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大搞小圈子,马克龙:不结伙…

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西方七国集团成员之一和欧盟核心成员之一,法国也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友之一。美国总统拜登执政后与欧洲国家领导人第一个通电话的就是法国总统马克龙。

拜登6月中旬的欧洲之行向欧洲盟友传递了“美国回归”的强烈信号,同时把矛头指向了中国。拜登这次“结盟外交”的目标十分明确:即在欧洲拉帮结派建立反华联盟。

得注意的是,拜登的政治操弄并没有得到欧洲一致响应,相反其重要盟友马克龙却发表了一系列“不同步”言论,暴露了欧美之间的分歧。对欧洲而言,欧美修复结盟关系:欢迎!共同应对中国:谨慎!

而就在美国费尽心思试图拉欧洲盟友对抗中国,以及欧洲内部出现一些对华不理性声音的背景下,中法德领导人也向外界发出“合作”的坚定信号——

7月5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这是时隔两个多月之后三国领导人的再次对话。它传递出一个清晰信息:中国与法德都有进一步发展彼此关系和中欧关系的强烈意愿,三国领导人致力于进行这样的推动,同时他们愿意向世界展示这样的推动,塑造、引导国际社会对中欧关系的预期。

文 | 沈孝泉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 | 蒲海燕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让我们把视线再拉回到6月,如果清点一下拜登欧洲之行中关于应对中国的所谓成果,大致有三个方面。

其一,七国集团公开干涉中国内政。

6月13日结束的七国集团峰会除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以及欧盟之外,还特别邀请了几个非G7国家参加。

 

500

2021年6月11日,参加七国集团峰会的领导人在英国康沃尔郡卡比斯贝合影。

去年5月,特朗普作为轮值主席曾提议邀请澳大利亚、印度、韩国和俄罗斯参加G7峰会。邀请俄罗斯的提议遭到法德等国反对。今年,在英国举行的峰会,则邀请了澳大利亚、印度、韩国和南非出席。

有评论认为,这表明美国正试图扩大七国集团并使之机制化,最终可能打造成一个以中国为目标的多国“民主共同体”。

本次七国集团峰会发表的公报首次提到所谓台海和平问题。

公报强调“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和平解决两岸议题”,“并强烈反对一切片面改变现状并加深紧张的企图 ”。

公报还别有用心地“敦促中国尊重人权和基本自由,特别是在新疆问题上。还呼吁中国大陆尊重《中英联合声明》以及《基本法》,保障香港高度自治、港人自由和其他权利”。

七国集团峰会还承诺白宫宣布的一项名为“重返更好世界倡议”(简称B3W)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该计划是一个“由主要民主国家领导、以共同价值观为导向、高标准和透明的”基础设施伙伴关系,是为了帮助缩小发展中国家40多万亿美元(约合259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设施需求。

媒体普遍认为,这一倡议的目的,是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推进大型建设项目,从而替代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其二,北约提出中国是“系统性挑战”。

拜登出席了6月14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峰会。会议结束时发布的联合公报中,北约首次将中国列为了该同盟组织所面临的“系统性挑战”。公报里是这样说,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国际政策将成为北约成员国的共同挑战。

500

2021年6月1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的北约峰会现场。

北约认为,“中国公开的野心和其强硬的行为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联盟安全构成了系统性挑战,包括迅速扩大核武器库以及对军事现代化和军民融合方面的不透明,以及与俄罗斯在欧洲及大西洋地区不断深化的军事合作等,都令北约感到担忧”。

公报说,北约各成员国将作为一个联盟捍卫自身利益,同时督促中国在核能力等领域与北约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建立透明、相互信任、互惠和谅解的关系。

北约峰会把中国视为北约“系统性挑战”,这是北约职能的一次重要的重新定位。

成立于二战后的北约,最初目标是对抗苏联和东欧阵线,这也是欧美结盟的基石。冷战结束后,北约依然把矛头对准俄罗斯,并把其职能扩大到其他地区。

这次北约峰会在拜登的敦促下公开提出中国对北约构成“系统性挑战”,是拜登试图把北约纳入围堵中国的反华联盟,为“亚洲版北约”做铺垫。

其三,美国与欧盟联合声明无端指责中国。

拜登还于6月15日出席了美国-欧盟峰会。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声明罕见地对中国提出无端指责。欧盟、美国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中提及新疆、西藏、香港、台湾、东海、南海等一系列涉华问题,并指责中国经济胁迫和传播虚假信息。

这份声明内容远远超出正常发展双边关系的范畴,通篇充斥着陈旧过时的冷战零和思维与集团政治论调。很明显,拜登与欧盟领导人举行峰会试图表明美国“回归欧洲”,欧美结盟关系得到修复,并以此达到拉拢欧洲国家共同遏制中国的目的。

2

就在拜登出席七国集团峰会、北约峰会和美国-欧盟峰会之际,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连续发声。

500

2021年6月1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出席七国集团峰会。

马克龙在英国康沃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七国集团不是敌对中国的“俱乐部”,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贸易以及发展政策等问题上,七国集团成员仍要同中国一起努力,现在发展同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需要坦诚与尊重,七国集团应该去直面分歧,但不能把这种分歧夸大。

拜登启程前往欧洲之际,马克龙在爱丽舍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北约。他说,中国不是北约优先需要处理的问题,而是要制订应对俄罗斯的战略。他提示说,“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敌人有谁,在哪里。”“中国不是大西洋地理的一部分……我不认为这(中国)是问题的核心。”他敦促北约,不要让中国问题分散了该联盟对于更紧迫问题的注意力,并指出中国既是一个“可以在全球问题上共同努力的大国”,也是一个“竞争对手”。

马克龙还以明确的语言重申了法国在美中之间“不选边站”的一贯立场。他说,“我们在印太战略方面的方针是不与任何人结盟”。在这个问题上,“我为法国、也希望为欧洲倡导的方针是:不要成为中国的附庸,也不要与美国结盟。”

今年2月4日,马克龙在华盛顿智库大西洋学会举行的视频讨论会上曾表示,虽然欧盟因共同价值观和华盛顿立场更为接近,但不应该和美国结伙对付中国。

法国外长勒德里昂6月18日接受法国BFMTV电视台访问时重申了马克龙的立场,面对中国应采取“多样化”姿态应对,法国认为中国既是合作者,也是竞争者及对手,但美国却把重点放在视中国为对手上。

勒德里昂表示,中国不是七国集团的敌人,“首先,中国是一个合作伙伴。我们无法在没有中国的情况下达成气候协议,不能在没有中国的情况下对世卫组织进行真正的改革,保护生物多样性也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

3

法国是欧盟核心大国,马克龙的讲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欧盟众多成员的立场。争取欧洲主权始终是欧盟主流国家的追求。

特朗普执政4年来,欧美关系进入低谷。特朗普试图摆脱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意图日益明显。欧洲的战略自主和主权要求更加强烈,并针对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明确提出了多边主义的战略。

特朗普虽然下台,但欧洲主权呼声并未削弱,拜登回归欧洲的新政策没有也不可能把欧美关系拉回到过去“主从关系”的老路上。在遏制中国问题上,欧美的主张和利益诉求并不一致,欧洲将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做出判断,而不再对美国言听计从。

英国媒体最近披露,作为“北约2030年议程”的一部分,北约推出一项10年内投入200亿美元(约合1291亿元人民币)的新计划,将中国作为首要针对目标。但是,这项计划已遭到法国明确反对。法国认为,它可能破坏法国自身的防御优先方向。在欧美结盟关系上,法国一直主张,欧洲应“更多地负责自身安全”,以“重新平衡”跨大西洋关系。

外交独立始终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立国之策,早在戴高乐总统执政时期,法国就以坚持独立自主闻名于世。法国历届领导人深知,法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影响力就来自独立自主的外交,而不单凭借国家实力。同样的道理,欧洲要成为世界强有力一极,也必须逐步实现独立自主。

特朗普时期,美国放弃对欧洲的安全承诺,迫使马克龙提出了欧洲“战略自主”的方针,确保欧洲主权。拜登上台后,法国继续推动实现“战略自主”方针,这次拜登出访欧洲试图组建反华联盟,而马克龙有针对性地发表“不同步”言论,正体现了这种“战略自主”精神。

当然,马克龙提倡的“战略自主”也并非只针对盟主美国,而且这种独立性也有其局限性。从理论上讲,法国的独立性脱离不开跨大西洋联盟,囿于意识形态的局限,法国与美国闹独立有一定的限度,毕竟还是在西方大家庭内的纠纷。

至于面对大国较量时,法国并不愿看到自己被排斥在地缘政治争夺之外,力图在其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因此法国既避免与美国结盟对抗中国,也不会站在中国一边与美国为敌,这种“不选边站”立场似乎更符合法国的独立立场和法国战略利益。

这样的独立外交也可能给法国带来更多的行动自由。法国制定了自己的“印太战略”,一方面,法国在印太地区不与美国结盟,另一方面却又多次派遣战舰群前往南海、参加美日印澳等国的联合军演,而这一切都是在法国外交独立的名义下进行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