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哑谜:卯和卵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很多文字,也留下很多哑谜。
比如 卵。吃过鲫鱼、鳊鱼,就知道鱼肚子里有两个卵块,俗称鱼籽,就是这个 卵 字。
卵的上古音大约是*gron,中古音 luan,吴语 lo。卵的尾音n 是儿(n)化音,表示小。
和卵很像的一个字是 卯。
夏历建寅,寅是一月,卯是二月。卯因此有二的意思。正好一条鱼有两个卵块,就像字形表达的意思。
卯的上古音大约是*mru,中古音mau。卯的上古音有点像吴语 么牢牢,意思是 很多。而鱼的卵块 也确实有 么牢牢 (很多)鱼籽。
所以,这个 卯 字很可能和 卵 是一个字。不仅字形像,而且上古音都含有ro/ru 这个音。 只是后来为了侧重表达不同的意思,产生了分化。比如为了强调卵里面有籽,多加了两个点。
卯和卵是一个字的有力例证是 留。
金文中,留是卯+田。楚文中,留是卵+田。所以,留 的字面意思明确,就是鱼、蛙、虫产了卵,固定在卵床上,留在那里。
石榴也很像一个巨大的卵块,石榴籽也像卵块里的籽。
巧合的是,和汉字 卵 中古音、吴语相似,中古英语rowe 现代英语roe 也是鱼卵的意思,一般认为来自古日耳曼语。因为 德语 reh, 荷兰语 ree, 瑞典语 råa, 还有丹麦语 raa 这些表示卵的发音都大同小异。
另一个巧合是,很多, 希腊语 moros,英语 more。 有没有觉得奇怪,这希腊语、英语怎么和吴语 么牢牢 那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