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告诉印度人:印度比中国到底差在哪里

首先说明,这篇文章是专指国家层面的比较,不是个人层面的比较。

印度比中国到底差在哪里?以中国人角度,除了唱歌跳舞和宝莱坞的电影外,印度在所有方面都比中国差,而且认为这种差距是能力的差距。中国人对印度最常见的评语是“眼高手低”,这个“手低”就是指能力的低下。

印度人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们虽然也普遍承认中印间的差距,但他们认为这个差距的产生只是由于政策实施的早晚,而非能力的高低。例如,私有化政策,印度人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经济飞跃,完全是中国政府摒弃了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转而采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果。

印度人认为,印度由于施行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比中国大约晚15年,造成了印度的经济成就比中国晚了15年。他们相信今天中国的经济水平,印度15年后也能到达。

印度人注意到,2010年,中国的GDP达到5万多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的第一桶黄金,中国花了31年时间(1979-2010)。此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突飞猛进,只用了10年时间就得到了第二桶黄金(10万亿),达到了2020年的15万亿美元。

按经济财富积累的法则,赚得第一桶黄金,从0到1,从无到有是最费力的,因为是“人赚钱”。当有了第一桶黄金后,赚第二桶黄金就要快得多,因为除了“人赚钱”外,还可以“钱赚钱”。印度人对此当然懂得,因此莫迪总理制定了计划,到2024年印度的GDP要达到5万亿美元,赚得自己的第一桶黄金。

但是,我想指出,有两件事,或者说两个指标,印度人没有注意到:

第一件事同人的能力有关。在2009年,也就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前一年,印度和中国两国,第一次参加PISA的评估/测试。

多数人对PISA可能不太熟悉:PISA是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的缩写,中文翻译为 “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它由经合组织=OECD于2000年首次推出。

众所周知,经合组织是富国俱乐部,绝大部分成员为世界西方工业强国,包括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以及中东的以色列。经合组织推出PISA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手段,它的测试对象为15岁的学生,因为15岁的孩子很快就会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的能力表现如何,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大众教育现状和将来的国家竞争力。自2000年后,PISA每3年举行一次,对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年轻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进行预测。

PISA以笔答卷的形式,用学生的母语对学生进行测验。测试题目由世界80多个国家的专家提供,其内容分三部分:数学、阅读、科学,其中数学的分量对评估最为重要。每个参加评估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派出5000名学生,这些学生可以出自一个市,一个省,或多个地区。

每次的评估基准线是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答卷中找出平均分数=OECD Average,然后各个国家地区再分别用自己的分数同这个平均数进行比较,看看是高还是低。

PISA测试评估也对非成员国开放。2009年,有7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评估。中国的上海市代表中国参加,获得了第一名!不仅总分第一名,而且所有三个项目都是世界第一!数学分数尤其突出,经合组织的平均分数线是496,上海的分数是600,高出第二名的新加坡(562)38分,很大的两位数的差别,而其他名次之间都是一位数的差别!那次的数学评估得分,中国香港555,中国台北543,中国澳门525。

印度也派出一南一北的两个邦 Tamil Nadu-India 和 Himachal Pradesh-India 参加2009年的评估,名次是倒数第二,取得的数学分数分别是351和338,只比最后一名的吉尔吉斯斯坦的331高一点。 

74个国家中,中国第一,印度倒数第二,这是学霸和学渣的差别!

大家都做过学生,都懂得学霸和学渣的差别是能力的差别,这差别不是用政策方面的手段,例如换教材,换老师,换教学方法能改变的。PISA 测试说明印度的年轻一代是没有世界竞争力的。

 在此有两点需要重点说明:

1)   PISA不是比赛。比赛是每个国家选择本地区最优秀的选手参加,而 PISA 要求参加国的学生来自本区域的所有社会环境,穷的、富的、私立的、公立的,不能只选最优秀的。PISA 是对 “草根/grassroot” 的评估,不是对 “精英/elite” 的评估。

2)   正因为 PISA 是对 “草根” 的评估,说明世界上的工业强国们已达成共识:是草根,而不是精英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精英在每个国家都有一些,这些人不仅数量少,而且在世界范围流动,并不一定会服务于母国,因此提高草根群体的教育水平和素养,才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在 2009 年的 PISA 评估取得第一名后,经合组织又对中国最贫困地区进行模拟测试,发现尽管物质匮乏,这些地区的学生的成绩依然非常接近经合组织的平均分数线。(当然远高于印度)。

2012年,中国上海再次参加 PISA 评估,仍然取得第1名,分数更高,数学为 613 分。

2015年,中国派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参加测试,获得第10名。

2018年,中国再次派出北京、上海、江苏、将广东换成浙江,又拿到第1名,数学为 598 分。

中国 3次获得 PISA 测试的第1名,说明中国的成绩绝非靠偶然运气,而是货真价实的世界第一的大众教育体系。

中国人的识字率从建国时的 20%,到改革开放时的76%,再到2009年的96%并取得PISA世界第一的成绩,中国政府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

相比之下,印度人由于种姓制度的偏见,过于重视精英的作用,对草根阶层的教育基本上视而不见。印度人总爱夸口“我们印度人有才能,到其他国家去就是当领导的”。他们的眼睛总是盯着那几个在西方公司当CEO的印度人,却从来没在草根阶层的教育上下功夫。他们不明白,建成工业化国家,草根们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才是关键。

 2009年时,印度人的识字率大约76%,同缅甸差不多。在 PISA 测试垫底后,印度认为测试的题目不合适(out of context),一怒之下不再参加PISA测试。据说近期印度又打算参加 2021 的 PISA 测试,因为近10年印度的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公立学校的入学率能够达到90%以上,印度人打算再试一次。

 以下是 PISA 的相关链接:

 https://www.financialexpress.com/education-2/what-is-pisa-test-india-is-taking-part-first-time-since-2009-check-questions-rankings-scores-subjects/1309185/

Article about India 2009 PISA

 https://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09keyfindings.htm

OECD 2009 PISA Ranking

 https://research.acer.edu.a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0&context=pisa

2009 PISA Ranking include India

 https://www.oecd.org/pisa/keyfindings/pisa-2012-results-volume-II.pdf

2012 PISA Ranking pp43-44

 https://www.oecd.org/pisa/pisa-2015-results-in-focus.pdf

2015 PISA Ranking

 https://www.oecd.org/pisa/PISA%202018%20Insights%20and%20Interpretations%20FINAL%20PDF.pdf

2018 PISA Ranking

除了人的能力,第二个印度人没有注意到的是物质的能力。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有没有一种行业可以让一个国家的制造物质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呢?有,这就是钢铁业。

钢铁业是工业化国家的脊梁骨/backbone,是整个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不是我说的,是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工业强国说的。美国对钢铁业的重视,可以从“钢印月”看出:1967年,为了表彰美国钢铁业的杰出贡献,美国国会责成美国总统约翰逊发布公告,宣布每年五月为“钢印月”。这是由于美国人对自己的钢铁业非常自豪,曾经将所有钢制品打上钢印/steel mark。公告希望美国人民把钢印月当成节日欢度,以记住钢铁业的成就。

公告明说“钢铁是美国工业的核心。它帮助美国的生产力和技术成为世界奇迹。= Steel is the core of industrial America. It has helped to make 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technology the wonder of the world.”

 “我们的钢产量无人能比,而钢作为最重要的产品,是我们经济的基础,对我们的国家安全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支撑我们的建筑,跨越我们的河流,武装我们的战士=This vital product which we produce in unmatched abundance is basic to our economy and essential to our security. It supports our buildings, spans our rivers, arms our fighting men. ”。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proclamation-3778-steelmark-mont

中国政府早在1950年代就意识到钢铁业在提升中国工业能力方面的关键地位,于1958年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现在有些人一提起大炼钢铁就当笑话看,认为是多此一举,殊不知,虽然当年由于没有资金、技术和经验,大炼钢铁运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它的方向是对头的,因此在改革开放后一旦有了机会,中国就目不斜视,心无旁贷地猛攀钢铁业的高峰。从2000年起,中国的钢产量就是世界第一,到2009年,钢产量已是5.73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7%,到2020年,产量更是达到10亿吨,占世界年总产量的54%。

美国钢产量在1969年达到最高峰,1.41亿吨,占当时世界年总产量的60%以上。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美国的钢产量的提升始于内战前的1850年代,到1969年,这个行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100多年,此时的美国已经积攒了足够的废钢材用以回炉,不再需要过多地从铁矿石中炼钢了,因此从列表上看起来美国如今的钢产量不算高。中国如今之所以生产几倍于美国的钢,是因为中国在追赶,希望用几十年时间从无到有地追赶美国百年的积累。

 以下是钢铁业的相关链接: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0_12_23_575588.shtml

1亿吨,曾经全中国一年钢产量,今天一家企业实现了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0_12_21_575320.shtml

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预计首次超过10亿吨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steel_production

List of countries by steel production 

 http://www.nationalmaterial.com/brief-history-american-steel-industry/

A Brief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Steel Industry

https://www.fedsteel.com/our-blog/role-steel-wwii-beyond/

The Role of Steel in WWII and Beyond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专家一致认为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这也是为什么共产党的宣传画上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形象总是钢铁工人,带着护目镜,手拿纲钎。)

美国的工业史专家们指出,一辆坦克要用18吨钢,一艘军舰900吨,铁路、桥梁、摩天大厦、汽车、家用电器、城市的建设和扩展,如此种种都必须用钢材。有了钢材才能促进就业

“美国的脊梁是由钢铁铸成的= America’s very backbone was made of Steel。”

“正是钢铁业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成功的经济体=It was steel production that made the U.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and most successful economies.”

美国人还列举其它国家,如日本,当年从一个渔村迅速成为工业战争机器,直到二战后的高速经济发展,“全靠钢铁=all depended on iron and steel”。

人们由此得出结论,钢铁业是提升一国物质能力的关键。

那么印度的钢铁业发展的如何呢?它在 2020年的钢产量是1亿吨,为中国的 1/10。

莫迪总理在制定“2024年达到5万亿经济体”的雄心计划前,一定没有注意到,中国经济在2010年超过日本,达到5万亿的时候,它当年的钢产量是6亿吨。中国从1亿吨(1996)到6亿吨,用了14年。今年是2021,印度有可能用4年时间将它的钢产量从1亿吨提升到6亿吨吗?不可能。据印度媒体透露,到2030年,印度的钢产量才只能达到3亿吨。那么2024年达到5万亿经济体的计划不是笑话吗?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industry/indl-goods/svs/steel/indias-crude-steel-output-falls-10-6-per-cent-to-99-6-million-tonnes-in-2020/articleshow/80610743.cms?from=mdr

India's crude steel output falls 10.6 per cent to 99.6 million tones in 2020

 http://www.businessworld.in/article/India-To-See-300-Million-Tonnes-Steelmaking-Capacity-By-2030-31/30-06-2021-394971/

India To See 300 Million Tones Steelmaking Capacity By 2030-31

上述的数据和信息都说明,印度与中国国家实力方面的巨大差距,完全是由于印度的自身能力欠缺造成的,尤其是在大众教育和钢铁产量这两方面。我认为有必要把这个实话告诉印度人。

为什么?

因为印度人出于自身的缺陷,导致了对世界、对自己的完全误读。这种误读已经使他们变得丧心病狂,其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气焰也越来越嚣张,对他们说实话能够打击这种嚣张态度,从心理上制胜。要让印度人意识到他们的可笑。

由于这些实话是客观的,是西方工业国家制定的公认的世界性指标,不是我们中国人瞎编故意拿来羞辱印度人的,并且有数据支撑,因此有很强的说服力。

如果不告诉他们实情,印度人真的以为中国人看不起他们完全是因为印度在1962年那场军事冲突的失利。他们认为中国人只懂得军事实力的语言,因此只有对中国人在军事上亮肌肉,才能让中国人服气。他们也真的以为,印度同中国在能力上相差无几,印度是中国的竞争对手,而中国因为惧怕来自印度的竞争,处处打压印度的大国诉求(例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并且到处拉拢印度的邻居来孤立印度等等,他们对中国的怨恨也由此加剧。当前,正值美国决心同中国进行最后较量的时刻,印度以为它的机会来了,决心亮剑,报一箭之仇,解心头之恨。2017年的洞朗军事挑衅,去年至今还没完全解决的军事冲突,都是印度人在蠢蠢欲动。 

中国人应当向印度人指出,印度社会由于种姓制度,不看重人的能力的提高。人属于那个种姓同能力无关,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代代相传,不可改变。人的能力对个人生活,社会的地位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社会的横向、纵向之间也没有良性竞争,大家都为转世来生活着。

印度文明是有很大缺陷的,因为它有死角,这个死角就是对能力的忽视。这同我们中华文明正相反。

正是由于对能力的忽视,印度人看问题的时候从来不从对能力的评估出发,而是从政策,策略出发。

例如,此次新冠爆发初期,莫迪总理下令封城,很多农民工从城市返乡。一位印度著名的学者就建议,这些返乡的农民工,正好可以用来搞当地的基础建设,他批评政府的政策浪费那么多劳力。但是,钢呢?现代基础建设需要钢和钢做的机器,人力手挖肩扛是搞不定的。所需要的钢在哪儿?

又如,一个新闻媒体呼吁,今后人工智能统治世界,锂电池成为最赚钱的行业,印度应该开始建立锂电池工厂…… 但是,钢呢?建立锂电池工厂的厂房需要钢,做锂电池的机器需要钢。你的钢在哪儿?

印度人的这种思维可以比喻成一个人,今天计划买这个,一掏兜,没钱;明天又计划买那个,一掏兜,钱不够,他赚钱的能力没有提高,兜里的钱不增加,再多的计划又有什么用呢?

这次新冠疫情爆发,更凸显了印度缺钢的窘境,

首先缺氧气罐----需要钢来做;

后来缺运氧气罐的运输车----需要钢来做;

再后来发现运氧气罐的道路也缺乏----需要钢材和钢做的机器铺设。

这一切都说明,没有由钢铁铸成的脊梁,印度是站不起来的。

最令我吃惊的是,印度人从上到下,无论是政治家、经济学家、外交家、企业家、军事将领、情报人员、学者、媒体人,都对提高能力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即便有极个别的人认识到需要提高能力,也不懂具体从哪个关键能力下手。

那么印度的主要精力都花在什么方面呢?作为印度的近邻,我们随手拈来几例,看看印度独立后的73年里在对外关系上都干了些什么:

·      支持达赖喇嘛和藏独,配合CIA对中国进行破坏和渗透;

·      肢解巴基斯坦;

·      支持恐怖集团泰米尔猛虎组织在斯里兰卡打内战30多年;

·      并吞锡金

·      致力于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委会;

·      致力于进入世界核不扩撒组织

·      对中国挑起边境军事冲突

以上这些所做作为,没有一件是对提高自身的能力有帮助的,套用中国的一句俗话,是“不务正业”。

如果用形象的语言把250岁的美国比作一个60岁的老人的话,72岁和74岁的中国和印度就像两个17,18岁的小伙子。

美国这个老人一生非常成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财富积累。中国这个小伙是学校的学霸,他练就了一身钢筋铁骨,配上一副训练有素的大脑,挣钱的能力已经超过美国,只是经验和财富的积累需要假以时日。印度这个小伙是个不务正业的学渣,训练不足的脑子像傻子,脊梁由于骨头不足根本站不起来,只能瘫在地上,完全是个傻瘫。

大家都上过学,如果班里倒数第二的学渣整天瘫在地上抱怨班级第一的学霸看不起他,并且自认为是学霸的竞争对手而遭到学霸的打压,这是不是很可笑?要与班里的第一名竞争,起码应先进入前十名吧?

当然,揭人短总是得罪人的。由于印度人对中国的反感和憎恶已经积蓄多年,这些情绪是基于种姓制度的偏见和昏庸,对印度人实话实说,即便依旧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憎恶,也比由偏见和昏庸产生的反感和憎恶有益,至少对中国有益。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