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本这东西也就小学行得通,到初中都未必好使
【本文来自《小学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很多高分孩子到了初中就会掉队是真的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枫火流岚
小学成绩简直是测验中天花板效应的实例。实在没啥预测性。
初三甚至高中逆袭的例子我们都在乐此不疲地讲,但是小学难道真就是玩过去就行了么?
我个人认为小学是为后续六年中学夯实基础的,主要应该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阅读能力(很多孩子理科考试中犯低级错误是因为阅读错漏,很多初中生甚至高中生得用上指读法纠正);
计算能力(口算两位数之间的加减及三位数与个位数的乘除,常用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换,20-100合数的分解,笔算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就是这么基础,但是多数计算错误就是因为这些基础,已经看过太多考试口算翻车的了);
总结反思能力(强调了800遍的错题本,最终都会缩水成错卷集,那也比黑瞎子掰苞米强得多)
积极向上的兴趣(有一个兴趣钓着能让孩子不在学习过程中过度摸鱼,还能扩展视野让作文有的可聊,比如作文里给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帕维尔·奥·苏霍伊、米哈伊尔·科什金安点名言可比有位伟人说看着真的多,唬住六七成语文老师貌似不是问题……当然发掘兴趣是很烧钱烧时间的,实在没钱也没时间探索兴趣,至少买套十万个为什么或青少年百科全书开拓下视野吧~)
PS:虽然涂卡笔似的教育部认为小学不应该多教数学,但是从三四年级开始培养对于数学思维的认识会显著降低数学学习的抵触心理。奥数对于真感兴趣的孩子是很有帮助的,不必过分妖魔化。
个人经验:在北京,错题本这东西也就小学行得通,到初中都未必好使,到高中基本上没有机会用了。
原因也很简单:高考北京卷的阅读量大,趋势是越来越大,目前是8000-9000字,未来目标15000,各科都是如此。错题本总得抄原题吧,基本上每道题的抄录时间都会不低于10分钟,各科加在一起每天光抄题就要耗掉2小时以上,除非娃高中阶段每科/天错题不超过1道,否则在不引入其他技术手段的情况下错题本根本没法搞;引入技术手段的话,这活儿基本上就是家长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