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家到底多有钱?十几年后的我也比不上

作者:小林 公众号:雷叔说事/normalbeauty

许多年以后,面对酷暑高温,我依然能记得刘星带我见识世面的那个下午,他说:“你傻呀,有哈根达斯还吃什么中国破冰棍!”

500

从此,我知道世界上有两种雪糕,一种叫哈根达斯,一种叫其他牌子。

无论哪种雪糕,刘星在2004年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家有儿女》里的生活足够小康。

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当时完全达不到,现在依然难以望其项背。

01.

据一些网友推测,他们一家五口,住在西四环的“北京印象”,四室两厅两卫,大户型,200平米左右。

500

刘星、小雨的卧室摆满了各色玩具,小雪的房间配置了独立沙发与书柜,夫妻的主卧带着卫生间……

这样的房子在当时怎么也得60万起步。

相比之下,2004年北京平均工资都不到2400元,即使是贷款买房的首付(假设是30%),一般夫妻不吃不喝干三四十年才能凑足。

500

如今房子网上报价1700多万,即使是贷款买房的首付,一般夫妻不吃不喝干三四百年才能凑足。

500

换言之,越来越买不起。

第二部的时候,正值北京炒房热,刘梅投资买房,新房买在北四环,如今也是千万元级别。

500

其实无论哪个时代,能在首都坐拥两套大房的夫妻,绝不是普通家庭。

有了宽敞明亮的空间,刘梅才能在开放式厨房里展现手艺,大伙儿才能享受顿顿五六个菜的伙食。

500

你看,中餐上油焖大虾、红烧带鱼、小鸡炖蘑菇层出不穷,经常不重样。西餐上面包、吐司、鸡蛋、果酱、牛奶管够,注重营养搭配。

500

在那个许多人想吃饱的年月里,他们已经讲究吃得好了。

而且还不是心血来潮。

日常庆祝,来开瓶香槟,来只大闸蟹。渴了累了,找找家里的果汁,补充维生素。

能吃多少,就有多少。

因为他们买了冰箱,冰箱被塞得满满的,堪比哆啦A梦的“四次元空间口袋”,保障他们的饮食一如既往的好。

500

如果腻了,那就换换口味呗。

榴莲,他们想吃,每周都能吃上。金拱门,他们想吃,每天都能当零食吃。

然而,即使十七年后的今天,很多年轻人依然舍不得每顿都去品尝30元起步的“开封菜”。

500

更别说许多年前,当时刘星一家的标准就超乎常人。

某次,刘梅出差到国外,给夏东海2000块钱生活费,让他负责家用,没想到提前几天就花完了。

500

算下来,相当于人均每天花费100元。

500

这个标准放在今天,依然令人羡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397元,也就是说人均每天吃喝不到20元。

500

北京居民的数据是8374元,也只够他们几个人吃喝一个月的。

说白了,全国大城市里的大多数人至今过不上刘星一家2004年的生活。

更别说,他们那时候就有3台彩色电视机,3部座机,3台电脑,各种游戏机。

500

更别说,两夫妻在商超的促销活动中花掉了8000多元,还挺开心,因为买到了便宜好货。

因为2004年左右,一辆17万的车,对他们来说不贵,一点儿都不贵。

500

这些逻辑完全颠覆一般人的价格经验。

或许,只能往好了说,《家有儿女》里的消费行为帮助重塑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毕竟很多人从这部剧里知道香奈儿五号、资生堂、纪梵希让女人更好地疼爱自己,很多人知道Tommy Hilfiger、Ralph Lauren让男人显得不油腻……

500

从此,阿迪、耐克只是街货,匡威、斐乐不过路牌,只要一千多元。

500

《小时代》看了都得沉默。

《疯狂的石头》听了必要流泪,找到知己一般流热泪,它们一起证明“耐基”很平民,可以平民到出了照相机呢。

500

当然刘星不能在物质上裹足不前,他有了更多精神层面上的追求。

有一次,为了表达对好哥们情谊的看重,刘星筹钱给好哥们买生日礼物。

他想把自己八百、千元的鞋子卖掉,卖给收二手家电的师傅,但吆喝来吆喝去没人想要,价格低到三五十他都愿意出。

500

他要向自己第一个灵魂挚友倾其所有,而不管转卖价格如何。

贵不贵只是数字,豪爽才是品格。

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阔达,其实是虚荣心,他常常将没穿几天鞋子送人了,然后再向父母买新款。

循环往复。

最后据网友统计,刘星起码穿过12双鞋,总价破万。

500

这些鞋子,即使是当代年轻人,也无法做到经常去买。

而刘星、小雪、小雨能做到对金钱没什么概念,无非是因为家底殷实。

有了好家底,自然可以想买就买,什么都可以不贵。

02.

这个家底就是父母有钱。

夏东海是知名导演、编剧,一次稿费就能给刘梅买钻戒,一个剧本就能在市场上卖20万元。

刘梅是北京三甲医院护士长,经常飞国内国外参加培训会,随便拿一次奖金就是1000块。

500

不少网友预计两人月工资合计超过10万元了,步入绝对高收入家庭的行列,所以才买得起两套房,还得起两套房的贷款。

像这样年收入超百万的家庭,在全国也不到1%,当然被胡润认为只是“中级财富自由”。

500

不止有钱,他俩还有学历。

网友分析:

(身为护士长的刘梅)关键在那个年代从学校经过系统学习出来的,那个年代无论大学、大专、中专、高职等一切可以学习的地方,都不亚于现在的985。

夏东海则是海归精英身份的作家,那么他俩妥妥都是高素质人才。

实际上,看似清闲的夏东海兼职工作很多,他化名刘新建,发挥笔杆头的作用,做起了前省长赵立春的大秘书,仕途很顺,还被安排到汉东油气集团当老总。

挥挥手带动7个亿的项目,自身存款收入也是无以计数。

500

不过最后侯亮平们发现他侵吞挪用了国有资产,抓了他。

即使如此,关键时刻,我们的“夏东海”同志还能激昂地背诵:“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

500

颇有知识分子舞文弄墨的姿态。

但“刘星”一下子没有了零花钱,他不得不把“夏东海”救出来,救出来后继续啃老,于是他决定去做卧底。

500

“刘星”成功打入牢里,摆平各种势力,很好地保护了家里的矿——父亲“夏东海”。

500

只待有朝一日父子俩出去,东山再起,继续大手大脚花钱。

当然这是笑语和杜撰,是《人民的名义》和《余罪》的梦幻联动,联动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无非是因为夏东海真的很能赚钱和养家。

其实,拥有硬实力的不止夏东海,不止刘梅,还有亲友圈子。

小雪的爷爷,退休的体育老师,在北京有自己的房。

为了让刘星学游泳,变强壮,给刘星买个泳裤,阿达雷斯牌,250元。

500

刘星的外婆,退休的会计,在北京也有自己的房。

为了帮助孩子“忆苦思甜”,从北四环搭车到郊区,花了120元去挖野菜,想做野菜炒火腿肠。

年纪大的老人尚能如此表现关爱,年轻一辈的亲戚则更可能显显本事。

夏东海的前妻、小雪的妈妈玛丽,富豪,留美多年,思想开放。

一会儿宣传把孩子们送到国外读书,去环球旅行,一会儿送孩子手机、项链、高档化妆品、哈根达斯……

500

用行动实现自己吹的疼爱孩子的牛。

刘星姥姥有个姊妹,东北开厂,来北京做客,见面就送礼。

不是一万二欧元的衣服,就是四五斤的长白山人参,还扬言请大伙儿去全国最奢华的酒店之一——北京饭店吃饭。

500

由于豪爽的架势太猛烈,直接把花百元挖野菜的姥姥吓到了,姥姥含蓄地说:“我也不知道啊,我也不知道(你送的这么贵重)。”

脸上笑开了花。

还有表姑菲菲,她的姥爷是清朝的朝廷命官。还有表叔周正,前足球明星,现图书公司CEO……

亲友圈子非富即贵,能在关键时刻给刘梅一家帮上忙,让本就富裕的一家子锦上添花,拥有更扎实的人脉资源。

这些往往也不是普通人一辈子所能努力达到的。

03.

有了财富的保障,有了亲友圈子的支持,刘梅和夏东海可以更好施展他们的教育手段。

小雨要学钢琴,刘梅花了两万块钱,买了钢琴。

500

没想到小雨三分钟热度,白白让钢琴招了一层灰。

为了不浪费,刘梅拿着擀面杖逼迫刘星,不学也得学,也许这次真的是舍不得2万元。

其实刘梅没少疼儿子刘星。

给刘星请的家教,一个钟头要40元;

为刘星转学,花了2万元赞助费,那时候普通学校一学期学费才几百;

让刘星买橡皮,开口10元一个,最后给了5元,至今普通人的橡皮都很难超过一两元。

500

除了学业上的,只要是有利于刘星全面发展的项目,全家都用物质行动支持着。

他一会想练网球时,一会儿又去折腾跆拳道、棒球、拳击、滑板、画画、魔术等兴趣爱好时,刘梅与夏东海就是买买买,让他体验什么叫素质教育。

一副1000元的网球拍也支持,可谓地地道道的“爱的供养”。

500

背后依然是家庭实力的展现。

就像韩剧里《天空之城》说的,孩子的综合素质有时候是靠“父母的经济实力和情报能力决定的”。

500

一句话,教育原来也在啃老,素质教育原来“素质”在了家长身上。

家长不仅提供物质基础的保障,还要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和尊重。

当准备出席家长会时,夏东海无比骄傲地说:“我们家刘星不再是单亲孩子了,他有一个新爸爸,那个人就是我。”

500

作为继父,他也不一味迎合刘星。

而是选择在他犯错的时候,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正视错误,吸取经验教训:

“我对你这种敢于直面错误,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有点敬佩啊,不愧是咱们家的第二条男子汉啊!“

500

自己做错了,则郑重其事地向孩子们道歉,践行“素质教育也素质在家长”的理念。

在这些层面上,家长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保护孩子的效果远远超过一般家庭。

毕竟夏东海是高级知识分子,海归精英,儿童剧导演,《京城少年》杂志总编,人脉广阔,有着不少儿童教育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能用言行让孩子们在成长中感受更多舒适、自由、感动和温暖。

生活水平的软实力可见一斑。

04.

所以说,我们普通人在硬实力上达不到刘星家的生活水平,在软实力上也难以望其项背。

500

有人问,相对平等和接地气的《武林外传》里的生活,我们能达到吗?

也难。

毕竟郭芙蓉她爹是京城四大神捕的师傅;白展堂他娘是六扇门的办事人员;吕轻侯是秀才,有祖产;李大嘴他姑父是知县……

500

500

一个个的身份皆为各种“二代”。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呢?

也难。

毕竟1995年在上海拥有独栋别墅,父亲职业是工程师的孩子,如今也很可能是一个精英了。

500

更早的《我爱我家》里呢?

也难。

毕竟北二环四室二厅一卫的贾府,1993年就已经用上了品牌冰箱,可以随意吃八喜冰淇淋,用上了一万元的天价电脑。

500

别泄气。

这些作品并非不接地气,实际上还很能打动人,作为经历了时代检验的高分神作,一直激励人们更好地成长和生活。

所以,我们或许可以辩证地来看:

《家有儿女》《武林外传》《我爱我家》里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追赶空间广阔,大有可为啊。

这么安慰自己其实也不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