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凉》的词很明显糟蹋了曲,但依旧不影响它的传唱度

【本文来自《作词人“断代”,华语乐坛大退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飞行的大豆
  • 首先不要用华语乐坛六十多年的词曲来对比现在的东西,这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然后,如果一首歌,词写得非常好,却根本没几个人愿意传唱。那么他本身作为歌就是失败的。

    歌曲的首要是曲好听。然后才是词好看。

    这二者不是说,词不重要,而是说当二者有冲突的时候,只能优先照顾曲调,这是没办法的事。很多歌,你仔细看,就能发现,它有为了迁就曲而修改词的行为。

    而这是由听歌的听众们决定的。

    如果有一天听歌的人,都优先看词,然后再去听曲。曲再好,词不好的也不听,那么我估计就反过来了。

我不知道为啥这么好的评论这么多人踩,难道不是事实吗?

一首音乐词曲俱佳当然好,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曲对传唱度的影响远远要大于词,音乐可以没有词,但不能没有曲。

就像《凉凉》,它的词很明显糟蹋了曲,但依旧不影响它的传唱度;我们常说音乐无国界,其实指的就是曲无国界,词还是有国界的。不同语言的歌曲,外国人根本听不懂它唱的什么,但丝毫不影响随口哼句,人们哼的是词吗?不,哼的是曲。

反之,现在有很多用宋词谱曲的音乐,有几个人听过?难道是因为词不够好吗?词对一首音乐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把音乐不好,归罪于作词人,这真是欲加之罪。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