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老子在外国火了

作者:乌卡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 raistlin2017

01

海外网友们正在以认识老子为荣。

没错,就是我国古代那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老子。

在我们的课本里,他通常长这样,穿宽大的长袍,有着睿智的白胡子,看起来就很像那种出世谪仙人。

500

在TikTok上,老子正在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500

在相关视频里,网友们读《道德经》。

500

借用老子的经典形象,分享语录。

500

老子名言被翻译成他国语言,成为指引人生的信条。

比如这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500

再比如这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500

他们认可老子的处事法则,推崇这种“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心态。某种程度上,老子以“弱”证道,以柔克刚,以不变应万变。

500

老子语录被重新解读,道教信条得到解构。他们相信“甜”是生活的本质,理解老子口中的万物自然,向往“清静为天下正”的状态。

500

它们借用西方文化中的某些元素,来做道教的注释,融会出现代的“道”。

通过这种融合,不断有人得到新的领悟,挖掘出生活的本质。

500

他们还借用老子的辩证思维向人生发问,“没有人会指责偏离森林中心的树,也不会抱怨不完美的海浪,为何总是如此苛责自己?”

500

这疑问巧妙地暗合了《道德经》中讲到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完美的事物,再完美的人、事、物都有自己的缺陷。

不完美与完美本就没有根本的界限,它们或许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

不少人在评论里积极回应,他们赞美离群的树,也赞美特立独行的人。这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巧若拙”。

500

他们以此提醒自己自勉,不要用不存在的完美去评价他人。

500

也有人以《圣经》中的字句作为回应。造物质问造物主为何如此造就他,但造物主眼中人与人并无不同,谈何这样与那样。

500

有趣的是,《道德经》中曾经讲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在我看来,可以理解为有美才有非美,有善才有不善。

所有的概念、状态都不是绝对对立,而是相对对立的,有与无相依相存,没有“有”谈何“无”,没有“这样”谈何“那样”。

这也对应了评论中的部分观点。

他们试图用老子的人生哲学应对日常困扰,用朴素的东方哲学提炼出人间美德。

500

他们四处寻找老子哲学的踪迹,以生活日常解析“道法自然”的奥秘。

500

大自然永远有条不紊、不急不躁,遵循着自己的逻辑轨迹,不因外物强求而改变,这便是天性。自然如此,或许人亦该如此。

如此看来,“无为而无不为”似乎才是直面人生的最好法则。

500

他们衍生发展出老子式的生活风格,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重构。

500

老子的“道法“如海纳百川,包容而宽广,能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启示。

500

不同的人各取所需,皆能从道家思想中找到自己认可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积极者坚持“大方无隅,大器晚成”,消极者信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入世时推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出世时跟从“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无为”理念更是在高速发展、焦虑爆棚的当代给无数人提供了精神上的宽放与慰藉,让他们得以坦然跟随本心,顺其自然,免于外物纷扰。

凭借着这种包罗万象的“道法”,东西方文明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达成了共识。传统中国文化以新的方式汇入现代西方的生活,由西方的文化思潮中碰撞出中式的心得火花。

02

其实不止老子,这些外国网友们也试图研究孔子、庄子、韩非子等一系列富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把“东方神秘文化”带入更多人的视野中,以东方思想宽慰当下生活。

他们效仿古人,打坐问道,试图从冥想中参悟天地的奥妙。

500

他们可以用不同语言熟练地背诵孔子语录。

比如格鲁吉亚语,这是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国家所使用的官方语言。

500

他们把各位思想家的语录纹在身上,以彰显对文化的认同与推崇。

500

他们用孔子的观点解读“人生”,和网友们分享孔子的思想哲学。

500

500

借助孔子语录,他们解读爱情的真谛。

500

还有用户热衷于解读阴阳的概念。在他们的分析中,阴阳相对又互补,故能调和。

500

也有创作者更进一步,将东方思想家孔子、老子与西方哲学家老子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观点进行对比。

500

他剖析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差异,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500

而在这条视频的评论区,很多人友好地表达观点,参与讨论。

500

评论中提到,“事物各有不同,并不意味某一方更好或更差。”

这样的观点恰好与老子所言不谋而合:“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在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万事万物皆有两面,互补方能平衡。

而孔子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意外地与评论中的观点互为印证。人各有不同,有善者或不善者,可以为镜,亦可以为鉴。

虽然这些网友们在学习中国文化时,总会闹出一些引国人发笑的笑话。

比如这几句流传甚广,常常被引用来作为指路明灯的名言,其实并非出自老子。

500

但从老子的道学之中,我们似乎又能找到可以契合的观点,或许是前人的理解与感悟所得。

而透过这些无伤大雅的笑话,那些另类而新鲜的思想碰撞,同样能让人有所感、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

03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古典哲学和思想正在全世界被认识、被接受、被发展。

此前有报道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道德经》的销量已经在2016年超越了《圣经》,跃居其它经典之上。同时,它也是世界上外文译本总数最多的经典名著。

500

这似乎也从侧面证明东方文化正在不动声色地打入西方文明内部。

老子提出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从某种程度上解释了西方哲学中长期讨论的“存在”概念,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精神自由方向。有即是无,存在即是不存在,万事万物对立且统一,能量此消彼长,归于动态平衡。

有趣的是,披头士早早把道德经写进歌中。

500

还有物理学家试图以老子的哲学思想为现代物理学做背书,以“道”暗示“场”,认为道家道家提供了深刻的生态智能。

500

一直以来,西方文明似乎更强调效率主义,主张结果论,这导致现代西方社会负面问题频发,而以《道德经》为代表的老子思想等东方文明进入他们的视野后,带去了更多新鲜的洞察。

尽管论起思想与精神,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当外国友人开始熟读、理解,并通过书本、歌曲与生活点滴为它们寻找载体时,它们以更易被接受的方式融入到了现代,也为普通人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新渠道。

如今,伴随着TikTok上越来越多“孔孟老庄”的出现,显然说明东方古典文化的传播与学习已经跳脱学堂之外,深入日常之中。

当不同国家的人用各自的语言分享着同一种文化,已然完成了一次巧妙的文化传播。相比于那些枯燥的照本宣科,这种寓教于乐的文化传播方式显然生动得多。

当下,在他们借助东方哲学思想解决生活困惑、指引人生方向的同时,他们不仅用自己的方式解读了东方文化,并进一步将这种中式思想内化。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