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错督公的意思了吧?

【本文来自《马前卒:教育部不能只管禁止补习班,要明确回答两个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认为作者理解错了督公的意思:

督公的意思是一刀切解决了培训班的问题,不解决教育资源极度不公平的问题,那就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家长的焦虑,减少教育成本,从某种程度上会加剧这种焦虑,增加教育成本,衍生出监管无法触及的黑市培训市场,从而使得教育不公平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巨大。现在的问题不是取消培训班教育是否能变得更好,而是取消培训班是否能解决教育不公平造成的社会问题。

我个人是反对培训班存在的。但是从我长期的观察来看,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师资力量的强弱,还在于教务后勤水平的强弱。一个重点学校,它能准确分配给各个班合适的老师,并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极度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是学习的根本,对智商差不多的孩子们来说,竞争的不是智商和勤奋,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普通中小学的任课老师,认真教学的话,教学水平并不比重点中小学的老师差。差就差在在没有一个高端的教务后勤团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反复的试题训练上,不注意师资整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我认为顶层应该关注普通中小学师资整合方面的研究,形成理论指导,更加精准有效的进行有限资源内的师资安排,不要将培训形式化,而是应该有针对的进行培训,切实落实教育公平。更重要的事,要形成教学之外教务方面的研究,形成理论指导。现在普通中小学的教务后勤工作基本是随心所欲,极大的浪费师资,从某种程度上造成普通学校的老师教学惫懒没有动力。仅仅这一块,如果搞起来,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我们的社会越进步,越需要细分的人才。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在于社会不公平,而在于没有细分专业化,校内教育这个巨大的蛋糕没有做大做强。一旦自身做大做强了,根本没有培训班生存的空间,同时也能适当弱化社会不公平。

大班形式的培训班存在的意义就是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前我一直不让自己孩子上培训班,是全校唯一不上培训班的孩子。因为她上的大学附属学校,中学和小学都是普通学校,不过重点率和普高率都是全区第一。

后来我发现初一孩子靠自己学习能够稳在前十,但到了初二确实比不上上培训班的孩子,女孩子学物理太吃力,而她的物理老师比较懒,孩子们的物理全靠课外补课,她不补课的话物理基本就是学了个寂寞,很可能考不上重点中学。在初二的时候终于报了培训班。

上了培训班我才发现,培训班对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视居然远远超过学校。这一点让我震惊了。不过我家孩子可能上的太晚了,学习习惯特别的懒散(也许是受我这个家长影响?),别不过来,后来放弃了大班,全部都报了一对一,同时自己也辅导。虽然最后还是考上了重点高中,但是代价比从小四开始让孩子们上培训班的家长们付出的肯定要多。

我自身的这个经历大约也说明了为何大部分家长会因为培训班的消失而焦虑了。国家的初衷是好的,家长们的焦虑也是对的,但怎么解决却绝不是靠一刀切能完成,希望国家之后的教育布局和教育政策能有的放矢,真正解决问题。不然情形可能真的会像督公预测的这样发展。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热门评论 2

  • 苏菲亚 作者
    琅琊土肥
    学习习惯这个东西是家长可以帮助营造的。 我小时候家里空间小,晚上只允许我看动画片+新闻联播,然后央视一台的电视剧归我姥姥姥爷看,然后就关电视。我妈我爸看报纸看杂志或者学习,我姥姥姥爷睡觉。我在阳台自学或者看杂志看报纸。 我也去过同学家里看到,电视机放很大的声音,或者父母爱打麻将招一堆人在家里。这种环境下,孩子能学好就怪了。
    我说的和你说的不是同一种学习习惯。我家孩子学习是很自觉,她的语文和英语中考在全市排名在前20. 但是数学就很奇怪,她的老师说她数学思维特别好,但是很粗心,基本大题都能做出来,但是总是这一点步骤分哪那一点计算分,总也拿不到全分。她最离谱的地方是最简单的前四个选择题,从来都不能拿满分,最难的选择题反而总是对的。后来她上了培训班之后,我才发现从小学开始,培训班就开始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像她这种数学思维没问题的孩子,数学分数一般都在105分左右(总分一百二)

    再说物理,我家孩子因为没有上培训班,一开始上物理课都是懵的,学校老师基本就是念PPT, 她完全找不到学物理的触觉。但是提前上培训班的同班同学,早就在培训班里培养了基本的物理思维和学习习惯。

    每一种学科都有它具体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的。这种细分化的知识在学校教育里基本是空白,但是培训班却做到了。

    我孩子所在的初中,在培训班没有普及之前,普高率不到百分至五十,有了培训班之后节节攀升,普高率完爆全市最好的初中,重点率也非常的高。也就是说我们学校的这些孩子短板在学校而不在自身,培训班补齐了他们的短板,他们比重点初中的孩子还要优秀。
  • 苏菲亚 作者
    全部楼层
    琅琊土肥
    看了你的这个介绍,我也是懵的。  我小学初中没上过任何培训班,都靠自己在家做点练习册,实在不明白这个数学思维、物理思维是什么东东,在课上学不到,非要培训班不可? 数学物理没啥,就是多找点题做做,能帮助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自然就搞定了,所谓熟能生巧。倒是多看点科普书籍杂志比如十万个为什么有可能帮助形成了科学思维。因为上课学的东西可能联结的知识面太少,太干,知识联结的越多,理解的越深。
    我小学就看完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册和地理册,小学就办了借书卡,自己会从市图书馆借儿童科普书,我妈更舍得给我钱让我买各种喜欢的科技杂志, 所以一学初中物理化学,完全是见了老相好,完全没有什么发懵的感觉。 现在条件好了,有各种科技馆博物馆,多带小孩去那里转转,开拓开拓眼界,有好处。 当然,你如果想要奥赛水平,还是需要培训的。
    你这个想法吧,和我给孩子报培训班之前的想法一摸一样。我自己初中的时候长期全科第一,完全不能理解她为什么学不懂物理。还就是邪门,她化学非常好,就是搞不懂物理,我自己教她物理教的差点进ICU,。我一直用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来推测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觉得她自己学习应该完全没有问题。因此从小学到初中,整个年级我家孩纸是唯一一个不上培训班的。但是事实证明我最初的想法是错的。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一对一培训的老师真的把孩子教会了。

    当普通学校的教学和教务水平与重点学校相差十万八千里,加上重点学校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培训班的情况下,就算智力水平相当,家庭学习氛围良好,父母优秀,普通学校里靠自身能力击败重点学校里大部分学生的孩子只能是凤毛菱角。就好像我们学校之前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每年都只有几个。而现在快班基本全部能过省重点线。这些过省重点的孩子都在全省最好的高中里,而这些高中在全国排名都在前列,那么他们最后的结果几乎都是985,211. 

    如果没有培训班呢,情况会大不相同。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大多数985毕业国外留学回来的,孩子们的智商和能力都很优秀,基本都在小时候有过随父母出国访学的经历。选择附属学校的原因是离家近方便,正因为有了培训班他们才没有像以前的家长一样去疯狂考试疯狂择校。在培训班的辅助下,我们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都非常的温和,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如果没有培训班,这些孩子绝不会留在附属中学,全部都得往外考,去往重点初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是真正的内卷了。

    现在没有培训班了,我估计家长们要么自己找培训的门路,要么就和从前一样往外考,孩子们最终会分散到全市最好的几所初中里。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5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苏菲亚 作者
    你这个想法吧,和我给孩子报培训班之前的想法一摸一样。我自己初中的时候长期全科第一,完全不能理解她为什么学不懂物理。还就是邪门,她化学非常好,就是搞不懂物理,我自己教她物理教的差点进ICU,。我一直用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来推测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觉得她自己学习应该完全没有问题。因此从小学到初中,整个年级我家孩纸是唯一一个不上培训班的。但是事实证明我最初的想法是错的。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一对一培训的老师真的把孩子教会了。

    当普通学校的教学和教务水平与重点学校相差十万八千里,加上重点学校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培训班的情况下,就算智力水平相当,家庭学习氛围良好,父母优秀,普通学校里靠自身能力击败重点学校里大部分学生的孩子只能是凤毛菱角。就好像我们学校之前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每年都只有几个。而现在快班基本全部能过省重点线。这些过省重点的孩子都在全省最好的高中里,而这些高中在全国排名都在前列,那么他们最后的结果几乎都是985,211. 

    如果没有培训班呢,情况会大不相同。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大多数985毕业国外留学回来的,孩子们的智商和能力都很优秀,基本都在小时候有过随父母出国访学的经历。选择附属学校的原因是离家近方便,正因为有了培训班他们才没有像以前的家长一样去疯狂考试疯狂择校。在培训班的辅助下,我们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都非常的温和,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如果没有培训班,这些孩子绝不会留在附属中学,全部都得往外考,去往重点初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是真正的内卷了。

    现在没有培训班了,我估计家长们要么自己找培训的门路,要么就和从前一样往外考,孩子们最终会分散到全市最好的几所初中里。

    如果是高中的话,这么说有一定道理。因为高中数学有一些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比如函数。有可能因为老师讲授的方法问题,造成理解不适。现在没有了培训班,我希望国家在每一个学科,找几个不同风格的特级教师,把一些课程放到网上,像国外的可汗大学一样,免费的给中小学学生使用,缓解家长的焦虑。
  • 苏菲亚 作者
    全部楼层
    琅琊土肥
    看了你的这个介绍,我也是懵的。  我小学初中没上过任何培训班,都靠自己在家做点练习册,实在不明白这个数学思维、物理思维是什么东东,在课上学不到,非要培训班不可? 数学物理没啥,就是多找点题做做,能帮助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自然就搞定了,所谓熟能生巧。倒是多看点科普书籍杂志比如十万个为什么有可能帮助形成了科学思维。因为上课学的东西可能联结的知识面太少,太干,知识联结的越多,理解的越深。
    我小学就看完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册和地理册,小学就办了借书卡,自己会从市图书馆借儿童科普书,我妈更舍得给我钱让我买各种喜欢的科技杂志, 所以一学初中物理化学,完全是见了老相好,完全没有什么发懵的感觉。 现在条件好了,有各种科技馆博物馆,多带小孩去那里转转,开拓开拓眼界,有好处。 当然,你如果想要奥赛水平,还是需要培训的。
    你这个想法吧,和我给孩子报培训班之前的想法一摸一样。我自己初中的时候长期全科第一,完全不能理解她为什么学不懂物理。还就是邪门,她化学非常好,就是搞不懂物理,我自己教她物理教的差点进ICU,。我一直用我自己的学习经历来推测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觉得她自己学习应该完全没有问题。因此从小学到初中,整个年级我家孩纸是唯一一个不上培训班的。但是事实证明我最初的想法是错的。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一对一培训的老师真的把孩子教会了。

    当普通学校的教学和教务水平与重点学校相差十万八千里,加上重点学校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培训班的情况下,就算智力水平相当,家庭学习氛围良好,父母优秀,普通学校里靠自身能力击败重点学校里大部分学生的孩子只能是凤毛菱角。就好像我们学校之前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每年都只有几个。而现在快班基本全部能过省重点线。这些过省重点的孩子都在全省最好的高中里,而这些高中在全国排名都在前列,那么他们最后的结果几乎都是985,211. 

    如果没有培训班呢,情况会大不相同。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大多数985毕业国外留学回来的,孩子们的智商和能力都很优秀,基本都在小时候有过随父母出国访学的经历。选择附属学校的原因是离家近方便,正因为有了培训班他们才没有像以前的家长一样去疯狂考试疯狂择校。在培训班的辅助下,我们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都非常的温和,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如果没有培训班,这些孩子绝不会留在附属中学,全部都得往外考,去往重点初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就是真正的内卷了。

    现在没有培训班了,我估计家长们要么自己找培训的门路,要么就和从前一样往外考,孩子们最终会分散到全市最好的几所初中里。

  • 全部楼层
    苏菲亚 作者
    我说的和你说的不是同一种学习习惯。我家孩子学习是很自觉,她的语文和英语中考在全市排名在前20. 但是数学就很奇怪,她的老师说她数学思维特别好,但是很粗心,基本大题都能做出来,但是总是这一点步骤分哪那一点计算分,总也拿不到全分。她最离谱的地方是最简单的前四个选择题,从来都不能拿满分,最难的选择题反而总是对的。后来她上了培训班之后,我才发现从小学开始,培训班就开始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像她这种数学思维没问题的孩子,数学分数一般都在105分左右(总分一百二)

    再说物理,我家孩子因为没有上培训班,一开始上物理课都是懵的,学校老师基本就是念PPT, 她完全找不到学物理的触觉。但是提前上培训班的同班同学,早就在培训班里培养了基本的物理思维和学习习惯。

    每一种学科都有它具体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的。这种细分化的知识在学校教育里基本是空白,但是培训班却做到了。

    我孩子所在的初中,在培训班没有普及之前,普高率不到百分至五十,有了培训班之后节节攀升,普高率完爆全市最好的初中,重点率也非常的高。也就是说我们学校的这些孩子短板在学校而不在自身,培训班补齐了他们的短板,他们比重点初中的孩子还要优秀。
    看了你的这个介绍,我也是懵的。  我小学初中没上过任何培训班,都靠自己在家做点练习册,实在不明白这个数学思维、物理思维是什么东东,在课上学不到,非要培训班不可? 数学物理没啥,就是多找点题做做,能帮助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自然就搞定了,所谓熟能生巧。倒是多看点科普书籍杂志比如十万个为什么有可能帮助形成了科学思维。因为上课学的东西可能联结的知识面太少,太干,知识联结的越多,理解的越深。
    我小学就看完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册和地理册,小学就办了借书卡,自己会从市图书馆借儿童科普书,我妈更舍得给我钱让我买各种喜欢的科技杂志, 所以一学初中物理化学,完全是见了老相好,完全没有什么发懵的感觉。 现在条件好了,有各种科技馆博物馆,多带小孩去那里转转,开拓开拓眼界,有好处。 当然,你如果想要奥赛水平,还是需要培训的。
  • 苏菲亚 作者
    琅琊土肥
    学习习惯这个东西是家长可以帮助营造的。 我小时候家里空间小,晚上只允许我看动画片+新闻联播,然后央视一台的电视剧归我姥姥姥爷看,然后就关电视。我妈我爸看报纸看杂志或者学习,我姥姥姥爷睡觉。我在阳台自学或者看杂志看报纸。 我也去过同学家里看到,电视机放很大的声音,或者父母爱打麻将招一堆人在家里。这种环境下,孩子能学好就怪了。
    我说的和你说的不是同一种学习习惯。我家孩子学习是很自觉,她的语文和英语中考在全市排名在前20. 但是数学就很奇怪,她的老师说她数学思维特别好,但是很粗心,基本大题都能做出来,但是总是这一点步骤分哪那一点计算分,总也拿不到全分。她最离谱的地方是最简单的前四个选择题,从来都不能拿满分,最难的选择题反而总是对的。后来她上了培训班之后,我才发现从小学开始,培训班就开始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像她这种数学思维没问题的孩子,数学分数一般都在105分左右(总分一百二)

    再说物理,我家孩子因为没有上培训班,一开始上物理课都是懵的,学校老师基本就是念PPT, 她完全找不到学物理的触觉。但是提前上培训班的同班同学,早就在培训班里培养了基本的物理思维和学习习惯。

    每一种学科都有它具体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的。这种细分化的知识在学校教育里基本是空白,但是培训班却做到了。

    我孩子所在的初中,在培训班没有普及之前,普高率不到百分至五十,有了培训班之后节节攀升,普高率完爆全市最好的初中,重点率也非常的高。也就是说我们学校的这些孩子短板在学校而不在自身,培训班补齐了他们的短板,他们比重点初中的孩子还要优秀。
  • 学习习惯这个东西是家长可以帮助营造的。 我小时候家里空间小,晚上只允许我看动画片+新闻联播,然后央视一台的电视剧归我姥姥姥爷看,然后就关电视。我妈我爸看报纸看杂志或者学习,我姥姥姥爷睡觉。我在阳台自学或者看杂志看报纸。 我也去过同学家里看到,电视机放很大的声音,或者父母爱打麻将招一堆人在家里。这种环境下,孩子能学好就怪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