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辣的一跳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施晶晶
抖了抖腿,放松肌肉,全红婵站在了奥运赛场10米跳台边缘,准备她的最后一跳。
起跳,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她就像一条美人鱼,径直扎入水中,压住水花,顺利滑行,一气呵成。
全红婵完美一跳
“完美结束!”解说员拔高声调,难掩激动。
有效分:三个满分10分,全红婵锁定金牌,更以三跳满分、466.2总分刷新世界纪录。
全红婵断层式总分466.2刷新世界纪录
出分一刻,教练刘犇一把把她举过头顶,全场鼓掌欢呼,几名外国教练等候着和她握手,向她祝贺。
01
一跳成名天下知。
这个来自广东湛江的姑娘只有14岁,是本届中国奥运代表团最年轻的成员,这也是她的第一届奥运,在这之前,她参加的比赛不超过10次。
赛后,郭晶晶离开裁判席,来为全红婵和银牌得主陈芋汐拍照。伦敦奥运会跳水冠军陈若琳微博祝贺:“我的新偶像小红妹妹。”
陈若琳微博祝贺全红婵夺冠
体操冠军李小鹏也在微博分享喜悦:“我往水里扔个硬币都比她水花大吧。”外媒NBC奥林匹克也为全红婵庆贺:“记住这一刻,你可能再也看不到类似的一幕。”
网友也陷入“水花消失术”的狂欢,藏头三句话刷屏:“全”世界冠军,“红”遍跳水界,“婵”联金牌。
距离赛场4000公里的湛江迈合村,全红婵的老家很热闹,祠堂搭起屏幕,全村人在这里看比赛直播,他们拉着横幅,挥着小旗子,全程观赛。
自家姑娘出现在屏幕上时,锣鼓助威声就响起来。第二天,南狮子又在村子里舞起来,庆贺前一日的夺冠,与有荣焉。
全红婵老家村民搭舞台打鼓庆祝她跳水夺冠(来源:澎湃新闻)
02
摄像头和话筒集中到少女面前,这个天真无邪的女孩再次赢得了喜爱,成了全网团宠的妹妹。
镜头前,红婵还是个孩子模样,干了的头发支棱起来,短短的看着有些男孩子气。说话时,一口稚嫩的女娃娃音,笑起来又分明是个烂漫的女孩子。嘴唇下点着颗黑痣,是老人眼中有福气的孩子。
对着镜头比“耶”的全红婵
14岁,普通家庭里,大约是初中的年纪,全红婵也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记者提给他的抽象问题。
记者问她,怎么做到满分?一点都不紧张吗?
她还不太懂得自己组织语言,只是重复教练的“放轻松,跟平常做”。
第一次上新闻发布会,面对台下一群记者,她承认这比比赛还要让她紧张。
有记者问他,怎么从赛前“不太好”的状态调整到比赛时的“特别好”的状态?她虽然学会了回答前先说“谢谢”,但很快不好意思地笑出声,用双手捂住脸。
“呃,就慢慢练了,哎…哎呵……哈…哈哈哈哈……我想不到了。”不知如何回答的她,和师姐陈芋汐一起在台上笑起来。
有人问她跳水时的感觉,红婵答:“就没有感觉。”记者们笑了,她又说,“就跳下去啊,没啦。”直率得让周围的大人难以招架。
这不是她第一次给记者出难题。
今年5月的东奥会选拔赛上,有记者问她的性格,她一时没听明白,听成了“谢哥”,记者纠正她,她又听成了“杏哥”,还问:“杏哥是谁?”随后在记者“性格”“风格”“个性”的同义词互译里,彻底摸不着头脑。
全红婵采访时将“性格”听成了“杏哥”
选拔赛上,全红婵拿下了冠军,赛后有记者问她,是否知道夺冠意味着什么,她摇了摇头,得知这意味着她拿到了奥运会入场券后,她似懂非懂地问:“嗯,然后呢?”
初出茅庐,满心纯粹,“奥运”和其他比赛于她并没有不同,她说:“还好,奥运会跳的时候就跳5个动作。”恰是这份简单给了她“平常心”,也符合竞技的最佳状态。
但红婵确实幸运,如果不是奥运延期举办,全红婵是赶不上的,因为跳水比赛的运动员最低年限是14岁,全红婵占据了天时。
14岁,正是爱吃爱玩的年纪。
说起玩,她显然有很多话可以跟记者讲。
吃鸡、王者荣耀,这是她喜欢的两个游戏,她还抱怨,这游戏限制未成年在线时间。“有时候运气挺差的,就0:5、0:6、0:10(输了),搞得我心态崩了。”这是她不多的“少年烦恼”。
腾讯出来回应:“在你参加奥运会的时间,你的游戏时长已经从1.5小时变成了1小时,就当是我们送你的夺冠礼物吧。”有网友遂“恭喜”全红婵“喜提0.5小时训练时间”。
得了金牌要好好庆祝,全红婵的想法很简单:吃点好吃的,辣条。
全红婵的妈妈也说起,女儿爱吃五毛钱一包的辣条,她曾梦想着开一家小卖部,有吃不完的零食。这个梦想已经实现,各家辣条厂连夜出动,辣条成箱成箱送到了红婵老家。
送到全红婵老家的辣条(来源:半岛湛江微博)
赛场上的美人鱼,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03
但全红婵是个懂事孩子。
家里日子过得紧,一家人以种水果为生,红婵的妈妈因为车祸,身体不大好,但为了不影响女儿训练,家人瞒下了妈妈的车祸和病情。但红婵还是发现了,尽管病名里有个字她不认识。
但红婵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里,她不止一次说,要赚钱给妈妈治病,选拔赛上说、奥运夺冠后也说、新闻发布会上继续说:“我要赚好多钱,治好她。”
全红婵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要赚好多钱治好妈妈
红婵的父亲是夺冠之后,第一次从手机上听到女儿说要“赚钱给妈妈治病”,面对镜头,女儿的细心和贴心让他哽咽,说着:“女儿懂事了,大了,长大了,长大了。”最后一句,他放慢了语速,满是欣慰。
全红婵不了解奥运,但她知道,钱对家里很重要。三个孩子里,她是姐姐,责任更大,要比弟弟妹妹更懂事。
接受央视采访时,红婵说起,自己没去过游乐园和动物园,因为家里没钱,放假回家,她也是待在家里。
幸运的是,天赋给了红婵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机会,夺冠后,她成了大家口中的“天才少女”。
奥运一战成名后,吃不完的辣条送到了家里,长隆承包了她和跳水队的游乐园和动物园畅玩门票,广州塔为她亮灯,全民庆贺。
广州塔为全红婵亮灯
天才的起点在“跳水之乡”湛江,湛江体校教练陈华明发现了红婵的天赋和潜力,她立定跳远轻轻一跃,就是一米七的距离,可遇不可求,最终引导她走上跳水台,而不是像其他运动员先从体操上手。
2014年,红婵进体校练习跳水,和她一起的还有两个弟弟妹妹。
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陈华明坦承:“我们这的条件可以说是省里最差的……对全红婵没有特殊的训练设备,都是和大家一样地训练。”他们训练的跳台看起来,像是用钢板做的。
全红婵虽只有14岁,但七八岁开始练跳水并不算早,不过广东省跳水项目管理中心主任凌海婵回忆说 :“我当跳水教练有30年了,全红婵可以说是选才中最出色的一个。”
奥运赛场上,把拿了满分的红婵举起来的,是国家跳水队教练刘犇:“这个小朋友……我只带了她一个月”。
国家跳水队教练刘犇激动地将全红婵高高举起
在更多曝光信息里,还有“全红婵此前从未参加过国际大赛”,以及“参加跳水全国冠军赛前三周,才学完所有跳水动作”……
天赋似乎是优先的。
天赋是模仿不来的。
天赋是给极少数人的礼物。
在新闻发布会上,离全红婵三四个座位的距离,坐着银牌得主,16岁的上海姑娘陈芋汐,全红婵的师姐,但媒体的兴趣主要在红婵身上,芋汐显得有些落寞,她戴着口罩,几分钟的时间,她扶额侧低着头,撑在台上。
陈芋汐(左)和全红婵(右)
不过,这对姐妹是有爱的,在全红婵抖音里,她@最多的人就是陈芋汐,一起直播时,她们俩也一起露面,开怀笑着。
命运眷顾着全红婵和她的家人,他们的生活可预期地将迎来改善,是我们都乐见的,而名不见经传的迈合村也将因为一位“奥运冠军”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