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事札记 | 一张“外事全家福”印证一个时代的工作着装

作者简介  欧阳江旋

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原广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二级巡视员。

书柜里一直珍藏着一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广东外办干部职工的大合影,这张珍贵的照片恐怕也是广东外办在那个年代人数最齐全,且唯一一张能够留存历史档案的“外事全家福”了。

500

外交全家福

▨ 1983年,吴学谦外长与我全体外事办干部职工合影留念。图源:作者供图

1983年,笔者作为新人刚刚迈入外事工作的大门,依稀记得那是十月份金秋送爽的一个晌午,突然传来紧急通知,时任外交部长吴学谦访问东南亚某国返程时途经穗城,并表示要顺道看望我办全体干部职工。那个年代一般的干部几乎是见不到外交部大领导的,更遑论部长将亲自上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办领导自然是高度重视,要求迅速组织队伍,后勤部门即刻紧急动员大扫除,办公室内的卫生由我们自己动手清理,院子、楼道等公共区域则由各处室派员共同打扫,大院上下瞬间洋溢起一派节日般的气氛。当年分管外事工作的杨立副省长也早早亲临外办大院静候,并准备陪同吴外长与我全体外事办干部职工合影留念。

当锃光油亮的红旗牌小轿车徐徐驶入大院时,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毕竟以往只在《新闻联播》中见到的熟悉面孔竟如此真切地出现在眼前,这让我们难抑激动之情。部长面对地方外办干部期待的眼光,作讲话、下达指示时是那样谦逊,瞬间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今时忆起,那个年代的纯真和谐让人难以忘怀。

时光冉冉,回看当年大合影中领导们的光辉形象让人倍感亲切,男同胞那片清一色的“中山装”更令人感到亲切和怀念。

80年代初的南粤大地虽然已经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南风窗”香港过来的“洋货”也已遍及羊城角落,但外事领域的服装依然还处在青灰色的年代。瞧,除了前排出访回来的外长、随员着西装外,本地干部中男同胞一律土布中山装,前排几位领导的高档些,看似毛华达呢或海军呢绒面料。

500

中山装记忆

▨“小牛”同志身着中山装。图源:作者供图

据老同事回忆,当年刚到外办时外事干部还可以订制外事“中山装”,下九路的一家裁缝店就可以量身定做。难怪,看看图片中当年的“小牛”这身中山装还是蛮精神的嘛。

笔者也珍藏着一张外事接待时在国内首家中外合资酒店白天鹅宾馆客房与同事周德明的合影照。这一蓝一灰的咔叽布颜色似乎就是当时最流行的搭配了,当然,论标准的配置,中山装绝对不能落下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的。

500

中山装记忆

▨作者与同事周德明身着中山装合影。图源:作者供图

据说,中山装起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国父孙中山带头穿着中山装,使之成为革命与时尚的象征,风靡一时,一度成为“干部”制服。

笔者当年参加外事接待时穿的中山装常常被日本外宾称为“人民服”。也难怪,中山装漂亮的四个兜都改成暗袋了,在客人看来以为是区别于中山装的改良版服装。

进入外事岗位一年多后,我这位初出茅庐的新人也随着外事的国际接轨脱下了中山装,人生第一次学着打领带,穿上了100多元上海产的“昂贵”西装走出国门,也领略到除中山装外世界各地服饰的精彩。

500

中山装记忆

▨身着中山装的周恩来总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衣食住行最能直观地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状态、传统文化乃至现行体制,每一次服装潮的变化都会留下这个时代的印记。

但无论怎样变化,反观中山装,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庄重和大气。十几年前驻外工作时,每每出席我方国庆招待酒会都会想到自己的那件中山装,会想到我们什么时候能有一件体现中华文化的经典“国服”向世界展示呢?

一张80年代的大院合影,一片清蓝灰的中山装,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窃以为也见证着改革开放大时代背景下外事服装的一段变迁。您说呢?

- end -

点击「外交官说事儿」,品味更多中国外交官的传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