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创新工作形式,不要流于形式

    近日,个别地方有基层干部反映,手机上政务APP太多,有的甚至要求每天打卡,影响工作生活,沦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对于这种新型形式主义,需要加以警惕和遏制。(新华视点11月22日)

    政务APP作为创新工作的一种新方式,不仅受到了众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喜爱和欢迎,而且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方面也是大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就像个别基层干部反映的那样,把在手机上打卡“留痕”当做是工作做得好与坏的标准,那无疑是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极端。对于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我觉得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而且也不能做出实绩,实属典型的“面子功夫”。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身边也是经常发生的。随着微信的普及,我们的沟通和交流也越来越依赖它,于是很多单位就纷纷把微信这种沟通方式引入到工作中来,他们通过微信发布信息,通过微信布置任务,通过微信展示工作成果。本身这种工作方式并没有什么不妥的,但遗憾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却本末倒置,把微信工作群当成了工作场地,微信上的交流取代了面对面的谈话,微信上的会议,取代了面对面的会议,微信上的照片,取代了面对面的工作汇报,微信似乎成了“万能助手”。可殊不知的是,这正在滋养着一些干部的“惰性”。微信布置的任务,通过微信照片就可以回馈,那么就难免会有些干部投机取巧;微信上的学习就能取代大会形式的集体学习,那么就难免会有人根本不学习;微信上的通知取代电话的人工通知,就难免会有人视而不见。由此来看,这不是正在滋养干部的惰性吗?

    我们经常讲要创新工作方式、工作方法,但是创新不是说你申请了多少个APP、多少个公众号,而是要衡量这些APP、公众号是不是真正的用到了实处。总之,我觉得创新本没有错,如果流于形式那就大错特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