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推行国语比广东还成功,是因为国语群占有经济优势地位

今天在观网上读了郑鸿生先生《为何台湾是全中国推行国语最成功的方言地区》这个文章,有话要说。

台湾地区,推行国语的确是非常成功的。而且可以负责任地说,比广东成功得多。

而且台湾国语和大陆普通话,读音是99%相似,不同的只是口音。比如《名侦探柯南》台配,大陆普通话受众听起来毫无违和感。

这是因为中华民国1929年,召开了全国汉语读音标准大会。鲁迅先生作为重要评审委员会成员也参与了。这个汉语读音标准大会的成果,也被新中国采纳为蓝本。

所以台湾地区的国语,和大陆的普通话,就是同一种读音体系,交流起来无障碍。这个判断没问题。

但为什么台湾作为闽南语方言受众为主的地区,推行国语如此成功呢?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南迁去台的大陆‘外省人’,说的都是国语,而且占据了台湾政治和经济资源的主要部分,长达半个世纪,延续至今。

国语人群在台湾碾压式的经济优势,才是台湾推行国语成功的关键。

权力强制,文化控制,效果都不如经济优势大。

而且这里的经济优势,并不单纯指有钱。更深层意义上,还指利用经济优势进行文化的推广。

光有钱,但不主动花钱进行文化教育,也不会太成功地移植经济强势者的语言体系。

不仅有钱,还愿意投资文化产业,通过花钱投资文化产业,变相输出自身的语言体系,思想价值,这才会事半功倍。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