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应当借鉴以色列的经验

【本文来自《贺海波:为了粮食安全,乡村干部被逼成了种田大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以色列农业的自然条件远逊于中国大部地区,但以色列农业的现代化和高效农业走在世界前列。

以色列发达的农业离不开百年坚持的集体经济。

以色列建国后,一批苏联的犹太人迁居以色列,建立了”集体农庄“模式的基布兹。

以色列现有270个基布兹,每个基布兹的人数从50至2000人不等,人们在“平等、公有、自愿”的原则下,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衣、食、住、行全部包干,每户一幢小楼。随着经济的变革,基布兹也在变革,有些基布兹也发放部分生活费,经营范围也从农业扩大到工业和服务业。 

莫沙夫1921年始创于杰茨雷埃勒,现有410个,另有42个具有基布兹特点。

每个莫沙夫有60至100农户,各个家庭农场是独立的,房屋、田地、收入归农户所有,平时各农场相互协作,相互提供经济和社会服务,农忙时雇短工,集体合作社负责供销、教育、医疗、文化等。新建村落由农业安置规划中心和犹太人服务社共同规划,政府向他们出租土地。 

莫沙瓦是个体农民组成的团体,他们就地组织自己的产品市场,进行农资交易。 

基布兹、莫沙夫、莫沙瓦分别创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32%、46%和22%,三种体制各有所长,共同创出以色列的高效农业。

中国农业现代化应当借鉴以色列的经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