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大:蒋介石知道自己没有军事指挥的才能吗
“中国内战大抵靠武器,银元,主义。而银元不如武器,武器不如主义。我北洋只有武器,银元又少,主义全无,为过去之雄尔。而今南京国府有银元,有武器,略有主义,为当下之雄尔。吾观之十五年之后,有武器有坚定主义之共产少年恐为中国之雄尔。”——北洋内政部长朱启钤,1931年
我看很多回答都不过是以银弹为子弹,根本分不清什么叫军事指挥,什么叫政治收买。
蒋介石曾经先后击败过多个军阀对手,但是他的胜利,大抵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实力上,而与其军事能力丝毫无关。
例如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得到了4000万元,而白崇禧只从上海商会得到了30万的捐款。
例如中原大战,蒋介石以重金收买冯系将领韩复榘和石友三使其为钱倒戈。汇款200万收买张学良、使其为钱助战。在具体战役中,甚至重金悬赏,先占领巩县者赏洋20万元,先占领洛阳、郑州者各赏洋100万元。此前,在蒋桂战争中,蒋介石与李宗仁对决,重金收买湖南军阀何键:“委任何键为讨逆军第4路军总指挥,并拨发给养70万元。”在蒋唐战争中,又收买唐生智的部下。
那么李宗仁呢?李宗仁带着几万人出战,却连部队开拔军费都搞不到!竟然以1926年版广西省银行钞票加盖印章的方式,号称“八省大洋兑换券”(“粤、桂、湘、鄂、赣、苏、浙、皖大洋兑换券”),充作军饷。但是这种“广西军票”根本什么也买不到。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6月底,敌我复在湘南展开激战。我方官兵至此已疲惫不堪,我虽亲赴前线督战,终以全军缺粮,无法维持。不得已,再向广西撤退,情形狼狈不堪。”
我看到不少人以蒋介石在军阀混战中的“胜利”来证明蒋介石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特么是“军事指挥才能”?
别逗了,这不就是氪金吗?
氪金、代练进了高手区不都是无脑送死的草履虫吗?
那时候你们怎么不称赞这些人“军事指挥能力出众”、“擅长微操”、“游戏水平高超”,而是众口一词要把这些脑残党踢出游戏、痛斥他们破坏游戏秩序、拼命发帖怒斥游戏运营方?
还有人问如果蒋介石没有军事指挥才能,为什么我党那么艰难才取得胜利、怎么才能证明我党军事指挥能力突出?
假如说一个高中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对打,小朋友要取得胜利是不是要高超的搏击能力?那是不是证明这个高中生蠢到天际?难道高中生蠢到天际就不能证明小朋友能力强大了?
蒋介石掌握着那么雄厚的实力,他不但可以调动旧中国的境内资源,还可以获得境外反动势力的直接支持,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输给了仅仅只能从湘赣边、鄂豫皖、陕甘宁这些贫瘠的边远贫困地区获取少得可怜的资源的红军,这不是他能力低下是什么?这不是红军能力高超是什么?
敌人是愚蠢的,敌人又是强大的。强大而又愚蠢的敌人,更加证明我们英勇而智慧。
敌人是强大的,敌人又是虚弱的。强大而又虚弱的敌人,更加证明我们正确而光明。
有些人看得太少而想得太多,总是对这些几十年前近百年前就已经理清了的事情产生糊涂的想法。
蒋介石没有军事指挥才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有人说,蒋介石在战略上有相当的能力。并借用我党在当时特定情况下的一些公开说法进行佐证。尽管我党仅仅是说蒋介石具有战略能力、能够进行战役部署。但是他们不愿意也不知道去借用我党的另外一些说法。我党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在非公开对外的场合,并不认为蒋介石有多么出色的战略能力。为什么呢?因为蒋介石那些能力都谈不上出色的“才能”。比如说蒋介石也知道中日必有一战,然后他的做法就是不断退让出卖领土。因为他的战略判断是中国必败。就连汪精卫投日的时候都是为了抢先蒋介石一步……一直到美国参战,蒋介石才感觉到了曙光。尽管如此,这位某些人眼中的战略高手竟然在1945年还派遣使节去日本议和。美国参与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明确要求各国均不得单独与法西斯国家议和。蒋介石就能干出1945年与日本单独议和的事情来。这战略能力也是真的令人叹为观止了。一直到1945年5月德国基本彻底战败、连希特勒都绝望自杀了,蒋介石才下令取消与日本谈判。这时候连瞎子都知道日本失败是时间问题了。蒋介石就这样的战略能力,能谈得上“才能”?
有人说,研究蒋介石的军事指挥能力,那就是鞭尸。
我看很多人鞭尸鞭得很起劲,甚至还有点载歌载舞篝火晚会的意思。蒋介石那个唤作“军事能力”的可怜的底裤被他们高高举起,涂上五颜六色的花举在夜空中翻腾跳跃,伴随着篝火飞溅的火花。他们怕不是不知道自己在鞭尸,还以为是在击鼓作乐吧?
人们都知道,我们平时所说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指能打赢、不是指挥过就算的。
这个能打赢,也是指凭借军事指挥艺术打赢,而不是说凭借场外因素打赢。
比如说,孙传芳喜欢搞诱敌深入然后千里反击,其部分军事指挥风格也有一点主席的风采。这就是军事指挥艺术。
再比如说,蒋介石曾经打败了李宗仁等一干名将,但是他的胜利主要是通过收买敌军大将等手段实现的,这不属于军事指挥技术,而是“政治分化瓦解”技术。而且,还是政治分化瓦解技术里比较小的一个类别“金钱收买”。
我看到很多有趣的人,都说蒋介石能够打败李宗仁说明他的指挥能力比李宗仁更强。这种笑话还是少提。
在没有办法通过金钱收买、只能硬拼军事指挥艺术的环境下,蒋介石的表现非常差。
比如说,孙传芳很轻松地就打出了徐州大捷,打垮了蒋介石的北伐军,迫使“委座”“委”过于人、杀死旗下大将王天培、黯然下野。从军事指挥艺术上来说,孙传芳的军事指挥艺术远远高于蒋介石。
比如说,李宗仁指挥四方乌合的各路杂牌军以及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不但在作战中硬碰硬正面击败了日军主力,而且在战役结束后及时调整部署、实现了国民党军历史上罕见的成功撤离。从军事指挥艺术上来说,李宗仁的军事指挥艺术远远高于蒋介石。
再比如说,淮海战役时,蒋介石这个“委座”再次在徐州附近指挥大战,然后粟裕“很辛苦”才在人数装备全面劣势的情况下吃掉了蒋介石全军,蒋介石这个时候再次企图复制当年与孙传芳作战时的“故技”:“委”过于人、杀死旗下大将杜聿明、黯然下野。但是杜聿明很识相地没有登上“委座”请他回去的飞机,因为杜聿明发现来接他的飞机居然没有“委座”手谕,接了不知道多少手谕才输成这样的杜聿明当然明白,没有手谕就走,是可以说成临阵脱逃的。那可不就是死定了吗?再说了,蒋介石他们早就知道杜聿明身体不好、活不了两年了。让他做王天培第二,简直稀松平常。
我再说一遍:在没有办法通过金钱收买、只能硬拼军事指挥艺术的环境下,蒋介石的表现非常差。
有人会说,既然蒋介石军事指挥能力非常差,为什么我党还要费那么大力气才能赢呢?
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我前面的话都白说了。
我再说一遍:
人们都知道,我们平时所说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指能打赢、不是指挥过就算的。
这个能打赢,也是指凭借军事指挥艺术打赢,而不是说凭借场外因素打赢。
蒋介石的胜利,和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关系不大,而主要是取决于场外因素。
第一次反围剿的时候,蒋介石组织了十万大军,而他的对手红四军不过是三万多人。
第二次反围剿时,蒋介石组织了二十万大军,而他的对手红四军还是三万多人。
第三次反围剿时,蒋介石组织了三十万大军,而他的对手红四军,还是一开始那三万多人。
这三次反围剿,从1930年12月开始,到1931年9月结束,满打满算不超过10个月。
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同志指挥三万余人的红军,既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又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持,也没有足够的人员补充,却正面击败了六十万敌军。
作为对比,淮海战役也不过是歼敌五十五万而已。当然,那是歼敌数,粟裕还是很强的。
电影里有句台词很有名,叫做“我要打十个”。这已经很夸张了,大家都传为笑谈,觉得角色有点浮夸。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毛泽东打蒋介石这样的货色,能打二十个。
电影很浮夸, 现实却比电影还要夸张。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还真不是吹的。
从指挥艺术上来说,蒋介石弱得离谱,简直就是差辈儿了。
所以蒋介石没有军事指挥能力这种事情,还是不要洗了。
有人曾经说过,研究蒋介石的军事指挥艺术,那不叫研究,那叫鞭尸。
那么,蒋介石知道自己没有军事指挥才能吗?
不知道。
有人会问,蒋介石吃了那么多败仗,怎么会不知道呢?
他真的不知道。
我们当然知道,蒋介石亲自指挥的战斗多半是以失败收场的,有些转败为胜的战斗,也是通过盘外招“扭亏为盈”的。比如说蒋介石在军阀混战中,与李宗仁等各路军阀的战争,常常是“先胜后败”、“反败为胜”。为什么先胜呢?因为他的部队装备好。为什么后败呢?因为对手迅速找到了那些优势装备的弱点然后采取针对性部署从而歼灭他。为什么又胜呢?因为蒋介石迅速找到了对方重要将领进行重金收买、让他们“化敌为友”、临阵倒戈。
但是蒋介石并不充分了解这一问题。
台儿庄大捷以后,全国抗日声势为之一振,李宗仁简直有了岳飞再世的资格。“蒋高宗”哪能容忍,于是立即策动了兰封会战,并且亲自跑去督战。然后在“蒋高宗”的督战下,装备精良、保障有力的蒋介石嫡系部队,两次在我军包围日军后临阵脱逃,导致我军反被日军包围、损失严重。最终兰封会战失败,我军战役企图完全丧失。到了这个时候,“蒋高宗”效法古人,“往事越千年”,“臣构”决黄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花园口惨案。
巧合的是,兰封会战的前线指挥官薛岳,常以岳飞自诩。既然有了“今岳”,那我就知道,“今构”是谁了。
一千年的历史,就这样在天上看着宋高宗“完颜构”与“蒋高宗”蒋介石两位奇葩一起决黄河。
蒋介石就算是哪怕知道一点点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也不会跑去前线督战。
至于说他各种指挥部队作战,笑话太多,大多有真实背景,我简直懒得再提。有人曾经说过,研究蒋介石的军事指挥艺术,那不叫研究,那叫鞭尸。
这种人哪里有一丝一毫的自知之明啊。1947年2月,我党曾经刊登了蒋介石的一篇文稿,并进行了“注释”。“余曾规定”四个字,已经尽可以令蒋介石的“自知之明”遗臭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