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老板谢一宁身份辨析,他曾是“奥克拉荷马荣誉副州长”?

(风闻社区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今天早上打开观网新闻主页,有一个新闻吸引了笔者的眼球,《侨报》的老板谢一宁被杀身亡,他也是美国华人媒体界的领军人物了,身遭横祸令人不胜唏嘘。这个案子的具体细节,包括凶手背景什么的不想多说,重点想谈一谈有关谢一宁履历的事情。

500

首先,这个《侨报》可不得了,长居北美的华人没听说过《侨报》的估计也寥寥无几吧。该报创刊于1990年1月5日的纽约,现在差不多都快30年了。当时就是一份周报,每逢星期五出版,由新成立的太平洋文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侨报之所以能创刊,也是因为之前的两家华文媒体倒闭,谢一宁把这群人重新整合了起来,宗旨是“谋求华人福祉,关怀故土吾民和放眼世界……我们生活在海外,尤其感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

500

《侨报》创刊后在两年内发展很快,由周报变成了日报,在旧金山和洛杉矶又有了分部。1996年的时候,侨报成为在美国三个华人聚居地同步印刷发行的全美大型彩色中文日报,洛杉矶40页,6个彩页,旧金山36页,4个彩页,当时全年定价也是100美金。

可能有读者疑问,这个《侨报》的政治立场如何?其实看一则新闻就知道。

2012年1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美国侨报负责人在穗举行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希望在此框架下进一步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侨报》之前已经有不少合作了,比如《今日广东》杂志。

谢一宁何许人也?

1960年出生的谢一宁在改开后恰好赶上恢复高考,大家可以算一算,到1978年的时候他18岁, 正好是高考的正常年纪,他和那些老三届的同学一起读书,成为班上年纪最小的一个。

500

年轻时候的谢一宁

1988年8月,外派到华盛顿的谢一宁在接受中国新闻社的约稿时,谈到了自己为什么走上记者之路。期间还谈到一个40岁的老编辑本来是学俄语的,放弃了军籍和党籍不要,跑到美国去了,让他感觉当时的国内不是出新闻人才的地方。


有这么一段很有意思:

我很佩服我的一位女同学,她有先见之明,自己辛辛苦苦把英文自学好了,找个机会跑到明尼苏达的世界新闻学院混了几个月,再到赫赫大名的《今日美国》报实习了一下,便回国当了首都某大报的国际部主任。

在文章的署名处,笔者看到了这样一句:谢一宁于1988年5月获得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名誉副州长和奥克拉荷马市名誉市长称号。让俺很是好奇。

其实几乎所有的中文媒体在谢一宁死后,几乎都有对他的履历有这样一番描述:谢一宁原籍潮州,1960年出生于广东,曾是中国新闻社的记者,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学习毕业后,外派担任中新社驻白宫记者,1992年起担任《侨报》美西版总裁,后来更任《侨报》董事长。

观察者网转载的东方网的报道,却多出了这么一句:1988年获得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名誉副州长及俄克拉荷马市荣誉市长称号。包括人民网在介绍谢一宁时,也有这两个头衔。

1988年,年仅28岁,被外派到华盛顿当记者仅仅四年的谢一宁就成了名誉副州长和州府的荣誉市长,如果没有极为杰出的贡献,可能吗?就算有杰出贡献,他有可能有这两个名号吗?

并不清楚1988年谢一宁是否已经拿到美国绿卡或者美国国籍,或者这个名誉副州长和名誉市长是否要和国籍有什么关联。笔者在一个名叫vaaju的网站上查到这么一句话,说他是Honorary Assistant Governor of Oklahoma and the Honorary Master of Oklahoma City。看起来好像并非无迹可寻。

但是美国副州长是叫Assistant Governor吗?其实正儿八经的学名应该是lieutenant governor,叫vice Governor也可以,但没有叫Assistant Governor的。

500

谢一宁(中)和歌唱家阎维文(左)一起吃饭

再者,如果谢一宁曾成为荣誉副州长,那么有这一头衔的应该绝对不止他一个,还有别人。如果有的话,该称号又是何组织颁发认证?

很遗憾,笔者查不到Honorary Assistant Governor和所谓的荣誉市长任何的有关信息。

而且笔者怀疑,这个荣誉副州长和荣誉市长要么是以讹传讹,要么是类似于维也纳金色大厅之“沽名贴金”之举,而且80年代懂外语懂“洋务”的还不是很多,名头叫起来也就这样传开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