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林:我宣布电影青年男演员断档了
■ 本期轮值毒叔 ■
■冷面笑酱·汪海林■
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万水千山总是情,我是面瘫汪海林。
很久没有单独跟大家交流了,今天我在这儿向大家宣布一个事儿。就是中国电影的男演员,年轻男演员断档了。这是个事实,但这个事实大家只是隐约感觉到,最近我突出感觉到对于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很爆炸性的事情。

最近我在筹备一个电影,我们有找主演,实际上是个群像式的影片了,四到五个男演员,演大学生活。然后有一定的跨度,跨度有十几二十年左右,那么这个最好的情况下,我们演大学生不能就找大学生演。他有一个十年左右,十多年二十年的跨度的话,最好是找接近三十岁左右的演员。电影一般都是这样,三十岁左右他往下能够演大学生,往上还能够演现在的比如说中年人。
这种演员,我们一观察,发现国内断档了。什么叫断档?首先说是电影,能够扛票房的,又有演技的,几乎没有。有几个,我们就说目前三十岁到三十五岁这档最严重,年轻的男演员这一块,比如说电影演员,能扛票房的,现在就是易烊千玺,但是他不到三十岁,是二十多岁。
再往上一点,我们看了一下,有三个,一个是刘昊然,一个是欧豪,一个是杜江。这三个人的票房算起来都有将近100亿,确实是不错的。但是大家详细分析,主要是刘昊然问题不大,因为他是几个戏的主演,是唐探系列里边,他这100亿还是含金量比较高。那么欧豪和杜江,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些大片中的主要配角,或者说一些影片里边的单元部分的主角,真正的以他为主的、扛票房的影片,是几乎是没有的。但这已经是三个成绩最好的男演员,那么这之外,没有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剧这一块,我发了个微博,有很多人推荐这个演员那个演员,其中包括朱一龙等等,他们还主要是剧的演员。那么我们就要反思,这些年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流量模式。特别是近五六年,出演员的时候主要出的都是年轻的流量男演员。
这些演员真正的到大荧幕去,之前我们看到鹿晗他是很好的流量演员,在剧各方面,商务这方面都是成绩很好,但是真正到了大银幕,他撑不起来,撑不起那个票房。鹿晗是比较典型的,那包括其他的像吴亦凡、李易峰这些都是我刚刚说的这个年龄段的演员,扛票房扛不起来。在国际上,我们说电影要说演员的话,主要是男演员在扛,也有很好票房的女演员。
我们国内也是,像周冬雨这些女演员还是有的,张子枫演技票房也都能扛。但是男演员,非常缺。我们去看美国的情况,有意思的是什么呢?大家去看片酬最高的前10名演员,巨石强森、小罗伯特唐尼这些都是70后、60后,基本上是70后、60后,他真正成熟期和能够扛大票房的都得40岁、45岁以上,是这样一个现象。
那么我们去看国内的男演员,像以前是葛优,葛优演《甲方乙方》成功以后,真正成为扛票房的一个男演员了。那一年他是四十岁,1997年他四十岁。那么我们目前能够扛票房的,比如说是黄渤、沈腾,这些都是四十岁往上的演员,或者四十岁差不多,真正进入到成熟期是四十岁以上。所以我们现在看四十岁往下的这一档演员,我们很担忧,他们在五年到八年以后,到底能不能扛起我们的票房?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下面是升级的问题。升级演员是很重要一件事,就是我们既然是商业电影,电影的工业化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明星制的发展,对于演员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大家会看到,香港电影整体处在一个衰败的一个过程。它原因很多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香港的演员断档了。当然我们知道,香港的演员很多,原来是从TVB的电视演员,后来转型做电影演员,后来能够扛起票房。当时很成熟的这一批能够有商业性的演员刘德华、周润发,包括后来这波就是张家辉、刘青云这些演员,之后年轻的演员没跟上来。
香港电影这个回归以后,没有完全找到自己的定位,大家就有很多分析了,就香港本土化叙事的衰败,跟这些都有关系。但是更重要一点,其中就包括他的演员断档了,男演员、女演员都包括。我们现在有票房的最年轻的香港演员是谁呢?还是谢霆锋,到谢霆锋后面是陈伟霆,陈伟霆其实只是说比别人强一些,那么他真正能不能扛票房呢?目前看还不能扛起来,所以我们内地的、国内的情况也是令人担忧。所以目前,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这个明星的培养机制,有一定的问题。
那么我也反思,就是我们包括剧组,我们现在依然在找演员的时候,还是在找目前所谓的知名度高的、流量高的年轻演员里,在这里面选。以前我们找演员还是去院团和三大院校,在那儿找。我觉得我们从一开始演员的选拔上来讲,就走偏了。因为你还是在流量明星中找,流量明星的整个基数,他的整体的表演水平,或者说他的从电影的要求来说,大多数是无法达到电影的表演要求的。
那么一开始选择的方向就是错的,还是希望回到我们原来电影的传统的创作模式去院团、去戏剧演员当中、去院校当中,去找那些优秀的人。而不是目前从流量出发去找那些演员,这也是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再一个也是给业界敲响了一个警钟。
我说的不是剧的演员,不是综艺的演员,说的是电影演员,电影演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除了电影以外,基本上不演别的,他以电影市场为主,那么也很少参加综艺,也不怎么参加电视节目,这是电影演员。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你要花钱才能看见他。好的电影演员是这样的,他会控制自己的曝光度,只有在电影宣发的时候,他会出现在电视上,平常控制他的曝光度。就是让你形成一个习惯,就是你花钱才能看见他,你想免费看是看不见的,你要看他要去电影院,这是电影演员,也是这个产业的特点。

所以在今天这个节目里面,也是呼吁我们整个行业要引起重视了。我们要看到香港的前车之鉴,包括台湾,台湾大家看到吗?年轻演员完全断档了,他不是断个五年八年,他是将近十几年。现在还是舒淇,能够扛票房就一个舒淇。原来有张震,张震这几年也不怎么出来了,就基本上没有了,扛不起来了。所以要引起重视了,也希望就这个问题大家多展开讨论,包括你认为会是将来十年能够给中国电影扛票房的30~40岁的男演员会是谁,请写在评论里。好,谢谢大家。
现在中国的电影圈,基本不可能有30岁左右能扛票房的纯电影咖的存在,因为中国目前文艺片和小成本独立影片非常缺乏,像王传君,章宇这种电影咖,也不可能在30岁左右出头,章宇到现在演技肯定没问题,但票房还是不能保证的。
为什么要将‘扛票房’当成某位演员的标签?那些所谓百亿演员又有几个是因其本人才‘扛’下来的票房?
明明是电影题材跟制作水平才是决定票房大麦之必要条件好不?
现在早过了90年代那种靠演员名气扛票房的年代,如果资方连这点都看不清,还想着堆明星老套路的话,不如退出市场,免得劣币驱逐良币搞坏风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在我看来,游戏无论从搭载传播文化内涵的意义上,在可选题材的广度上,还是对视觉、听觉的美学要素的综合程度上,比之电视娱乐产品都毫不逊色甚至有所超越,再加上可以说是降维打击的互动性,游戏完全有资格成为替代“电视娱乐”的下一代主流娱乐产品。
斯皮尔伯格、诺兰、卡梅隆都很愿意给年轻人机会。超英电影的一系列主角,大部分在出演超英片之前的名气都不大。而我们的电影界呢?冯小刚《老炮儿》选一堆流量当配角,姜文《邪不胜正》选一个口音出戏的台湾流量当主角,《西游》这种大IP选吴亦凡当主角。这些大导演、大IP对自己就这么没有信心吗?不相信单凭自己和大IP的号召力就能争取到票房,非要在流量身上找自信?
有些中国导演倒是肯给新人机会,比如张艺谋,比如冯小刚的《芳华》。但这些导演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选出来的新人并未经过市场的考验,导致他们选出来的部分新人其实并没有观众缘,后续无法成为观众喜爱度高的演员,白白浪费了他们的大导影响力。而好莱坞大导选的年轻人,一般是已经在中小制作里成功过,在中小制作里证明了他们自己是有演技也有观众缘的。
说到底,培养明星也需要专业化,是电影工业化流程的一部分。而中国在这方面还远远不足。
为什么呢?因为之前几年,但凡大制作电影有年轻人的角色,都给了这些流量演。科班小生如果演电影,只能演小成本文艺片。小成本文艺片本身的受众有限,基本上都是票房不高,看的观众不多,科班小生无法积累大规模的观众缘和资历。所以科班小生只能去演电视剧,要不然在这行就干不下去了。
其实像《西游伏妖篇》这种电影,不找吴亦凡演就没票房了吗?怎么可能!《红海行动》不找黄景瑜演就没人看吗?怎么可能!换个演技好的小生,说不定票房还能更好。
所以,要是真的担忧断档,就要从现在开始,多给有演技、潜力高、观众缘好的科班小生演大制作的机会。刘昊然是怎么被大众认识的?陈思诚和王宝强带出来的。但这种老带新太少了。有限的机会,也来来去去就集中在那两三个人身上(老实说,还是在选择比较有流量的那两三个)。
电影业要自己培养年轻人!有演技又有观众缘的年轻演员,如果没人捧、没有出演大制作电影的机会,那也就没有被大众认识的机会。如果现在大制作电影的年轻角色还是选择流量,那么以后情况只会越来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