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串烧歌曲,都是这么写的…

  或许,你听过《姐就是女王》吗?

  我听过,还不止一遍。(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工伤!)

  当我把「姐就是女王」这句歌在嘴边哼了无数遍之后,一个不留神,调子就拐了个弯,不可阻挡地滑向另一首歌,然后七拐八拐的,变得面目全非——

  姐就是女王 艺名也叫小沈阳

  闻琵琶 谁人画 不再春风如寒鸦

  你牛什么牛 你牛什么牛

  你要答应我不许找小三儿

  良心有木有 你的良心狗叼走

  活成一束光 世界都照亮

  ……

  (此处省略250个字)

  简直称得上是一次神曲届的梦幻联动。这么几轮下来,相信抵抗力差的朋友,应该已经出不去了。

  所以,为什么这些明明完全不是同一首歌的歌曲拼在一起,居然就如此丝滑?!是人性的黑暗,还是道德的沦丧?

  接下来,带你让本小编你「走近科学」…

500

  《串烧宝典》

  从本质上来说,将两首及以上的不同的歌,串唱、拼接变成一首,其实也算是歌曲改编,但并非所有歌曲都可以串在一起而毫无违和感,两首被拼接的歌曲需要具备一些相近的特质。

  先来看点儿正经的。

  1)旋律

  旋律相当于一首歌的门面,好听又好记的旋律能够让一首歌迅速被大家记住并传唱,在拼接歌曲的时候,相似的旋律和动机是大家唱串的首要原因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六年前那个耳朵连夜出逃的晚上,罪魁祸首就是这个视频!

  听一遍,这也能行?!

  听两遍,这个up主有点儿东西~

  听三遍,欸?这个歌原本怎么唱来着?

500

  其实,这种串唱听起来没有违和感的原因,主要就是旋律的衔接方面非常流畅、自然,当然也有节奏、和弦方面的因素,但是旋律是最主要的原因。

  比如「伤不起,真的伤不起,拖着唐三藏跟着三兄弟」这段拼接:

500

500

  本身这两句的旋律就高度相似,用来衔接的动机也是相同的,再加上音程关系相近,同为八分音符的节奏,所以听上去丝滑得就像一首歌似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斑马,斑马,你可曾想起了我」,不知道斑马到底想没想起来,反正我是忘不了了……

500

500

  还有这句「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和,雪白明月照在大地」,单是看着歌词,我就能流畅地唱下来,这简直是音乐界真正的裁缝大师!

500

500

  但最绝的一定是这两首歌的衔接!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第一次听的时候,我就真实地迷惑了,这难道不是同一首歌吗?!

500

500

  要命的是,这个up主这系列的视频居然出了三期,能在茫茫歌海中找到这么多旋律相似的歌曲,真的是个人才!

  2)节拍、速度、节奏

视频连接请戳

  这是一首将前几十年流行的英文歌曲《爱情故事》和我国经典的民歌《小河淌水》,结合在一起的一首改编作品。(不是霉霉那首《love story》)

  说实话,在看到这个极其富有年代气息的视频素材时,我是懵圈的,不知道我们的作者是从哪里扒拉出这段「民歌+英文歌曲」的串烧。

  他答曰:高中的时候,我曾在这个节目工作过。

500

  真是一个朴实无华的理由呢。

  言归正传,虽然这串烧的歌曲确实很有年代感,但在这首改编的歌曲里,很典型地体现了在歌曲拼接的时候,对于节拍、速度和节奏统一性的要求

  我们如果选取A和B两首歌进行拼接的话,这两首歌的节拍一般是相同的,比如4/4拍和4/4拍拼在一起,4/3拍和4/3拍拼在一起,再不济,那至少也要是4/4拍和4/2拍这种比较相近的节拍。

  像视频中的两首歌曲,就都是比较悠扬抒情的4/4拍,这样子,听上去才会「毫无拼接痕迹」。

  反之,像4/4拍和4/3拍、8/6拍这种节拍完全不同的歌,想要拼在一起,歌曲的断裂痕迹就会比较重。

500

  在节拍一致的基础上,被改编的两首歌曲,它们的速度往往也很相近,至少不能差得太多。

  比如视频中的两首歌,速度大概都是70左右,属于比较快的速度,所以歌曲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转另外一首,就能很顺畅地过渡过去;如果是那种速度相差较多的歌曲想拼成一首,就要下更多功夫去编排。

  如果视频里不是拿《爱情故事》和《小河淌水》拼接,而是接《明月千里寄相思》《喀秋莎》这种速度比较快一点的作品,拼出来就会很违和,因为它们彼此间的速度差得太多,除非可以将其中一首歌的速度进行调整,但想调得好听,又得花一番功夫。

  最后说说节奏。

  在节拍和速度都趋近的前提下,最后决定两首歌拼接起来是否顺畅的重要因素,其实是节奏。

  视频中的《爱情故事》和《小河淌水》,节奏都是以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为主干,少有太碎或者太冗长的音符,因此衔接上很流畅。

  看完这段分析,我甚至想倒回去再看一遍视频。

500

  3)调式与和弦

  再来看一个拼接比较成功的案例。

  这回的歌儿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姐姐将王力宏的《你不知道的事》和林俊杰的《她说》串在了一起,刚好可以借此聊一下拼接歌曲时要注重的调式和弦部分。

视频连接请戳

  一般要拼接两首歌的话,大小调要尽量选择统一,大调接大调,小调接小调,很少出现大调接小调的情况,视频里《你不知道的事》和《她说》这两首歌就都是大调。

  想想日本的《樱花》后面接上一曲《茉莉花》,那感觉属实有些微妙,听感奇怪不说,而且歌曲的色彩和氛围会很模糊,但如果调整一下大小调,就会变得很流畅。

  听这个up主弹一遍大调版《樱花》,我脑海里几乎都想好要怎么接了。

  还有,在进行串烧拼接的时候,如果选取的片段是同一组和弦套路,那么在衔接、以及填充一些和声上,会留出很多的空间

  像《你不知道的事》和《她说》,副歌都是「4536251」的模板,在此基础上的旋律连接就显得非常顺耳。

  4)主题

  理论上来说,如果两首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相近,那么在拼接的时候,能融合得更好一些。最经典的作品就是KTV必点、活跃气氛的神曲——《情歌王》。

  不过说实话,这种串烧并不难,它的核心其实只是在靠速度驱动。

  全长12分钟,涵盖了33首国语情歌,基本都是速度比较相近的慢板抒情作品,在串烧的时候,把它们的速度统一调整成一致的,没有太过明显的变奏痕迹。

  而我们刚刚提过的其他层面,和弦、调式等等并没有什么统一性,这首歌更多是带有一定的噱头性质,舍弃了一些衔接上的流畅感。

  之所以把这点放在最后讲,是因为:真正的「音乐裁缝」根本不在乎这一点

  只有你不敢想,没有他们不敢拼!


500

  神级操作

  聊完了正经的,接下来带你看个「不(超)正(牛)经(逼)」的。

  霍元甲+核爆神曲aliez,这组合给我的震撼不亚于看到伏地魔和林黛玉的cp向剪辑。

  这简直是破次元合作!

500

  重要的是,这两首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歌,结果拼在一起竟然这么好听!(默默听了n遍…)

  不过之所以大家觉得这两首歌的联动很神奇,是因为一首是中国风、带rap的中文流行歌,另一首是经常出没于b站鬼畜区的日本动漫神曲

  其实这两首歌除了语言不同,还是有一些相似点的:

  首先,他们的速度、节奏相似;其次,和弦走向都是「6423」;最后,它们都是小调。

500

  而这首拼接最牛的地方,是在副歌部分。

  这位神仙up主利用两首歌内容上的「错位」,彼此填补,将《aliez》的旋律部分放在《霍元甲》的说唱部分,造成了一种互为和声的奇妙听感,不仅听上去不杂乱,反而很丰富。

  而由于《霍元甲》的过渡段采取的是近似女声的演唱处理,和《aliez》的女声衔接起来也自然了许多。

  简言之,这是一首在两首歌本就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的基础上,将两首歌的优势互补,制作出来的一首非常有趣的改编之作。

  这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音乐裁缝」!!!

500

  结语

  其实这种把两首歌或者多首歌拼接成为一首歌的操作不算难,因为音乐的几个要素并不是单摆浮搁的。

  在和弦、速度节奏一致的情况下,旋律往往也都存在着较高的相似度。

  就像我们上面举的例子一样,只要把握好彼此间的衔接、位置,一首天然无缝的串烧,也就应运而生了,再加上有些歌曲本身就很容易唱串,没错我说的就是: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500

  这种几乎不用做什么调整就能够完美把人带进沟里的曲子,只能靠听歌量和想象力挖掘。

  不过还是希望这种能够带给大家快乐的音乐裁缝们技术越来越精湛,让我再次体验到「周杰伦+核爆神曲」的酸爽!

  至于其他标榜原创的裁缝们……不提也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