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滴滴为什么不选择在国内上市,而是选美国?对于中企登陆美股,大家又是怎么看

来自一位财经媒体人的观察↓↓

@蔺会杰:

昨晚发帖之后,很多人留言质疑,像滴滴这类掌握敏感大数据的独角兽企业,为何不选择在国内A股上市?而是选择远渡重洋,继续去“敌对”的美国上市呢?

主要原因有这样几点:

1、蚂蚁IPO夭折之后,A股科创板的上市标准,已出现重大变化。传统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不再是上海科创板的遴选目标。蚂蚁,滴滴,快手这种纯粹的模式创新,其实没有多少科技含量。面对美帝的科技围剿,只有华为,中芯国际等硬科技企业可以一战。核心硬科技,是科创板的首选标准。

在管理层眼里,滴滴单纯就是个叫车软件而已,只是把出租车公司搬到了线上,科技属性一般,原则上不会被科创板接纳。由于连年巨亏,从来没有一年盈利过。按照现有财务标准,A股主板和创业板市场也不会接纳滴滴。

2、滴滴一家独大,在互联网打车领域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属于国内反垄断审查的重要目标。反垄断利剑高悬之下,滴滴也很难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问询。因为滴滴自己都回答不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如何保证经营的可持续性?万一哪天被强行拆分了怎么办?

3、滴滴的主要股东是外资。第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持股比例21.5%,第二大股东是美国Uber优步,持股比例为12.8%,苹果,腾讯,阿里等也都是小股东。前两大股东都是外国的,很难通过A股IPO的资金穿透审查;而且,公司管理团队拥有超级投票权比例为1:10,同股不同权,A股已上市公司并没有这样的先例!

现如今,滴滴遭遇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审查,说明滴滴掌握的出行大数据,是有国界的。除了几亿国人的每日行踪,全国范围内毛细血管搬的道路数据,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关乎国家安全,绝不允许落入外人之手。

如此重要的涉密企业,理论上不应该被允许去美国上市,甚至都不该有外资股东的存在。至于董事会成员中有美国前军方人士,就更是犯了大忌!亡羊补牢的时候到了!

500

注:7月4日,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发帖称,滴滴公司一位名叫Adrian Perica的独立董事,任期自2016年6月30日起,至今未卸任。此人毕业于西点军校,曾是美国陆军的一名军官。目前滴滴方面并未回应有关于该公司管理人员构成的问题。

热门评论 4

  • 老模数理思维 思维源自生活,思维引领生活
    我们的对手真是无孔不入啊!必须坚决严管.
  • guorj_dlb 快就是慢,慢才是快
    现在的政策上不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是外资性质的离岸控股实体。注册地一般在百慕大等避税天堂。
  • 作者写的有一点是很专业的,就是穿透测试(穿行测试),赞!
  • wanglaow
    “全国范围内毛细血管搬的道路数据,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关乎国家安全,绝不允许落入外人之手。"
    任何一个中国导航软件的用户,都可以接触这些数据啊,有何保密性可言?
    就算没有,美国的间谍卫星难道是吃素的?分辨率0.1米下,什么道路和建筑会没有?
    所以,这些并不是多大的机密,机密应该是别的数据。
    所以实际上在中国能做导航的公司是屈指可数的,可控而且地图资料严格保密不出国的。而滴滴因为安全的原因又额外采集了车内视频和声音,不知道是不是还采集了外面的路面信息,实名,地图定位,路面,车辆,车内信息同时采集的话,大数据交叉印证,那就是巨大的安全风险。
    间谍卫星的分辨率哪怕是分米级的,也就意味着一分米一个像素,而且角度严重受限,很容易针对性伪装,而且只有一个维度的信息。
    滴滴的数据如果被滥用,可以做到无需线人就可以像狙击伊朗核科学家那样实时定位到某个人在某辆车(有车牌和颜色信息)上正在哪条路上行驶,车里有几个人,同时还有路线规划,简直不要太完美了。
    即使不是这种极端的行动,一旦大数据泄露,有心人通过行程数据比对都可以得到大量情报。比如说假如某国获得了一份真假不明又不完整的名单。行程数据就有可能验证它,比如某年某月某日参加了重要会议,证明了真假,同行的人,同目的地的人,摄像头拍到的人,就可以用来补全名单。
    这种数据一旦泄露,结合其他情报手段,会在不可预知的地方造成巨大的风险。我都不是相关从业者,只是稍微参加过一些风控培训,就很容易想到滴滴的巨大风险,想要利用的有心人就更容易了。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43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