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KTV的年轻人,都去了哪里?

作者 | 朋朋          编辑 | 范志辉

有目共睹,KTV凉了。

前阵子,#中国现存KTV企业不及七年前一半##为什么现在人们不去KTV了#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一时间勾起了一众80、90后网友的怀念与慨叹。

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1年3月,我国现存的KTV企业剩6.4万家,注销或吊销的企业多达4万家,几乎相当于现存数量的2/3。跟巅峰时12万家相比,这个数据更是堪比腰斩。

500

作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KTV早已辉煌不再。而在疫情长期反复的阴云笼罩下,KTV行业也只能惨淡经营,呈现出捉襟见肘的窘态。

很多人追问,为什么人们都厌倦了KTV?其实不然,中老年人对KTV仍然热情不减,一跃成为了KTV消费主力军。口碑联合饿了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选择在KTV下午消费的50岁以上中老年人数比青年群体要高出近20%。

只是,年轻人不再去了。

杀死那间KTV

KTV,曾经的时尚宠儿,如今正腹背受敌”。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5年开始,注册量出现较快增长趋势,当年一共新增9078家,同比增长53.6%。此后4年增长率陷入停滞,基本维持在1万家左右。2020年注册量仅为6890家,同比下降了36.1%。

500

*数据来源:企查查,2015年后KTV产业陷入停滞

其中,疯涨的租金,也让KTV的运营举步维艰。就KTV的选址而言,一般会选择在核心的商业区。魅KTV的投资人吴海曾表示,2020年月支出的租金占经营成本的33%,而仅在4年前,这个数字还是25%。

在线下KTV数量腰斩的同时,在线K歌率先对KTV发起冲击,并显示了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2020年中国在线K歌社交娱乐行业发展洞察白皮书》显示,在线K歌的网民渗透率在50%以上,并且在用户呈现明显增长的付费意愿,而且这种音乐消费克服了KTV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几乎贯穿全天时段。

500

*数据来源:《2020年中国在线K歌社交娱乐行业发展洞察白皮书》

腾讯系的“全民K歌”、阿里系的“唱鸭”、字节系的“音遇”、网易系的“音街”等一众互联网企业先后加入赛道,除了基础的唱歌功能外,这些K歌产品还带有一键修音、AI美音、“一站式”MV录制和剪辑、社交分享等诸多玩法,让用户觉得唱好一首歌从未如此简单。

500

*图片来源:《2020年中国在线K歌社交娱乐行业发展洞察白皮书》

另一边是疫情影响下的市场收缩。《2020年中国歌舞娱乐行业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卡拉OK场所业态场所总数为47235家,同比下降7.6%;营业收入为596.9亿元,同比下降53.3%,呈断崖式下跌态势。

500

比如,当年在王思聪助力下一时风光无两的“K歌之王”率先走到尽头。2020年2月,“疫情影响下持续闭店的状态让公司现有的财务承受巨大压力”。“K歌之王”与全部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启动破产清算。

而行业另一龙头温莎KTV也元气大伤。这个在2003年的SARS疫情中全身而退,从遥控点歌走到量贩式KTV,O2O大战中战胜了钱柜、乐声的老品牌,如今开始思考“如何活下去”。

据了解,温莎KTV与盒马、家乐福、沃尔玛、苏宁、每日优鲜等企业共享员工,与喜马拉雅等云平合作“云K歌”,还推出了“温莎小厨”外卖平台。但温莎副总经理杨颖表示:这些举措“都无法折算成真正的收益数字”。据了解,疫情期间,KTV在和影院一样陷入了长达6个月以上的“超长待机”后,行业整体客流量下降了70%-80%。

500

此外,2016年以来,迷你KTV也想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哇屋WOW、咪哒miniK、爱唱Love sing等迷你KTV项目蜂拥而起,利用人们追求新鲜感的心理打造新的消费场景。

仅仅两年时间,国内迷你KTV的数量从3.6万台猛增至7万台,到2018年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3.9亿元,同比增长15.1%。

然而,短短几年后,由于竞争同质化严重,迷你KTV赛道也只留下了一地鸡毛。

500

*数据来源:iiMedia Research ,2017年中国线下迷你KTV品牌用户黏性指数排行 

更要命的是,买方早已从KTV手中夺过议价权。自从2015年开始,团购APP通过低价厮杀来争夺市场,KTV一时间成为了团购APP的兵家必争之地。直到如今,KTV还没有从低价竞争的惨烈局面中回过神来。

而年轻人的逃离,对着伤痕累累的KTV行业,开出致命一枪。

逃离KTV的年轻人,去了哪里?

年轻人逃离KTV,由来已久。

早在2018年,《厦门日报》曾询问157位18岁以上年轻人“你有多久没去过KTV了?”受访者近三成回答“1年以上”,甚至还有12.74%的年轻人表示“已经忘记上次去KTV是何时”。显然,KTV已经不是他们主要的休闲去处。

知乎上也有人提问“为什么新一代年轻人不唱KTV了?”该问题吸引了500多个回答,被浏览了146万次。回答者有从业者,但更多是年轻人的现身说法。尽管这些回答面向不同,但都可以归结为一点:新一代年轻人的娱乐选择太多了。

500

从野蛮生长到高光时刻再到艰难求生,KTV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这二十年,也是中国文体娱乐业瞬息万变、翻天覆地的二十年。

二十年前,互联网并不普及,全家还守着电视机,KTV是那个年代重中之重的娱乐场所,而如今不计其数的综艺和数不胜数的电视剧登录各大平台,3D、IMAX等新兴技术正在重新界定观影体验,电子游戏“去污名化”成为竞技运动,夜店、livehouse、音乐节也有如雨后春笋……在KTV的包房中传递一支话筒,早就不是年轻人娱乐的唯一选择。

在KTV中,不同参与者音乐审美志趣的分野,让年轻人越来越难全身心地投入和享受。在前文中提到的《好奇心日报》的“你为啥不爱去KTV了?”调查中,回答“我在唱歌,别人都在玩手机”赢得了819个点赞认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浸入式娱乐”的大热,浸入式剧本杀、浸入式密室逃脱、浸入式话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500

*数据来源:美团发布《密室行业消费洞察报告》,2018-2019年我国密室行业季度用户数

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小众文化逐渐彰显出生命力,年轻人的群体正在被切割细分,相应地,市场也应当调整以拥抱不同群体的需要,激活商业价值。

热衷摇滚乐的年轻人走进livehouse,电音爱好者享受夜店,表演欲强的年轻人组局剧本杀,曾经那些呼朋唤友走进KTV的人们,就这样被瓜分了注意力,渐渐分流。

年轻人对个性化表达的追求,推动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发展和繁荣,KTV再难用一种大一统的方式粗暴触及到大部分人群。而在垂直细分的市场形成后,参与感和体验感接替成为年轻人选择娱乐方式时的重要考量。

500

而难以满足社交需要,也让年轻人和KTV渐行渐远。

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呈现出了一种有趣的矛盾样态。一边是年轻人自称社恐,拒绝社交;另一边是诸如探探、陌陌主打陌生人社交的APP盛行。年轻人在拒绝熟人社交,推崇陌生人社交,共同的爱好正在取代社会关系,成为年轻人建立社交链接的媒介。

在当代年轻人的语境中,KTV已经成为了“公司团建”和“家庭聚会”的代名词,作为社交场所是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的延伸。由此,年轻人在唱歌的同时还要兼顾纷繁复杂的社交礼仪,许多年轻人K歌一夜,除了无聊的酒桌游戏和吃果盘,只剩下误切了领导的歌时的一地尴尬。

而当代年轻人都在试图拓展社交圈,寻找生活、工作以外的第三空间。Livehouse、音乐节、桌游室都在试图满足陌生人社交的刚需。

就这样,KTV失去了年轻人,也失去了生命力。

结语

KTV的穷途末路,引得无数人唏嘘不已。网友感叹:再不去KTV,这个行业就没了。就像旱冰城、游戏厅和舞厅,或许有一天KTV也会变成人们回忆过去时的一声轻叹。

即便如此,消费习惯和需求的改变带来行业的变革,也不会停止脚步。

产业变迁背后,没有铁打的风口,只有永远的年轻人。

排版 | 安林

本文为音乐先声原创稿件,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我们。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