,更加着重突出旋律性。

  本身这类加入rap元素的作品,往往都需要在副歌部分设计一段抓耳的旋律,来作为整首歌的躯干,像我们熟悉的《反转地球》、周杰伦自己的《我的地盘》都是这样的作品,很多很多。

  《以父之名》也是如此,副歌的旋律起伏不大,也有些另类,但是非常好听。

  第二遍重复预副歌、副歌,然后是一段近似歌剧的变奏“仁慈的父~刻着一道孤独”,这是歌曲第5段。最后一遍副歌,加入了一轨全新的说唱“斑驳的家徽~天刚刚破晓”作为副旋律,也是歌曲的第6段。

  这也是周杰伦惯用的手法,在最后一遍副歌时用说唱来作为和声,丰富作品的层次,同时也避免了完全重复副歌旋律带来的单调。

  “我慢慢睡着 天刚刚破晓”在适时的地方停止,然后全曲结束。

  这个题材,并不适合用尾奏再继续拖拉,所以这里适时地停止,留白,是很高明的处理。

  “混搭”和“层次感”是这首歌的编曲两个最突出的特点,而这也是《叶惠美》专辑具备的气质。

  《以父之名》混搭了歌剧、哥特、蓝调、说唱等等元素,中间还引用了枪声音效,把一首歌做出了一场电影的效果,听了一首歌就如同看了一场大片的感觉。

  这不是周杰伦第一次在歌曲中这样尝试了。在之前,周杰伦就在《半兽人》当中,使用了兽鸣声;在《最后的战役》中,使用了机枪扫射的声效,大大强化歌曲当中的“情境感”。

  除去音乐的部分,《以父之名》这首歌对周杰伦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这首歌发行的日期是7月16日,据说那天全球有8亿人收听《以父之名》,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周杰伦日”。

500

  懦夫

视频连接请戳

  《懦夫》是混搭了金属、说唱等元素的作品。这种混搭在周杰伦的作品中不多见,但他却玩得很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是周杰伦一手包办作曲、编曲、作词的作品

  歌曲的主题是禁毒,编曲中使用了许多的合成器音色,失真吉他、打碟音的加入,有一种诡异的迷幻色彩,歌词也是这首歌的亮点。(事实上周杰伦在《叶惠美》中自己写作的3首歌词,都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懦夫》的歌词,不仅好在歌词的发音与旋律、节奏紧密贴合,如副歌处“真不该 睁不开 别让我的地球变暗”这是一段上行爆发式的旋律,歌词除了“地”字有个闭口音,其他也是以“爆破音+开口音”为主。

  更妙的是,《懦夫》这首歌的两段主歌,以同一个人的两种视角,结合两段不同的节奏律动,从两种角度抒发了“禁毒”这个主题。

  第一段“周围的人群~不代表懦夫”,是以一个深陷毒品,但已无法自拔的瘾君子的视角来写的。

  歌词中“手里那半包”“不被软性药物控制”的字样已经点出了这一点。然后这里的演唱“说不”也用了比较夸张甚至狰狞的唱腔,可能是想表达嗑药的感觉。

  然后第二段还是这个瘾君子,在“很后悔当时没有这样的肯定说不”,但这里的演唱变成了小孩子。

  结合歌词“瞳孔放大不代表就能看的更多”,我理解应该是这个瘾君子生命已经到了临界线,出现了幻象,因为一般人在弥留之际,瞳孔会放大。

  歌词从这两个视角,贴合曲子不同的节奏律动来表达对毒品的抵制。

  另外这首歌的演唱难度也是非常高,甚至比《枫》《哪里都是你》《听见下雨的声音》《不该》这些公认的难唱歌难度还要高。

  因为这几首歌难在音域,副歌的高音一般男生驾驭不来。

  而《懦夫》不仅副歌的音高,比起这几首不遑多让,主歌的说唱部分,还有非常多随性的断句,以及无缝衔接带旋律的部分“防火巷传来的枪声把我从天堂叫醒”,这些是对歌手节奏感、音域、音色的多重考验。

500

  晴天

  在前几年网易云还有周杰伦版权的时候,《晴天》不靠营销,不靠打榜,粉丝们自发地将评论留到了200万+。

  都说周杰伦是一代人的青春,但如果说有哪首歌最能作为青春的代表,那么我首选《晴天》。

  《晴天》未必是周杰伦最好听的歌,甚至在《叶惠美》这张专辑里,单论旋律性,它可能也不是排行第一,但只要前奏一起,你的思绪就会不自觉地,被拉回到那座校园,那个午后,那个人身上。

  这首歌的旋律、编配、歌词……一切组合在一起,就是自带这种神奇的魔力。

  这是一首简单又丰富的歌。

  《晴天》总共有5个段落,但除了副歌处写得相对复杂外,其他段落都是由一个简单但抓耳的动机发展而来:

  主歌“故事的小黄花~一直晃到现在”,是歌曲第1段,核心动机551123:

500

  过渡段“255717656~试着掉落”是歌曲第2段,核心动机是511343212333323211:

500

  预副歌“为你翘课的那一天”是歌曲第3段,核心动机111711。包括后面的“消失的下雨天!”也是用这个同级音上行模进的思路写出来的:

500

  副歌部分,没有沿用这种思路。这里在两遍副歌的后半段,有一个临时的转调:

500

  这里的上行旋律,临时将4、5升高半级,变成#4、#5,转到了旋律小调,色彩游离了起来,结合着歌词,对年少时代感情的懵懂与未知是吻合的。

  最后一段说唱“刮风这天~说了拜”是歌曲第5段。这里将原本带旋律的副歌歌词改说唱,节奏部分依然是优秀的,但整句的亮点在于最后这个“拜”

  从歌词层面讲,整个副歌其实一直在铺垫“ian”这个韵脚,但是最后却没押韵,落在“拜拜”,其实明明用“再见”更好更押韵,为什么要用“拜拜”呢?

  首先从和曲调的贴合角度来说,“拜拜”的爆破音这里比“再见”更贴合31这个下行结束。

  其次,“拜拜”从词意上来讲,是要比“再见”更残酷一些的。说“再见”内心应该还是希望再次见到的,“拜拜”应该就是真的不会再见了。甚至到最后一遍说唱的时候,干脆就一个“拜”,就戛然而止。

  音乐到这里停了,故事就结束了。这也使得那种少年时期感情的遗憾,在这首歌里体现得更直接

500

  三年二班

视频连接请戳

  看歌名,这首歌是一首写校园的作品,但是这首歌的编配,却和那些传统的校园歌曲大相径庭。哪怕刚刚讲过的《晴天》,也和这首歌是完全不同的编配。

  《三年二班》的编曲胜在一个新字。

  一轨旋律为67672353的弦乐演奏作为贯穿全曲的riff,大量地使用闹钟声、上课铃声、乒乓球在球拍、球桌上的撞击声……等等这些音效作为背景音,实在是非常新颖又大胆的玩法。(这里我要实名“拉踩”一下国乒那首魔性的《乒乒乓乓》)

  作曲层面,这首歌又是一首段落非常丰富的作品。

  “眼睛你要擦亮~再继续努力 没关系”是第1段;“为什么上课时举手很难~为什么都别人手机在响”是第2段,这里的旋律写作很出彩。

  这首歌是小调。一般来讲,小调歌在写作中,其实应该忌讳把不在结束句的尾音一直落回到6上,这样会带给人很强的结束感,不利于继续发展乐句。

  但你看这一段的旋律,都是在往6上写:

500

  关键在于:

  1)这里在6之前用了大量的同级3,稍稍弱化了旋律性,让它更近似于说唱;

  2)用了一个八度内的6,用上、下行两种方式,把听感丰富了。

  要说这种设计旋律的手法,其实也不多高级,但是他就能让你听起来很舒服,没有那种一直在解决乐句的结束感。

  然后“正手发长球的打法~乒乓乒乓”是歌曲第3段;副歌“这第一名到底有多强~我当我自己的裁判”是歌曲第4段。

  这里的旋律写作也很出色,1765这么大众的动机,还是正拍进入、四平八稳的八分音符(红色),周杰伦还是通过加入说唱填充律动的方式(蓝色),让这一段听起来新鲜了许多:

500

  间奏之后,第二段主歌“我不想就这样一直走~永远都赢不了”是歌曲第5段。这段和第一段主歌刚好是两种思路,第一段是从旋律(眼睛你要擦亮)到说唱(没关系 再继续努力 没关系);

  而这里刚好反过来,从说唱(我不想就这样一直走)到旋律(你永远赢不了 永远都赢不了)。

  最后“走下想寻找哪有花香~为什么这种速度你追不到”,这段是第6段,将第2段的旋律(红色)升八度+变奏(蓝色)得来:

500

  早期的周杰伦,最可贵的就是这份灵气。

  像刚才说的这些设计旋律的小技巧,其实都不难,但是周杰伦能把它们用得特别好,让歌曲变得很丰富。

  最后,《三年二班》这首歌的主题,应该也是一个开放性的。方文山老师本人这次并没有写得很具象。

  这首歌想表达的,也许是“被打倒了就站起来,再接再厉”;也好像可以是“人生每个阶段都是三年二班,都有自己的低谷和巅峰”;好像说“当第一其实并不一定是人生终极的目标”也是对的。

  总之,每个人理解不同,解读出的意义也不同。


500

  东风破

  这首是周杰伦慢板抒情中国风的开山之作,也是周杰伦写得最好的中国风。

  周杰伦是作曲天才,这一点在他第一次写慢板中国风的作品时,便有所体现。中国风最大的特点,其实不是五声阶,把4、7用活了,其实比单纯的五声还要高级。

  《东风破》就属于这一类的典型。

  我们先来说说,4一般用在哪里?不用放眼别处,本专刚刚讲过的《晴天》,还有后面要讲的《双刀》,其实已经给出答案了:

500

500

  4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白键音,如果用作下行,一般和3搭配,而且是放在正拍居多,听感上有一些不太稳定的色彩。

  如果将4用作上行,常见动机为345,作为中间的过渡,一般不在4上停留过长,使34之间的小二度听感弱化,《东风破》里也有一处这样的动机(红色)。

  《东风破》里的下行4,是拿它当全音来写的。5、4、6之间是大二度关系(蓝色),最后停留在4级上,听上去有些微妙的未完感:

500

  然后副歌部分,把67653这个常见于中国风歌曲的动机,用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这个动机一般放在乐句的结尾:

500

  但是这里放在中间,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红色)。

  除此之外,几处微妙的转音处理,是非常具有中国风特点的。比如这几处(蓝色):

500

500

  你听得到

  引用以前看到过的一位网友的话“《叶惠美》筹备期间,温岚邀歌,要走了原本打算放在专辑里的《夏天的风》和《祝我生日快乐》。周杰伦只好补上两首凑数。失去这两首歌,值吗?值!因为我们等来了《你听得到》。”

  这首歌的旋律谱写,像极了恋人间的亲切呢喃。

  整首歌没有什么大的起伏,基本都是以二、三度的小跨度音程为主,节奏也是平稳的八分音符居多。整首歌的曲调,像是娓娓道来的倾诉。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首歌略显得私人、小众了一些,没有像《晴天》、《东风破》那么大爆。

  但以这首《你听得到》为代表,也代表了周杰伦歌曲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初听时,也许你不会被它抓住,但在无意间地循环之中,你会突然惊呼:这首歌原来这么好听!

  这首歌没办法拆开评价,它没有什么特别新颖或是抓耳的单独动机、段落,完全是一个一气呵成的整体。几遍之后,会让你爱不释手。

  另外,这首歌在听众内部大获好评的另一个原因,跟这首歌的定调有一定关系。

  这首歌是B ♭调,刚好能把过渡段的高音部分,用假声完美地诠释出来。

500

  除此之外,歌曲第二遍主歌时的乐句倒放,也是很经典的处理,也吻合了“你听得到”这个主题。

500

  同一种调调

视频连接请戳

  这又是一首混搭的作品。

  Hiphop、探戈舞曲、异域元素、中国民乐等等的结合,用管乐器拉开前奏,随后中国民族乐器琵琶音色进来。

  一中一西,却融合得恰到好处。这也是这张专辑的一个特点,中西合璧,两种音乐文化碰撞出火花,《东风破》《三年二班》还有后面的《双刀》,都有这样的碰撞。

  “全身纯白色的雕像石膏~欣赏与微笑”是主歌部分,后半段加入了八度和声,让两段的层次感对比一下子出来。

  副歌紧扣“同一种调调”这个主题,基本全是用1161这个动机,重复、模进发展出整个段落:

500

  这也是周杰伦惯用的写作手法,《叶惠美》这张专辑也有多首歌用到这个技法。刚刚我们在《以父之名》《晴天》《三年二班》《你听得到》中都有分析到,后面的《她的睫毛》《爱情悬崖》《双刀》也都用到了这个手法。

  间奏部分,2:12之后曲风急转直下,加入了一段异域风味很重的探戈舞曲,节拍也变成更适用于快速度的四二拍;2:37后,曲风转换回来,重复一遍主歌。

  然后“副歌变绕口令”这一句提示后,又是一个新的段落。

  “快疯掉~快疯掉”配合着低八度的副歌,交织成奇妙的和声;在后半段,又继续叠入高八度的和声,突出副歌的旋律性,最后再副歌旋律和“快疯掉”这一段的说唱互为和声中,结束全曲。

  这首歌是彼时周杰伦、方文山、钟兴民3位老师的一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碰撞。

500

  她的睫毛

  这是这张专辑中周杰伦大玩音乐性的作品,同名大小调转换歌曲段落层次感这些内容,在周杰伦手里被玩出了花。

  歌曲由稍显哀伤的管风琴音色进入主歌1,歌曲的第1段。此时调性为a小调,旋律线也是围绕着1、7、6这3个小调音反复变化。大量的切分音、延留音的使用,周杰伦通过节奏上的变化,把这么简单的动机写得很活:

500

  副歌1,歌曲的第2段。毫无违和感地转入同名A大调,旋律组成音也基本变成了大调基础音。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几个音,周杰伦依然通过节奏上的切分,让旋律听起来高级了很多:

500

  没有间奏。来到主歌2,歌曲的第3段,调性转回到同名a小调,旋律线也稍稍发生了变化:由1、7、6变成了1、2、3,然后又接回1、7、6

  两个不同的动机,在保留了1、7、6的主干部分,最后还能很自然地接上,周杰伦的旋律天赋一目了然:

500

  最后副歌2,歌曲的第4段,又转到同名A大调。这里是一段和副歌1组成音完全相同(都是1、2、3、4、5),但组合出的旋律完全不同的新段落:

500

  间奏,又一次转回a小调。

  然后又转回A大调,接副歌2、副歌1,最后将副歌歌词变说唱,相当于又是一个新的段落5。

  整首歌经历了5次转调:a小调—A大调—a小调—A大调—a小调—A大调

  5个段落里,每个段落还不是单摆浮搁那么写出来几个段落拼在一起而已,主歌和弦走向都是6236,副歌都是6451,而且两段副歌的组成音是完全相同的,最后却能写出完全不一样的旋律。

  有一说一,这首歌真的是不讲任何道理地秀才华。

500

  爱情悬崖

  在《叶惠美》当中,相对知名度不是那么高,但却最体现《叶惠美》古典气质的一首作品。

  《爱情悬崖》同样也是一首小调转大调的作品,但又和《她的睫毛》不同。这首歌的主副歌调性还是一致的,主要是和弦与组成音的区别。

  从前奏开始,钢琴在3个八度音组持续爬升,随性中又带着规整,然后进入主歌。

  主歌部分是小调,6级小和弦起始,中间穿插的4级小和弦,代替了原本的2级,让色彩更黯淡、迷离(红色);旋律里大量的小调音组合出浓浓的小调感(蓝色)。

  一直到“就要离开就说不要爱”,旋律与和弦一下子亮起来(黄色),进入大调:

500

  副歌就是比较常规的大调谱写了。节奏型和《安静》是一样的,而且写作手法也是重复,两首歌也都是情歌题材。

  可能是对自己以前作品的一种致敬吧:

500

500

500

  梯田

视频连接请戳

  这首是台湾民歌与说唱元素的混搭,同时也是这张专辑里,周杰伦在节奏层面集大成的作品。

  《梯田》的结构是主歌1—副歌—主歌2—副歌—主歌3,3段主歌是用3种不同的节奏型写出来的。

  主歌1“文山啊~自由自在”是一种由简入繁的思路。前面主要以平稳的八分音符为主,后面开始慢慢分割出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

  主歌2“面点旁的小水沟~高一层的饭店”主要以“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的复杂律动结合为主,配合周杰伦独特的断句方式,用看似戏谑、随性的方式来表达;

  主歌3“因地制宜~真的很难领悟”先是配合着副歌的旋律,互为和声,这里的节奏律动开始趋于规整,断句方式也比较接近我们常规的说话方式。


  这首歌的作词也是周杰伦的一次高光,主题是环保。当年周杰伦凭借这首歌,入围了最佳作词人。

500

  双刀

视频连接请戳

  《叶惠美》中的最后一首歌,也是和开场曲《以父之名》遥相呼应的作品。这首歌同样是中国民乐、金属、说唱、中国风等等各种元素的混搭。

  这首歌是周杰伦段落和层次感设计得非常饱满的作品。

  前奏由蒙古呼麦声开始,随后藏族音乐进入,点明了这首歌的主题,是和“民族”有关的。接下来电吉他与打碟音交织出激烈,又略带迷幻色彩的场景。

  主歌“透过镜头~以牙还牙的手段”以低音区开始,稍稍有些压抑的感觉;过渡段“风~在祈祷着平安”,旋律的五声阶以及转音,带有浓厚的中国风味道,同时高低两个八度的和声演唱,也让旋律显得更有张力;

500

  副歌“从天台向下俯瞰~受伤如此不堪”,是用和主歌同样的旋律发展而来的。这里高了八度,之前低音部分压抑的感觉也没了,反而昂扬起来。这也是契合歌曲主题的处理手法:

500

  间奏过后,第二遍直接从过渡段进入,这里用了错位四拍的处理,起到了很好的填充作用;

  第一遍的主歌变说唱“透过透过镜头~恐惧来自退让”,又是一个新的段落,这是全曲的第4段了;然后又是一个新的间奏。这里加入了很多刀剑打斗的场景音,宛如看电影一般,这也是呼应《以父之名》的一个地方;

  3:20秒,第二遍副歌过后的又一个间奏,这是第3个间奏了,这里依然是用了刀剑碰撞声作为进入下一段副歌的引子;最后,重复一遍副歌,再引入一段新的说唱“双刀的正前方”配合着副歌旋律,人声部分结束;

  尾奏以内蒙古马头琴音色,慢速solo了过渡段的旋律作为结束。这里也和开头的内蒙古呼麦民族元素呼应,同时也再一次点明了“民族自豪”这个主题。

  《双刀》与《以父之名》,一始一终,一中一西,在《叶惠美》的首尾,遥相呼应。前者将场景聚焦在近代,混搭了中国风、民乐、金属、说唱等元素,后者将场景定在中世纪,混搭了哥特、歌剧、说唱、蓝调等元素。

  两首歌都有很强烈的“场景感”,把这张专辑从开头听到结尾,宛如看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电影。

500

  《叶惠美》之于周杰伦

  我个人认为一张好专辑的标准至少要满足以下六点其中一部分:

  1)大多数歌曲具有不错的质量,且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多年后仍有值得传唱的经典之作;

  2)专辑具有不错的概念性/整体性;

  3)展现出了歌手本人的理念、特色;

  4)形成了歌手自己的音乐体系;

  5)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准;

  6)在其发行之后,形成了风潮,成为某个音乐风格类型的标杆。

  《叶惠美》就属于很难得的能同时满足上述6个要素的作品,也有很多人觉得,这是周杰伦最好的一张专辑。

  我们在周杰伦后来的专辑中,可以发现,歌曲往往会有如下搭配:

  几首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周氏rap;

  几首旋律性极佳的周式情歌;

  两首中国风元素的作品;

  两首音乐性极高的作品;

  两首混搭多种元素,且以往没有过的尝试。

  而这些元素,都是以《叶惠美》为源头。

  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叶惠美》的成功为周杰伦后来的专辑指明了方向,让他知道,该怎么样去把一张专辑做好。

  尽管距离《叶惠美》发行已经过去了18年,但是这张专辑即使放在今天来听,也依然是丝毫不过时,甚至还有些东西仍领先于当下。

  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粉丝们才如此期待这张时隔5年的新专辑,希望这张专辑能和我们早点见面!

500

  (完)

  文中图片、视频均来自于网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