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一炸一路”跑了,阿富汗的坑到底有多深?

阿富汗帝国坟墓的地位算是妥了,如果还有人表示怀疑,瞌睡乔肯定第一个给白眼。

但多数人并不清楚阿富汗的坑有多深,为什么那么多帝国会栽在这里?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事。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简要拉一下时间线和大事记。

1839-1842、1879-1880、1919年阿富汗人民三次击败英国的入侵,把英国拖死,1919年,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但很快陷入英国和俄国的互撕之中,直至二战结束。

冷战期间,阿富汗亲苏政权上台。

1973年至1979年9月,霸道总裁苏联控制欲望越来越强,在阿富汗先后发动3次政变,扶持傀儡政权上台,同时激怒当地老百姓,受到抵制。

1979年9月,苏联决定出兵,一打又是十年,拖垮苏联,1989年,苏联撤出。

接下来是内战。

1994年,塔利班横空出世,两年半拿下政权,结束内战。

1996年到2001年,持原教旨主义的塔利班越来越变态,把阿富汗玩到奔溃。

“9.11”事件后,美国进场。

20年战争后,美国大兵拍了拍身上的土表示,MB,帝国坟墓,名不虚传,那酸爽,真他N的一言难尽。

2021年,“一炸一路”的美国大兵宣布跑路,西贡时刻再现。

500

以下是正文:

01

追风筝的人

阿富汗之所以成为绞肉机是由两方面决定的。

首先是阿富汗内部。这个世界有三大难题困扰各国,分别是民族融合、信仰鸿沟、阶级矛盾,这里面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内部冲突,甚至战争。

而阿富汗比较背,三个问题齐全,所以,没有盖世猛男出现的话,这个地方很难不乱。

下面我们一个个说。

阿富汗的名字在普什图语中指“普什图人的地方”,而普什图人也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主人翁,以及那个崇拜纳粹的变态就是普什图人。在历史上,普什图人是阿富汗的主流统治者,其他民族多数时候是从属(小说中主人翁的仆人伙伴是哈扎拉人)。

500

可问题是,普什图人在阿富汗所占比例并不高,在整个人口中仅占40%-45%,除此之外,还有塔吉克人、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等20多个少数民族。

对于习惯了56个民族一家亲的中国人来说很难理解其他国家因民族差异产生的矛盾。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民族问题,例如俄罗斯的车臣,英国的苏格兰,以及缅甸的克钦,更别提美国内部的肤色冲突,基本上都是火药桶,一点就着。

当然,咱们自己也有问题,不过,因为汉族占绝对的主体,且不断天降猛男,民族问题才没成为炸弹。

在阿富汗,从来没有人能真正把各民族融合到一起。1985年苏联控制阿富汗的鼎盛时期,阿富汗政府军和苏军也只占领了阿富汗领土的三分之一,其他领土都在各民族,以及民族背后的军阀手里。

1989年,在阿富汗折腾十年的苏联撤离后,阿富汗内部的抵抗者(也叫“穆贾希丁”,及“进行圣战的人”)发生分歧,各路军阀党同伐异。

其中有个挺有名的叫“马苏德”,人送外号“潘杰希尔雄狮”,是塔吉克人。

500

这货抗击苏联很猛,被捧为英雄,但搞种族清洗也很猛,是个有名的侩子手。

在占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后,作为塔吉克民族主义者,马苏德曾一口气枪毙1000多哈扎拉人。

后来又和另一个“抵抗者”,普什图人领袖希克马蒂亚尔死磕。

500

记住这张脸,后面会反复提到他。

他们围绕首都打了好几年,这场内战彻底把老百姓对“抵抗者”这个群体的好感打没了。

这也成为塔利班崛起的群众基础。

除了普什图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有矛盾,普什图人内部也是山头林立。

02

民族问题

今天的塔利班有阿塔(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塔(巴基斯坦塔利班)之分,前者是刚和阿富汗政府军死磕完的政治军事团体,而后者则是世界公认的恐怖组织(上次在巴基斯坦境内袭击中国游客的极有可能就是这群人),可根子上,他们全是普什图人。

大家知道,殖民时代末期,英国热衷于在世界各地划线,这些“线”给各国带来不少麻烦。

500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界的“杜兰德线”就是,它强行把普什图人一分为二,一半生活在巴基斯坦,另一半生活在阿富汗。

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普什图人认可了这条线,但也有人不认可——比如巴基斯坦塔利班。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塔利班的由来。

前文提到过,1989年苏联退出后,阿富汗内部开启互捶。在那里可不存在秋毫不犯的解放军,各路军阀雁过拔毛,走私贩毒、贩卖人口,司空见惯,老百姓苦不堪言。

《追风筝的人》里对这段也有描写。

“塔利班”在普什图语是“宗教学生”的复数形式,大概可以理解成“宗教学生们”。

之所以这么叫,跟它的创始人有关。

塔利班创始人叫奥马尔,他的另一个身份大家可能更容易记住——恐怖大亨本·拉登的女婿。

小奥在抗苏战争中作战勇猛,还丢掉一只眼睛,人称“独眼将军”,一度干到副司令。后来,他解甲归田,办起了宗教学校,传播原教旨主义。

当然,他并不甘寂寞,内战期间,眼见当年的战友们越来越不像话,他决定重出江湖。

小奥的崛起颇具传奇色彩。

相传在1994年左右,小奥所在地有个小军阀带着小弟洗劫了当地的学校,抢走了几个女学生,小奥得知后,带着自己的学生,拿着砍刀,狂追几条街,愣是把女学生抢了回来。

此举让小奥迅速成为那条街最靓的仔,毕竟,见惯了军阀鱼肉百姓的样子,忽然知道有人替苦哈哈出头,大伙怎能不激动?

紧接着,小奥又搞了个骚操作,他跑到清真寺里,把传说中穆罕默德穿过的斗篷披在自己身上,对外宣称,穆爷托梦给他,要他带着大家去打军阀。

就这样,塔利班横空出世。白手起家的小奥,喊出“铲除军阀、重建国家、反对腐败、恢复商业”的口号,拥护者众多,仅用两年半时间,就把各路军阀赶到荒郊野外,一举拿下阿富汗90%的土地(老百姓支持塔利班,更多是渴望和平)。

下面继续说塔利班内部分歧问题。

小奥是普什图人,也是塔利班的领袖,但并不能统领塔利班。我们通常所说的阿塔是指愿意承认“杜兰德线”,对阿富汗以外的普什图人没想法,渴望建立一个阿富汗民族国家的政治军事团体。

而巴塔(巴基斯坦塔利班)则不同,他们不认可杜兰德线的存在,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以信仰为界限,建立一个纯普什图人的国家,号称普什图斯坦,为此他们不折手段,这就是恐怖主义根源。

正是因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内部都有普什图人,普什图人各个派系又有自己的想法,就造成了纵横交错的两国关系,也成为巴基斯坦通过民族问题左右阿富汗时局的主要因素。

(民族问题是阿富汗内部诸多问题的根源,牵扯面广,所以重点写了写,后面的问题尽量简练些。)

话说1996年的塔利班,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占领了阿富汗绝大部分领土,若说老百姓不支持那是不可能的,可为什么当年他们却治理不好,最后还把美帝这个扫把星招来了?

这就得看内部因素的第二点,宗教问题。

03

宗教鸿沟

我在谈中东问题时曾介绍过伊斯兰教的起源,也解释过中东这旮沓为啥常年战火纷飞。

宗教继承权、能源、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个三洲交汇地不会太平。

其实,阿富汗也是中东的延续,这里地理位置同样重要,从古至今也是各方争夺的要地,老百姓朝不保夕,自然也是宗教思想的温床。

太久远的事不扯了,近代以来,西方模式、苏联模式、政教合一的中东模式一直在这片土地你争我夺,最后,搞来搞去,还是政教合一模式胜出。因为宗教世俗化实在太难了,仅靠社会变革,根本无法突破原有宗教势力和宗教思想,相反,极端思想倒是挺容易传播。

阿富汗教育资源匮乏,全国只有三所好中学和一所好大学(喀布尔大学),绝大多数人没机会上学,仅靠小奥那种宗教学校获取知识。

二战后,全世界都在琢磨怎么发展,阿富汗的社会精英们也不例外。

500

事实上,上世纪60年代,阿富汗社会风气还算开放,对比较极端的宗教思想也很反感,但总体而言,不算富裕。

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精英渴望为这个国家找条出路。

可惜,阿富汗本土大学根本搞不了深层次的研究,也没人能指导这些进步青年。于是,和当年我们第一代革命者一样,阿富汗青年选择出国求学找答案。

当时,这些年轻人的选择要么去欧美,要么去阿拉伯国家。绝大多数富裕家庭都去欧美了,但是也有一些农村精英、部落领袖、农村米拉布的子女、富农家庭的子女,没有那么多钱去欧美浪,只能选择去埃及。

就这样,埃及这个坑货搓了搓手,一脸憨笑地登场了。

我曾介绍过,早期的埃及曾是伊斯兰世界的带头大哥,而开罗的艾资哈尔大学更是伊斯兰世界的精神圣地。

求学肯定得去圣地,阿富汗青年满怀憧憬地入坑了。

因为当时艾资哈尔大学正流行着“库特布主义”,一种主动的圣战主义,宣扬攻击型圣战。严格来说,当时这种思想在艾资哈尔大学也属于禁忌,有点像霍格沃茨魔法学院里的禁忌魔法。

阿富汗青年没搞明白怎么建设国家,但对于这种极端宗教思想却如获至宝、如饥似渴,最终炉火纯青。

他们搞来手抄书,像看小黄书一样暗相传阅,定期还交流心得。

几年后,学子们“学成”归国,顺便把“小黄书”也带了回去。

70年代开始,这些精英逐渐成为喀布尔大学的老师。在这所阿富汗仅有的好大学里,他们组织学生关起门抄书,抄完再把阿拉伯语翻译成普什图语,然后再办地下印刷所,最后把这些渲染攻击型圣战的东西流传出去。

于是70年代,库特布主义逐渐在阿富汗流行。

后来阿富汗所谓的大军阀,年轻的时候几乎都在喀布尔大学学习过,他们跟着自己的老师抄“小黄书”,交流心得,有时还因理念不合师兄弟互砍,是真的互砍。

前文提到过双雄争霸的军阀希克马蒂亚尔,在校学习期间,和自己的师兄讨论世界局势,两人争了一个礼拜没争出结果,希克马蒂亚尔索性买了把枪把师兄干翻在宿舍。

所以,库特布主义的流行带给阿富汗的是前所未有的“暴戾”。

对于这一思想的拥护者来说,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毁灭。

在阿富汗,并不是只有恐怖组织才搞恐怖活动,库特布主义拥护者会用行动告诉你,反对就该毁灭,毁灭是常态,宽恕是扯淡,所以,哪怕就是街上发生口角,也有可能引发火拼对射(获得武器太容易了)。

大家扔完炸弹手雷后,拍拍手,该干嘛干嘛。

库特布主义还有个特点就是拥护政教一体,它所谓的教是“原教旨”,纯粹的伊斯兰。阿富汗贫穷的社会,大量未受教育的平民,为这种思想提供原始血池,塔利班的创始人奥马尔正是脱胎于此。

1996年,塔利班上台,这个以文盲半文盲为主的草台班子,凭自己的想象出台了一系列据说符合“原教旨”的伊斯兰法,实行极端宗教统治。

例如禁止电影电视,严控娱乐活动;男人必须蓄须,女人必须蒙面,不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等等,违者将受到宗教惩罚。

五年时间,塔利班把阿富汗老百姓折腾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所以,塔利班第一次执政留给阿富汗人们的只有痛苦回忆。

聪明如你肯定想到,不是还有一群人跑到欧美学习去了吗?怎么他们没折腾点成绩出来?

这就得谈阿富汗内部第三个问题,阶级矛盾。

04

阶级矛盾

事实上,无论西方模式还是苏联模式都曾在阿富汗这片土地实践过,甚至早在1919年,当时的国王阿曼努拉就曾试图模仿西方搞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都搞不定各种“米拉布”。

“米拉布”是分水人的意思,阿富汗多山地、少雨水,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为了解决供需矛盾,各个部落会推举德高望重的人负责分水,这就是“米拉布”。

部落长老、“米拉布”,还有神职人员“毛拉”共同组成了阿富汗农村的特权阶层。

这些人权利很大,可定农民的生死,也能影响农民的意志。

大家知道印度的地主很猛,他们能煽动农民围攻新德里,阿富汗这些特权阶层更猛,他们可以完全无视世俗政府的存在。

因为在政教合一理念的人看来,你世俗政府就是个锤子,世俗法律更是个摆设。

阿富汗的乡村社会由宗教法律和传统习俗牢牢掌控,现代世俗权力根本无法影响这里的秩序。

所以,阿富汗城乡分裂非常严重。那些在欧美留学归来的社会精英,试图通过推进商业贸易改变这一局面,但事与愿违。

美国人在阿富汗折腾20年,除了到处刨洞找拉登,也曾帮这里搞社会变革。

500

例如,修唯一一条环形高速。

当然,拜老美和阿富汗傀儡政府令人叹为观止的腐败能力所赐,这条高速成本嗨翻天,但好歹建成了。

本来指望这条路能帮助傀儡政府缓和一下城乡矛盾,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我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塔利班只打下一个省府,文还没写完,首都已经没了。

无论是前苏联,还是近20年的美国,都试图解决阿富汗城市精英阶层和“米拉布”们的矛盾,但都不成功。

反而是那些赢得“米拉布”支持的人,例如如今的塔利班,总能轻易拿下政权。

以上三个问题基本回答了苏联失败、阿富汗内战、塔利班第一次执政失败、美国失败的原因。

05

狗大户的想法

当然,无论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还是阶级矛盾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总会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共生。

就像一个人身上有伤口,随着时间推移,总会止血结痂,哪怕愈合不那么美,好歹不会无休止地流血。

但如果总有外部力量搅和,或者说总有人不断揭疤,那问题就永远是问题,伤口也不可能愈合。

阿富汗之所以持续了40年的战乱,除了内部三大问题,更重要是外界从未停止干预。

500

看看地图就知道,但凡有实力上欧亚大陆“牌局”的,肯定会想控制这个地方。

观云的读者应该对“陆权论”不陌生了,阿富汗确实没什么资源,但和中东一样,处于旧大陆心脏位置,是连通旧大陆各州的桥梁纽带。

一战后,英国和俄罗斯都想控制这里,但谁都做不到,这里自然成为两大国的缓冲区。

二战后,冷战时代到来,美苏争霸,阿富汗再次成为两大阵营争夺的对象,暗流涌动。

500

1979年开始,苏联入侵,这种暗箱争夺的局面被打破,大家本着我得不到,也不会让你得到的心思纷纷扶持反抗者,于是,阿富汗种种问题成为最佳切口。

以塔利班的崛起为例。苏联入侵期间,美国通过巴基斯坦悄悄地支持阿富汗各种抵抗势力,拖苏联后腿,等苏联退出后,美国又通过巴基斯坦在内战军阀里挑选代言人(别以为巴铁是个憨憨)。

前文提到的抄小黄书、灭师兄,并和“潘杰希尔雄狮”挑起内战争夺首都的军阀希克马蒂亚尔,就是巴基斯坦及美帝代言人。

(希克马蒂亚尔整了整围脖再次站了起来)

巴基斯坦本来希望小希能快速结束内战,好一起和美帝修油管、挣美钞,为此又送枪又送炮,可没想到小希围着首都喀布尔轰了2年都没打下来。

相反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人品败尽。

眼见小希烂泥扶不上墙,巴铁果断止损,转而支持当时看起来“淳朴敦厚”的塔利班。

就这样,塔利班在美帝和巴铁的帮助下,风扫残云拿下阿富汗。

所以,阿富汗从来没有完全自主地解决过问题。

(希克马蒂亚尔骂了句MMP,讪讪地坐下了)

因此,站在更高维度看,阿富汗的遭遇应了那句古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当然,最终遭罪的是阿富汗老百姓。

500

如今,在巴基斯坦边境,有上百万的难民聚集,数量还在增长,他们有的已经在这里住了40年。这里没有学校,没有医院,也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是各种疾病,极端宗教思想的温床。

生活在这里的难民,只能勉强活着。

经历近40年战乱,这片土地的人民理应获得和平。

06

尾声

本来在着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想对阿富汗的未来做个预测的,可局势进展实在太快,就目前的情况看,塔利班重掌政权已毫无悬念,也就没有预测的必要。

但一切真的只是开始。

其实我一直想说,塔利班有了些变化,懂得搞统战工作,也提倡优待俘虏,没见当初那种极端报复行为,他们的发言人甚至懂得运用互联网宣传自己,和过去那个棒槌相比,进步不少。

而且从社会层面看,塔利班有世俗化转变,懂得外交技巧,在全面总攻前,到处拜码头。

总之,我的评价是,塔利班内部有高人。

但确实也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塔利班或许在上层有约束力,但下层,尤其是统战过来的军阀是否认可世俗化就难说。

最近就爆出有基层武装人员砸电视机的新闻。

而且还有个更紧迫的问题等着塔利班解决——粮食缺口。

阿富汗有4000万人口,按照一年200公斤能养活的标准,需要800万吨粮食。

查了下数据,2018/19财年,阿富汗粮食产量仅有412.9万吨,其余靠救助和购买。2021年,阿富汗是灾年,天灾加人祸,粮食收成至少下降一半,也就是200万吨左右。

这意味着今年会有600万吨缺口!

按照一吨粮食加运费400美元算,需要24亿美元,对当下的阿富汗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

2020财年,塔利班的总收入也就10多亿,贩毒4亿多,卖矿4亿多,狗大户们给2亿多,其他零零碎碎还有几亿。

如今“一炸一路”撤了,一同撤出的还有各种支援,跑路的傀儡总统更不可能给塔利班留半个钢镚。

塔利班到哪去找钱?

更何况,就算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粮食,东方某神秘大国可以提供低息贷款,但国际粮商被美国控制,瞌睡乔会放手吗?

以美国的无耻,缺衣少食的阿富汗这个冬天大概率会成为人间炼狱。

500

东方神秘大国当然不会坐视,已经通过联合国和美国进行沟通,虽然没有公开提到粮食,但我相信这会是主要话题。

当全世界都在讨论美国新“西贡时刻”时,东方神秘大国已经在为阿富汗平民默默地做着工作。

500

西方总说他们为了民主、自由而来,可从他们来,到最后跑路,留下的只有满目疮痍。

谁正义,谁邪恶,他们没权利评价,只有那片土地的人民最清楚。

全文完,谢谢阅读。

文章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观云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