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班很有必要,初中阶段的差生,绝大多数是学习态度问题,三观问题和学习习惯问题
【本文来自《教育部: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分不分重点班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重点班的学习风气好,三观正确。用我个人的经历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当年初中的时候,那时候都不分班,很均匀。我当年不知为什么,糊里糊涂的和社会上的人交上了朋友,沾染了坏毛病。结果,上课看小说,和周围同学讲话,不写作业,接老师话把,弄的全班课堂纪律是我们年级最差的。对不喜欢的老师,有些口音更是故意进行捣乱取笑,还引得班里几个同学开始效仿,他们和我成了好哥么,大家一起上课捣乱。不知不觉我的成绩落到全班倒数第二名。对此,我印象非常深刻。
到了初三年级,也许是班主任老师实在是忍无可忍,出离愤怒了,开始有意无意的找我的岔子,刻意地留意我的表现,而实际上,我也知道要面临考高中,本打算好好学一年的。终于,班主任的一次过于故意的找茬,激起了我的愤怒,我当全班同学的面骂了他。(班主任是打人的,但他不敢打我。)学校处理意见是保留学籍,回家自学,直接参加毕业考试和中考。
回家后,被老爸捆起来暴打了一顿。买了N套历届中考试题(我记不清了,反正很多,各省的都有。)头几个月老爸请假没有上班,就看着我做,单位有事便将我反锁在家里,晚上回来查到有错题就打,也不教怎么做,然后让我改正。开始根本就是一道题都不会,没有哪天不挨打的,那是真的被打怕了,现在想起来也怪,每当挨完打,看几遍书就他X的有思路会做了。就这样,大约半年后,那些题变的简单了,我几乎没有不会做的题了。不过,英语是完全放弃了(老爸学是日语和俄语不懂英语),语文政治的对与错完全看老爹的心情和判断。反正是到后来不会挨打了,偶尔能看到老爸的笑容了,那个笑容以我现在的记忆绝对是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一年后,参加了中考,全班65人一共9个人考入了高中,我就是那第9名。英语创下全校记录,至今无人可破的9.5分。全部是仍纸球选ABCD。语文政治勉强及格,考试的时候班主任就一直坐在我旁边。门门功课都如此。
事实上,真正的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在高中,虽然在普通班,但是,当我偶尔犯老毛病接老师的话把的时候,课堂里并没有出现哄笑声,而是同学们望过来的那充满着鄙视的眼神,给我一种我是个人渣混混的感觉。对比初中老师向全班声明我可以不交作业,同学羡慕而我洋洋自得,高中老师点名只有我没完成作业,我确觉得无地自容。这种反差太大了。就这样,我的学习步入了正规,后来又有幸进入了尖子班,结识了新的同学和朋友。感觉自己的差距更大,好多我做不出来的题,他们可以直接给出结果,问他们解题思路时,得到的回答是想不起来了,好像一年前做过,只记得是这个结果。。。
如今的我早已到了中年,高中同学会年年参加,而初中同学会从来没接到过邀请,我知道是有的。后来,有朋友告诉我,不是不邀请你,是有好几个同学明确表示不想见到我。好扎心的。。
聊着聊着,离题有些远了。以我对教育的认识,学校分班因材施教很有必要,初中阶段的落后学生,除开极少数智力因素,绝大多数是学习态度问题,三观问题和学习习惯问题。在缺乏分辨力的情况下,极容易被不好的学生带歪三观,这时候的孩子需要解决的并不是知识上的疑惑,更重要的是他们道德品质,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和三观的教育,而以目前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大多集中在学习成绩方面。不进行划分的话,是很容易带坏整体的学习风气的。有两个初中和我关系很好的同学后来都判刑了,之前他们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想起来,我们当时一起做的最恶劣的事情,就是扎老师的轮胎,砸老师家玻璃。。小时候是非不分,美丑不分,那些行为叫淘气,长大了还不明白的话就是坏人,想改正都为时已晚。。。谁生来就想做坏人呢?
真正的呼吁教育部门,教育问题千万慎重,我认为你们还是没抓到当前教育问题的主要矛盾,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中小学应该先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三观,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培养,拓宽孩子的视野,而成绩优异的孩子,不存在这方面问题,理应给予优质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但是均匀的分班制度的实施,背离了因材施教的规律,会给那些学习还不错的家长很大的压力,我表示坚决反对。由于目前义务教育制度,班级中出现个别我这样的学生,一旦形成风气,老师们根本无法兼顾,几乎是束手无策,那可是会影响全班同学前途的,我个人后续的经历只是个个例,绝不具备代表性,侥天之幸而已。。。感恩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