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哲学贯穿中美对抗核心

来源:中评社

经营20年的阿富汗战场,美军说走就走,不仅重创美国传统霸权形象,更对全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台湾中山大学企管系传授《孙子兵法》的林峰立接受中评社访问认为,从中美博弈的发展脉络及阿富汗事件,正好验证《孙子兵法》中“慎战”与“善战”的战争哲学核心。

林峰立认为,美国今天如果读懂《孙子兵法》在中东或许不会这么狼狈。美国自二战后成为全球超强(Super Power),随后便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战略扩张,扮演起“世界警察”角色,海外驻军遍布全球。当美国想解决问题时美国总统的反应通常是先问幕僚“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航母舰队在哪里?”这凸显出美国惯用“拳头”或“实力”解决问题,而非以政治手段进行磋商,在在凸显出美国善战、维护自身利益至上,但却不慎战、没有全局思维,是久而久之被养成的“霸权惯性”。

美国撤守经营20年的阿富汗,对于塔利班政权闪电攻入首都喀布尔束手无策,军事评估出现极大落差。

林峰立表示,孙子兵法中的“慎战”是指尽量避免零和博奕的战争观。“慎战”或“速战”都是在战争无法避免下不得不战的概念,纵使开战后也要想办法“速战”,因为旷日费时的战争将使军队疲惫、殚精竭虑。美国再强,也经不起海外战场一个接着一个开辟。

美国总统拜登下决心要美军撤出阿富汗,拜登虽称不后悔,但遭到盟友及共和党强烈批判,美国到底犯了哪些错误?

林峰立分析,拜登上任后决定撤离美军,确实过程犯了很多错误、出现太多瑕疵。例如美国未跟盟友充分沟通,连对战场的经营、扶植的阿富汗政府军实力都未能充分认识,美国荒腔走板的撤军,让亚洲盟国、北约西欧各国吃了一惊。

林峰立说,《孙子兵法》云“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拜登这次军事决策与美军撤出阿富汗的动作,几乎跟孙子口中的“縻军”、“乱军引胜(自乱其军、自去其胜)”几无区别。

阿富汗事件是美国兴衰的分水岭吗?

林峰立说,如果从“国家生产力”观察,美国目前还是不错的,但生产力背后仰赖的是社会力,以目前民主党、共和党的激烈斗争、意见分歧,几乎只有在面对中国威胁时才有机会一致,但其他议题包括美国种族、贫富差距等也还是鲜明,文化上美国也更强调“个人”及“自由”;而非“团体”或“约束”,因此美国特色往往不利于社会力建设;反观中国在这方面就团结有利许多。因此以长远观察,中美争霸若打持久战,拖得越久对美国反而越不利。

最后林峰立引用《孙子兵法》“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美中对抗、博弈,通常都是美国先发动攻击,譬如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战、科技战,但美国发动攻击后,中国大陆有受到重伤吗?目前看来是没有的。

林峰立说,美国习惯用拳头降伏他人,藉此创造以美国为优先的利益,因此美国所追求的是一个“破局的胜”;反观中国强盛后经营一带一路,想创造的是“全局的胜”。中美长久相比,美国就虚弱了,因此美国真的是很典型的案例。

林峰立认为,拔人之城非攻也,破人之国非久也。中国强调和平崛,不跟美国争霸其实隐含孙子兵法的智慧。美国或许善战,但“慎战”更是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现在面对美国的挑衅,其实一直遵循孙子兵法中“胜”的概念。所谓“胜由争出、胜于全胜、自保而全胜、先胜而后战、胜于易胜、胜于无形、不战而胜”这些其实贯穿着中美全方位博弈哲学之中。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