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东北有吃狗肉驱寒的习惯,但吃狗肉的是少数,主要还是回头客和慕名而来的

【本文来自《我在南昌开过羊肉馆,顺便也卖狗肉,必须强调我们是肯定不买死狗来做原材料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老家是东北的,在我们那儿冬天时候长、天寒地冻。本地人有吃狗肉驱寒的习惯。至于当地的朝鲜族,更是“无狗不欢”。小时候在朝鲜屯那边,一家炖狗肉、几条胡同都能闻到香味。但凡关系差不多的,基本见者有份。

我这人吃东西有个习惯:不熟悉的不吃,吃了也不放心。所以,一般对食品卫生、食品安全乃至制作工艺还是挺在乎的。据我听说的和观察到的,在我们老家——城市狗肉馆的狗肉来源,一般都是有专门的养狗场通过集中饲养、定期检疫、专人屠宰,然后再流入市场。在老家城乡结合部还有远郊的山沟里,有不少养狗场。也有是当地农民散养的,然后养狗场来收、形成固定收购关系。也有养狗场通过农民代养的。

据我所知养狗难度不算太大,成本也未必高到哪里去、关键是繁殖率高、成活率也高。你要是想指着这个赚钱,时间长了、街坊邻居不可能不知道。要不了多久,卫生防疫、工商税务就找上来了。所以养狗这一块儿,其实也好管理。

而且主要是城市对狗肉需求都比较大,现在基本都是连锁的狗肉馆。个人私屠滥宰、个人收到的或者送的狗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上规模上档次的狗肉馆旺季一天往往要几条狗十几条狗,也不大可能指望偷狗的来满足供货。

就算有个别小馆子,偶尔卖点狗肉、不专门经营的,他也得考虑一下出肉率、顾忌下食品安全。偷偷摸摸、担惊受怕地收进来一条狗,卖不出几个钱不说万一吃出毛病来,最后肯定的赔大发了。一般都是走正规途径,大不了贵买贵卖。好这一口的,一般也都不太在乎。所以,城市里这方面不大容易出问题。

再说狗肉毕竟不同于猪肉、牛羊肉还有鱼肉。相对来说,吃狗肉的群体毕竟还是少数。有些人,就算吃狗肉但是三年五载不见得有机会吃上一次。我身边常吃狗肉的二种人:一种是回头客、一种是慕名而来的。这二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基本属于吃货。肉好不好、有没有问题,经常吃狗肉的人还是能吃出来的。

还有一点就是,在我们东北养狗的人家不少、丢狗的也不少。但专门四处偷狗然后卖给狗肉馆换钱的,就很少。主要是东北那地方民风彪悍、眼睛里面不揉沙子 。指望偷人家狗卖钱,搞不好容易把命搭进去。连带狗肉馆也跟着吃瓜落儿。

我感觉,在我们老家吃狗肉挺让人放心的。也没人特别纠结吃的狗是不是偷来的。因为那个可能性很小、多长时间没听人说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