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凶残的无人机-巡飞弹2

俄罗斯T90/R90巡飞弹-看上去很美

500

俄罗斯在2005年对外展示为9K58 龙卷风-M 远程火箭炮时展示了T90-11型炮射巡飞弹,由位于喀山市的图拉“合金”精密仪器仪表设计局研制,使用300毫米火箭弹发射时,射程可达70千米,脉冲喷气发动机滞空时间为30分钟,可搭载昼间使用的电视摄像机,我国也引进了这个型号。它还有一种侦察型R90巡飞弹,重45 kg,长1.42米,弹径280毫米.翼展2.56米。抵达目标区域上空后,R-90巡飞子弹药从火箭弹中抛出,悬挂在降落伞下稳定并完成弹翼及尾舵展开动作,随后抛掉降落伞启动脉冲喷气发动机,在弹载GPS导航系统的控制于目标区上空200~600米的高度沿预定轨迹巡飞30分钟。期间,R-90巡飞弹可利用电视摄像机对战场进行侦察,并将拍摄到的图像实时传回70千米外的指挥车,指挥车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目标辨别,并修正射击诸元。击中目标后,巡飞弹继续向指挥车传递目标区图像,以供炮兵指挥层评估毁伤效果,这和炮兵当前装备的观察无人机任务重叠,虽然炮射无人机(巡飞弹)到目标上空的时间很短,但是它的飞行时间有限,控制半径有限,也无法回收,对比普通的炮观无人机并不具备替代优势。战斗型的问题更尴尬,炮兵自己发现(或者步兵、装甲兵、侦察兵通知他们)的目标都是需要马上消灭的,发射炮射无人机还不如直接用炮弹,所以巡飞是步兵,装甲兵,特战分队等一线作战部队的需要,而不是炮兵这种支援部队的需要,这就是虽然美俄搞了多个炮射型号(比如“快看”,“拉姆”),最后都销声匿迹的原因。

500

500

500

展开过程中的T90巡飞弹

还有一类以前闹得很凶的巡飞弹现在也没了消息,就是飞机发射的巡飞弹,比如美国的“洛卡斯”、“主宰者”等,原因没有公开,笔者分析这类空中投放的武器,投放的飞机却不能远离,只能在战场徘徊,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如果飞机飞走了,巡飞弹的自主能力还不具备完全自主攻击或者攻击后载机(后方)也无从知晓,总之所以解决不了安全有效监管或者自主攻击确认,还有自主返航(飞机的作战半径大,巡飞弹回不到原来的机场),等诸多问题的空射巡飞弹暂时还不适合战场,倒是由陆航的无人机或者直升机投放看起来更靠谱。

俄罗斯柳叶刀巡飞弹- 卡拉什尼科夫的不务正业

500

500

“柳叶刀”巡飞弹是俄罗斯扎拉航空研制(负责造枪的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的子公司),在2015年叙利亚战场上就使用过。“柳叶刀”有两个版本:“柳叶刀-1”型的重量为5 kg,可携带1 kg的有效载荷,其战斗部威力大致是一发老60迫击炮弹,有电视/红外导引头,有一个数据链通信频道,可以传输目标的图像,从而可以确认打击是否成功,采用非接触式的引信打击半径达40公里内的目标。“柳叶刀-3”型是放大型号,可搭载重量3 kg的有效载荷,其战斗部威力大致是一发82迫击炮弹,安装一个大型双窗口电视+红外导引头,总飞行质量为12 kg。通过数据链操作员实现视频交联,可采用“人在回路中”的制导方式,操纵员控制巡飞弹攻击目标,或者让巡飞弹自己锁定目标,直到摧毁目标。从重量可以看出这也是一种轻型的单兵或小组用巡飞弹,可以任意选择发射平台,包括飞机和舰艇。“柳叶刀”其弹体前后安装有呈X形布局的各四片弹翼,弹翼呈现出较厚的机翼流线型特征,后弹翼切尖很明显是为了增加留空时间,进行持续盘旋待机搜索目标,缺点是加速性不会太好,尾部安装有蓄电池和电机,用于驱动两片式螺旋桨推进弹体飞行,使用安放在地面的导轨弹射起飞,这样安静性和隐蔽性都比较好。

500

500

两型的巡航速度都是80-110千米/时,俯冲时的速度可达300千米/小时。在叙利亚,这些无人机被用来摧毁移动中的叛军车辆、大炮、迫击炮发射阵地,以及火力点。此外,为了打击敌人的无人机,“柳叶刀”可以用来制造所谓的空中地雷,几架无人机“柳叶刀”在空中执行任务可以轻松打击敌方无人机,反无人机也是当前巡飞弹发展的一个方向。

澳大利亚“无人机-40”-用“枪”发射的巡飞弹

500

这是一种由澳大利亚防御Tex制造,英国开始装备的使用40毫米榴弹发射器发射的微型巡飞弹,其它国家的巡飞弹最小也有1Kg,它只有190g。“无人机-40”2017年首次露面,最初是作为一个反无人机平台开发的,它有自己的雷达(地面站),能够识别和跟踪敌人的无人机到约350米的距离。一旦敌方无人机进入射程,无人机-40可以采用"软杀伤"或"硬杀伤"选项来禁用或摧毁敌方平台。这种"硬杀"方案,使用具有10平方米有效面积的空中爆破弹药,这和俄罗斯的“柳叶刀”的空中地雷的设想是一样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一种以巡飞为主的巡飞弹。“无人机-40”设计用于发射标准 40 毫米低速手榴弹的发射器中发射,其整体长度根据安装的有效载荷类型而变化,核心长度接近12.7厘米,因此一些较旧的发射器比如美国制造的M203,是不行的,需要如H&K公司的AG36(美军的叫M320)这样侧面打开装弹的榴弹发射器才行,因为都是挂在步枪下面发射,所以夸张点说是用“枪”发射的。榴弹发射器发射后,它展开四个旋翼来稳定、移动和升降。

500

500

英军用L85步枪加上AG36榴弹发射器发射

能飞行12分钟(最大30~60分钟,由载荷决定)或者进行20分钟悬停,巡航速度为72千米/小时,最大航速20千米(由载荷决定)。头部载荷可以在现场更换,包括摄像头、破甲、动能、高爆、燃料空气、闪光、烟雾、反无人机等。当安装摄像头(纯侦察型)时,无人机可以回收和重复使用,配备摄像头的“无人机-40”可以把视频传回操作员,并位于手持式平板电脑上显示,位置由GPS确定。“无人机-40”在发射后至少可以作为半自主群协同工作,还提供了为多轮同时冲击 (MSRI)功能,意味着一个操作手可以发射多枚“无人机-40”,然后它们可以被引导飞到指定点,之后,将在同一时间下降,由于弹头类型不同,这可以同时打击复杂和分散的目标,比如站在轻型装甲车附近的部队。

500

“无人机-40”的的先天缺陷是它太小了,无线链路的传输距离不超过10公里,单机执行较远距离任务时,常会飞出操作员“视野”,这时,就需要派出另一架无人机作为中继,就是放大加转发。这种榴弹发射的巡飞弹并不是至此一家,美国也有类似的型号,只是还没有投入使用。

美国“郊狼”巡飞弹-走在“蜂群”的前沿

500

郊狼基本型

“郊狼”巡飞弹是美国雷神公司研发的低成本、多任务巡飞弹,经过对基本型的改进,已发展出“郊狼”第1B批次(Block ⅠB)、“郊狼”第2批次(Block Ⅱ)巡飞弹,“郊狼”第3批次(Block Ⅲ)正在研制中。“郊狼”巡飞弹低成本,安全可回收(因此也可视之为无人机),也具备半自主弹间合作能力(巡飞弹的蜂群能力作战,现在是各国重点研究的对象),已被美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采办或部署,美陆军通过“联合紧急作战需求”(JUON)采购该巡飞弹,并将其与Ku波段射频系统集成为“呼啸者” ( Howler ) 反无人机系统;美海军采购该巡飞弹,并作为“低成本无人机群技术”(LOCUST)项目组成部分;美海军陆战队将该巡飞弹纳入“地面防空”(GBAD)战斗系统。此外,美空军也曾积极推进“郊狼”巡飞弹的开发,其自主性软件模块及抗干扰数据链也已转化到了美空军研究实验室的“金帐汗国”项目。

500

该进后郊狼第2批次

除“郊狼”巡飞弹基础型以外,雷神公司于2017年推出了“郊狼”Block ⅠB反无人机巡飞弹,该巡飞弹配装先进传感器和战斗部,采用射频导引头。2019年推出“郊狼”Block Ⅱ多任务巡飞弹,摒弃原折叠矩形弹翼和V型尾翼,采用正常式布局,4组折叠主翼和舵面分别位于同一平面;增加喷气式涡轮发动机,2020年5月,该型巡飞弹被美国政府批准对外军售。2021年3年,美海军研究办公室授予雷神公司一份价值3285.32万美元的“郊狼”Block Ⅲ研制合同。“郊狼”巡飞弹的特点是:1、低成本,安全可回收。单枚“郊狼”巡飞弹价格低至1.5万美元,尽管雷神公司对其进行多次改型,但“低成本”一直是研发基本要求。雷神公司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保证“郊狼”巡飞弹的低成本:一是采用现有商品化产品或技术;二是将“郊狼”巡飞弹与先进指控系统集成,既能降低对巡飞弹技术的要求,又能满足作战需求。此外,“郊狼”巡飞弹采用“人在回路”控制系统,通过远程控制中止任务执行,可回收再利用。2、半自主弹间合作技术。美海军研究办公室以“低成本无人机群技术”(LOCUST)项目为牵引,已对“郊狼”巡飞弹开展多次编队飞行试验,但始终是“人在回路”任务模式,需要适时的人工介入进行控制。2021年3月16日,美国防部宣布,“郊狼”第3批次巡飞弹自主性模块已转化到了美空军研究实验室 “先锋”计划中的“金帐汗国”项目;在2021年1月7日、2月19日开展的两次“金帐汗国”自主弹药蜂群技术演示中,所使用的“小直径炸弹”装配了软件定义无线电,用于弹间通信,还装配了采用合作算法的处理器,使用合作算法的武器属于半自主武器,受预设交战规则严格限制。因此,“郊狼”巡飞弹已具备半自主弹间合作能力。

500

郊狼基本型指标

 

500

美陆军用郊狼反无人机测试

500

美陆军用郊狼反无人机测试

500

美海军的蜂群测试

500

波音公司的P-8A反潜巡逻机可结合装有“磁异探测”(MAD)传感器的“郊狼”巡飞弹开展高空反潜任务。

未来的发展:一是通过水面、水下平台发射单独或集群的“郊狼”巡飞弹值得关注。美海军研究办公室积极实现“郊狼”第3批次巡飞弹从无人水面艇、无人潜航器上发射的作战能力。二是“郊狼”巡飞弹可能与其他无人机“蜂群”联网。目前,“郊狼”巡飞弹已实现弹间联网,未来的联网方式可能不局限于此。可与配备情监侦传感器、激光指示器的无人机群联网,使指控系统转移到空中,提升机动性的同时仍然保持“郊狼”巡飞弹的低成本。三是“郊狼”巡飞弹的全自主“蜂群”合作技术。“郊狼”巡飞弹尚不具备全自主“蜂群”合作能力,未来“郊狼”巡飞弹的全自主“蜂群”合作技术很可能代表美军弹药“蜂群”技术水平,因此,其相关技术及试验活动值得高度关注。

注:“郊狼”巡飞弹资料来源作者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陈珊珊,并非笔者,这里为转载,本段有删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