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蒙古国为什么没有攻下越南?
越南方面的分析
(该分析大多参考越文版维基百科“蒙越战争”的“胜利原因(Nguyên nhân thắng lợi)”章节翻译作成。)
越方获胜的基本原因之一是陈朝领导者团结对外的政策。虽然陈朝的皇族出现了一些叛国者,但这些并没有使越南战败。越南的大量民众的支持也是获胜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包括越南陈朝将领们的出色表现,尤其是皇族中涌现出的一些杰出将领。这些皇子们热爱祖国,而且个个文武兼修。越南以往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很少能像陈朝那样有这么多的杰出人才并且能建立那么多显赫战功。尤其是陈朝的第二代统治阶层,涌现了像陈仁宗、陈国峻、陈光启、陈日燏等在越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领导者,以及陈守度、陈庆馀、陈国瓒等杰出将领。
研究学者们认为,越南陈朝的胜利还得利于陈兴道等将领的英明战略。作战时,他们主动避开蒙元军主力转而攻打被赶到越南(当时国号为“大越”)作战的汉人军队。这些军队的士兵已经被蒙元军夺去自己的家园,并受蒙元军管制去协助其攻打越南,战斗力很差,一攻即破。蒙元军在这个战线的失败,对整个战局影响巨大,尤其是在心里上给其他战线上的将士蒙上了很大一块阴影[41]。
蒙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元朝为蒙古五大汗国最晚建立,最弱的一个。 蒙古前三个汗国是: 长子术赤汗国(蒙古西征的领土),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西方的土地给长子术赤。二子察合台汗国(新疆),三子窝阔台行国(蒙古本部)。
第四个建立的伊尔汗国早元朝二十多年建立。 伊尔汗国为术赤汗国(金帐汗国)所灭。
元朝国名大元大蒙古国,为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家族)建立。)
那些打败过蒙古军的国家,要么像埃及那样有着较长的战线,要么就像日本、印尼那样得益于海洋,因为元军并不擅长水上作战。越南位于东亚大陆,与蒙元有着上千公里的边境线,即使这样,蒙元仍然没有取得胜利。一个地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始终没有征服南方一个较小的国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地理位置的比较则更能显示出越南陈朝三次击退蒙元军的战功。和越南一样,印度、缅甸的蒲甘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也曾在1241年的时候战胜过蒙古军。
中国方面的分析
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对蒙古帝国三战三退的原因作出分析:
在第一次入侵中,蒙古军在越南逗留时间并不长,由于他们的作战目的,是为了从中国南方夹击南宋,令南宋早日就范,故而没必要久留越南。加上越南陈朝已主动向蒙古称臣纳贡及请罪内附,而蒙古军队又遇上皓热天气,未能以最佳状态应战,所以只好撤返。[42]
在第二次入侵中,越南陈朝朝野同心同德,一同抗敌,致使蒙古大军遭受重创,这是蒙古撤走的一因。另外,就是蒙古军再次遇上天气炎热,军中蔓延病疫,因而北退。[42]。《元史》也称“官军困乏,死伤亦众,蒙古军马亦不能施其技。”
至于第三次入侵,蒙古军同样因气候炎热,大批军士染病,于是撤军。而撤退途中,又遭遇越北各民族及陈兴道率领的越军所狙击而重创,但越人的行动“并不是蒙古军北撤的主要原因”。[42]
另外,蒙古撤军亦存在着国内因素,就是征越南的战争加重民困,特别是广东,便为此而群盗并起。这些民变,对元朝政府造成重大打击,从而支援了越南去进行抵抗。[43]
西方方面的分析
西方学者对蒙越战争亦有所探讨,如亚伯拉罕·多桑(C. d'Ohsson)所著的《蒙古史》,也提到天气因素:第一次入侵时,蒙古军由于“热不能堪,班师”[44];第二次入侵时“盛夏霖潦,军中疾作,死伤者众”,退兵时又被“交兵追击之”。[45]第三次入侵时又“军中将士多被疫不能进”。[46]
D. G. E. 霍尔(英语:D. G. E. Hall)认为,蒙古大军最终无法征服越南,与陈、占一同抗敌有关。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后,元世祖便遣使至占婆,招谕国王入贡。1280年代,又进军越南。这对越、占两国都构成重大威胁,因而不能不共同抗敌。霍尔甚至认为,越占基于此次抗蒙战争的友谊,更促成了后来在1306年,陈仁宗将女儿玄珍公主嫁与占城王制旻和亲。[47]
zh.m.wikipedia.org/wiki/蒙越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