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林:我宣布电影青年男演员断档了

■ 本期轮值毒叔 

冷面笑酱·汪海林

500

500

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万水千山总是情,我是面瘫汪海林。

很久没有单独跟大家交流了,今天我在这儿向大家宣布一个事儿。就是中国电影的男演员,年轻男演员断档了。这是个事实,但这个事实大家只是隐约感觉到,最近我突出感觉到对于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很爆炸性的事情。

500

最近我在筹备一个电影,我们有找主演,实际上是个群像式的影片了,四到五个男演员,演大学生活。然后有一定的跨度,跨度有十几二十年左右,那么这个最好的情况下,我们演大学生不能就找大学生演。他有一个十年左右,十多年二十年的跨度的话,最好是找接近三十岁左右的演员。电影一般都是这样,三十岁左右他往下能够演大学生,往上还能够演现在的比如说中年人。

这种演员,我们一观察,发现国内断档了。什么叫断档?首先说是电影,能够扛票房的,又有演技的,几乎没有。有几个,我们就说目前三十岁到三十五岁这档最严重,年轻的男演员这一块,比如说电影演员,能扛票房的,现在就是易烊千玺,但是他不到三十岁,是二十多岁。

500

再往上一点,我们看了一下,有三个,一个是刘昊然,一个是欧豪,一个是杜江。这三个人的票房算起来都有将近100亿,确实是不错的。但是大家详细分析,主要是刘昊然问题不大,因为他是几个戏的主演,是唐探系列里边,他这100亿还是含金量比较高。那么欧豪和杜江,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些大片中的主要配角,或者说一些影片里边的单元部分的主角,真正的以他为主的、扛票房的影片,是几乎是没有的。但这已经是三个成绩最好的男演员,那么这之外,没有了。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剧这一块,我发了个微博,有很多人推荐这个演员那个演员,其中包括朱一龙等等,他们还主要是剧的演员。那么我们就要反思,这些年的问题是什么呢?是流量模式。特别是近五六年,出演员的时候主要出的都是年轻的流量男演员。

这些演员真正的到大荧幕去,之前我们看到鹿晗他是很好的流量演员,在剧各方面,商务这方面都是成绩很好,但是真正到了大银幕,他撑不起来,撑不起那个票房。鹿晗是比较典型的,那包括其他的像吴亦凡、李易峰这些都是我刚刚说的这个年龄段的演员,扛票房扛不起来。在国际上,我们说电影要说演员的话,主要是男演员在扛,也有很好票房的女演员。

我们国内也是,像周冬雨这些女演员还是有的,张子枫演技票房也都能扛。但是男演员,非常缺。我们去看美国的情况,有意思的是什么呢?大家去看片酬最高的前10名演员,巨石强森、小罗伯特唐尼这些都是70后、60后,基本上是70后、60后,他真正成熟期和能够扛大票房的都得40岁、45岁以上,是这样一个现象。

那么我们去看国内的男演员,像以前是葛优,葛优演《甲方乙方》成功以后,真正成为扛票房的一个男演员了。那一年他是四十岁,1997年他四十岁。那么我们目前能够扛票房的,比如说是黄渤、沈腾,这些都是四十岁往上的演员,或者四十岁差不多,真正进入到成熟期是四十岁以上。所以我们现在看四十岁往下的这一档演员,我们很担忧,他们在五年到八年以后,到底能不能扛起我们的票房?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下面是升级的问题。升级演员是很重要一件事,就是我们既然是商业电影,电影的工业化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明星制的发展,对于演员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500

大家会看到,香港电影整体处在一个衰败的一个过程。它原因很多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香港的演员断档了。当然我们知道,香港的演员很多,原来是从TVB的电视演员,后来转型做电影演员,后来能够扛起票房。当时很成熟的这一批能够有商业性的演员刘德华、周润发,包括后来这波就是张家辉、刘青云这些演员,之后年轻的演员没跟上来。

香港电影这个回归以后,没有完全找到自己的定位,大家就有很多分析了,就香港本土化叙事的衰败,跟这些都有关系。但是更重要一点,其中就包括他的演员断档了,男演员、女演员都包括。我们现在有票房的最年轻的香港演员是谁呢?还是谢霆锋,到谢霆锋后面是陈伟霆,陈伟霆其实只是说比别人强一些,那么他真正能不能扛票房呢?目前看还不能扛起来,所以我们内地的、国内的情况也是令人担忧。所以目前,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这个明星的培养机制,有一定的问题。

那么我也反思,就是我们包括剧组,我们现在依然在找演员的时候,还是在找目前所谓的知名度高的、流量高的年轻演员里,在这里面选。以前我们找演员还是去院团和三大院校,在那儿找。我觉得我们从一开始演员的选拔上来讲,就走偏了。因为你还是在流量明星中找,流量明星的整个基数,他的整体的表演水平,或者说他的从电影的要求来说,大多数是无法达到电影的表演要求的。

那么一开始选择的方向就是错的,还是希望回到我们原来电影的传统的创作模式去院团、去戏剧演员当中、去院校当中,去找那些优秀的人。而不是目前从流量出发去找那些演员,这也是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再一个也是给业界敲响了一个警钟。

我说的不是剧的演员,不是综艺的演员,说的是电影演员,电影演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除了电影以外,基本上不演别的,他以电影市场为主,那么也很少参加综艺,也不怎么参加电视节目,这是电影演员。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你要花钱才能看见他。好的电影演员是这样的,他会控制自己的曝光度,只有在电影宣发的时候,他会出现在电视上,平常控制他的曝光度。就是让你形成一个习惯,就是你花钱才能看见他,你想免费看是看不见的,你要看他要去电影院,这是电影演员,也是这个产业的特点。

500

所以在今天这个节目里面,也是呼吁我们整个行业要引起重视了。我们要看到香港的前车之鉴,包括台湾,台湾大家看到吗?年轻演员完全断档了,他不是断个五年八年,他是将近十几年。现在还是舒淇,能够扛票房就一个舒淇。原来有张震,张震这几年也不怎么出来了,就基本上没有了,扛不起来了。所以要引起重视了,也希望就这个问题大家多展开讨论,包括你认为会是将来十年能够给中国电影扛票房的30~40岁的男演员会是谁,请写在评论里。好,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热门评论 6

  • 我觉得汪编剧提出的要求太高了,我们现在年轻的,有演技的男演员还是有的,搜一搜10来个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汪编剧还要求要能扛票房。汪海林先生自己也说,目前我国男演员的成熟期大致在40岁左右,40岁以前原本就很难有在大型商业片上担任男主角的机会,没机会怎么去扛票房啊。甚至我觉得汪海林先生提出了过于苛刻的要求,他似乎还要求这些男演员是电影咖,也就把彭笠畅这位有演技,有票房,但是也演电视剧,也参加综艺的人给无视了。
    现在中国的电影圈,基本不可能有30岁左右能扛票房的纯电影咖的存在,因为中国目前文艺片和小成本独立影片非常缺乏,像王传君,章宇这种电影咖,也不可能在30岁左右出头,章宇到现在演技肯定没问题,但票房还是不能保证的。
  • 情场鬼见愁 浪得虚名的。。。。。
    找不到演员?每年那么多科班毕业演技也好的演员接班人都没人请。。。
    为什么要将‘扛票房’当成某位演员的标签?那些所谓百亿演员又有几个是因其本人才‘扛’下来的票房?
    明明是电影题材跟制作水平才是决定票房大麦之必要条件好不?
    现在早过了90年代那种靠演员名气扛票房的年代,如果资方连这点都看不清,还想着堆明星老套路的话,不如退出市场,免得劣币驱逐良币搞坏风气
  • 断档就断档了呗,影视娱乐大趋势上就会被游戏业替代,行业优质人才转游戏制作才是正确的选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在我看来,游戏无论从搭载传播文化内涵的意义上,在可选题材的广度上,还是对视觉、听觉的美学要素的综合程度上,比之电视娱乐产品都毫不逊色甚至有所超越,再加上可以说是降维打击的互动性,游戏完全有资格成为替代“电视娱乐”的下一代主流娱乐产品。

  • 美国电影界也出现巨星断档的局面,但还是比我们要好很多。各个年龄层都不缺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影演员。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大导演、大IP肯捧年轻人。
    斯皮尔伯格、诺兰、卡梅隆都很愿意给年轻人机会。超英电影的一系列主角,大部分在出演超英片之前的名气都不大。而我们的电影界呢?冯小刚《老炮儿》选一堆流量当配角,姜文《邪不胜正》选一个口音出戏的台湾流量当主角,《西游》这种大IP选吴亦凡当主角。这些大导演、大IP对自己就这么没有信心吗?不相信单凭自己和大IP的号召力就能争取到票房,非要在流量身上找自信?
    有些中国导演倒是肯给新人机会,比如张艺谋,比如冯小刚的《芳华》。但这些导演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选出来的新人并未经过市场的考验,导致他们选出来的部分新人其实并没有观众缘,后续无法成为观众喜爱度高的演员,白白浪费了他们的大导影响力。而好莱坞大导选的年轻人,一般是已经在中小制作里成功过,在中小制作里证明了他们自己是有演技也有观众缘的。
    说到底,培养明星也需要专业化,是电影工业化流程的一部分。而中国在这方面还远远不足。
  • 现在30岁左右,电影票房上有点成绩的,就是黄景瑜、欧豪、鹿晗、吴亦凡、肖战、杨洋这几个。这几个无一例外,都不是科班出身的。要不然就是唱跳偶像出身,要不然就是靠耽改剧走红的非科班。

    为什么呢?因为之前几年,但凡大制作电影有年轻人的角色,都给了这些流量演。科班小生如果演电影,只能演小成本文艺片。小成本文艺片本身的受众有限,基本上都是票房不高,看的观众不多,科班小生无法积累大规模的观众缘和资历。所以科班小生只能去演电视剧,要不然在这行就干不下去了。

    其实像《西游伏妖篇》这种电影,不找吴亦凡演就没票房了吗?怎么可能!《红海行动》不找黄景瑜演就没人看吗?怎么可能!换个演技好的小生,说不定票房还能更好。

    所以,要是真的担忧断档,就要从现在开始,多给有演技、潜力高、观众缘好的科班小生演大制作的机会。刘昊然是怎么被大众认识的?陈思诚和王宝强带出来的。但这种老带新太少了。有限的机会,也来来去去就集中在那两三个人身上(老实说,还是在选择比较有流量的那两三个)。

    电影业要自己培养年轻人!有演技又有观众缘的年轻演员,如果没人捧、没有出演大制作电影的机会,那也就没有被大众认识的机会。如果现在大制作电影的年轻角色还是选择流量,那么以后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 我觉得是编剧断档了,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硬是整不出好故事~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09
最热 最早 最新

  • 我要陈疑
    纯靠电影吃饭,演员要去喝西北风了!
    汪导算算大账就能知道,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一年票房也就那些,还得切一块给好莱坞,而演员那个金字塔你没有大的底座,根本出不了上方的塔尖,现在的底座是大部分就是靠着电视剧、综艺养着的,没有汪导看不起的这两样,纯靠电影的产出,根本就出不了巨星了!
    流量怎么了?流量的出现说明在此之前,中国明星特别是男明星的质量和数量根本就没有满足大家的需求,以至于那么多小女生去喜欢韩国日本的流量,是资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投入金钱,训练发掘了一批在电视剧综艺里混得脸熟的演员,无论好坏,你电影没出什么力,你电影是直接拿别人的果实过来用,还嫌弃人家的东西不好,不合你的心意。
    说句不好听的,纯靠电影能捧红几个人了?有几个演员能靠电影让大家记住的演员?
    流量的对面无非就是科班,但什么都讲科班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垄断。
    流量的出现体现的是资本的力量,如果它太过强大,我们需要有力量去打破资本对个体的控制和操弄,改变金钱至上的捧红机制,回归最本真的质量评价体系,但毕竟资本提供了除学校院校之外的一种途径,也打破了类似于汪导这样的学院派对评价标准的垄断,给了一些进入不了学院的孩子以一种可能性,给了他们一起面对观众的机会,对于行业来说,资本是双刃剑,它既体现了行业的不成熟,也体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只看我们怎么用好它!
    没有细致打磨,没有生活阅历,演员的演技是很难提高的,而现在电影市场的总量不足以支撑一整个演员的金字塔,这种市场的局限,注定它不可能提供那么多的机会,所以电影能从剧和综艺中挑选比较现成的人过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该偷着乐了,得了便宜还卖乖是行不通的!
    开篇就错了,汪海林不是导演。
  • 这个下面好搞笑啊 就剩粉丝在这吹比了
  • 天光云影 加强思维的逻辑训练,破开运用逻辑谬误狡辩的迷雾
    再任由资本瞎搞流量,什么演员也培养不出来,除非像好莱坞那样用IP取代演员(漫威),弱化演员的存在感。但是我们的资本对IP也是瞎搞……
  • 纯靠电影吃饭,演员要去喝西北风了!
    汪导算算大账就能知道,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一年票房也就那些,还得切一块给好莱坞,而演员那个金字塔你没有大的底座,根本出不了上方的塔尖,现在的底座是大部分就是靠着电视剧、综艺养着的,没有汪导看不起的这两样,纯靠电影的产出,根本就出不了巨星了!
    流量怎么了?流量的出现说明在此之前,中国明星特别是男明星的质量和数量根本就没有满足大家的需求,以至于那么多小女生去喜欢韩国日本的流量,是资本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投入金钱,训练发掘了一批在电视剧综艺里混得脸熟的演员,无论好坏,你电影没出什么力,你电影是直接拿别人的果实过来用,还嫌弃人家的东西不好,不合你的心意。
    说句不好听的,纯靠电影能捧红几个人了?有几个演员能靠电影让大家记住的演员?
    流量的对面无非就是科班,但什么都讲科班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垄断。
    流量的出现体现的是资本的力量,如果它太过强大,我们需要有力量去打破资本对个体的控制和操弄,改变金钱至上的捧红机制,回归最本真的质量评价体系,但毕竟资本提供了除学校院校之外的一种途径,也打破了类似于汪导这样的学院派对评价标准的垄断,给了一些进入不了学院的孩子以一种可能性,给了他们一起面对观众的机会,对于行业来说,资本是双刃剑,它既体现了行业的不成熟,也体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只看我们怎么用好它!
    没有细致打磨,没有生活阅历,演员的演技是很难提高的,而现在电影市场的总量不足以支撑一整个演员的金字塔,这种市场的局限,注定它不可能提供那么多的机会,所以电影能从剧和综艺中挑选比较现成的人过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就该偷着乐了,得了便宜还卖乖是行不通的!
  • 不是青年男演员断档,而是优秀电影题材断档了。你不提供最佳的平台,各路英雄如何能够崭露头角?
  • 影视工业化以后,一个无法控制的现象就是摊子越来越大了,需要的投资更多,投资方就更多,涉及的人员部门也更多,不可避免的,有发言权的也越来越多,结果就是拍一部片子不但越来越难,也越来越难以被导演或者制片等少数人简单拍板把握,沟通成本越来越高,个性越来越少,效率越来越低。以目前的体制运作,感觉是越来越没劲了,大家还是玩玩游戏啥的吧。
  • 八云玖夜
    断档就断档了呗,影视娱乐大趋势上就会被游戏业替代,行业优质人才转游戏制作才是正确的选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娱乐。在我看来,游戏无论从搭载传播文化内涵的意义上,在可选题材的广度上,还是对视觉、听觉的美学要素的综合程度上,比之电视娱乐产品都毫不逊色甚至有所超越,再加上可以说是降维打击的互动性,游戏完全有资格成为替代“电视娱乐”的下一代主流娱乐产品。

    文娱被某鹅垄断后就注定断档,游戏圈反而还没到垄断的程度罢了,等真的也被垄断了,啥都要断档。
  • 观察者网用户_20066 肖战如美国在观察者网只能负面不能正面吗?
    汪老湿现在除了刷存在感还会什么?失业好久了吧?
  • 我觉得汪编剧提出的要求太高了,我们现在年轻的,有演技的男演员还是有的,搜一搜10来个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汪编剧还要求要能扛票房。汪海林先生自己也说,目前我国男演员的成熟期大致在40岁左右,40岁以前原本就很难有在大型商业片上担任男主角的机会,没机会怎么去扛票房啊。甚至我觉得汪海林先生提出了过于苛刻的要求,他似乎还要求这些男演员是电影咖,也就把彭笠畅这位有演技,有票房,但是也演电视剧,也参加综艺的人给无视了。
    现在中国的电影圈,基本不可能有30岁左右能扛票房的纯电影咖的存在,因为中国目前文艺片和小成本独立影片非常缺乏,像王传君,章宇这种电影咖,也不可能在30岁左右出头,章宇到现在演技肯定没问题,但票房还是不能保证的。
  • 未央永夜
    我觉得是编剧断档了,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硬是整不出好故事~
          我赞成,我真的看太多小白电影,电视剧,已经无力吐槽了,现在身边好多朋友就是因为现在的电视剧、电影剧情已经跟不上现代人的三观,节奏,所以几乎不看电影、电视剧了。实在不明白男主、女主在面对坏人时哪里来的那么多好心,那么多的犹豫不决,以致于害死自己身边追随的人。
  • 张世瑞 愤怒的“六零后”
    还嫌不够热闹?总有人在哗众取宠、人为制造各种社会焦虑,“我宣布电影青年男演员断档了!你凭什么宣布?你又有什么资格宣布这件事!“风物长宜放眼量”,即使如你所说,内地断档了!但两岸三地男演员状况你都了解吗?
  • yintai
    现在30岁左右,电影票房上有点成绩的,就是黄景瑜、欧豪、鹿晗、吴亦凡、肖战、杨洋这几个。这几个无一例外,都不是科班出身的。要不然就是唱跳偶像出身,要不然就是靠耽改剧走红的非科班。

    为什么呢?因为之前几年,但凡大制作电影有年轻人的角色,都给了这些流量演。科班小生如果演电影,只能演小成本文艺片。小成本文艺片本身的受众有限,基本上都是票房不高,看的观众不多,科班小生无法积累大规模的观众缘和资历。所以科班小生只能去演电视剧,要不然在这行就干不下去了。

    其实像《西游伏妖篇》这种电影,不找吴亦凡演就没票房了吗?怎么可能!《红海行动》不找黄景瑜演就没人看吗?怎么可能!换个演技好的小生,说不定票房还能更好。

    所以,要是真的担忧断档,就要从现在开始,多给有演技、潜力高、观众缘好的科班小生演大制作的机会。刘昊然是怎么被大众认识的?陈思诚和王宝强带出来的。但这种老带新太少了。有限的机会,也来来去去就集中在那两三个人身上(老实说,还是在选择比较有流量的那两三个)。

    电影业要自己培养年轻人!有演技又有观众缘的年轻演员,如果没人捧、没有出演大制作电影的机会,那也就没有被大众认识的机会。如果现在大制作电影的年轻角色还是选择流量,那么以后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你这是按照拍电影的道理看问题,但资方投钱是为了拍电影吗?这些小鲜肉本来就是洗钱工具,它们的薪资水平是靠资方控制的饭圈吹捧来背书的,如果今后资方真的认真投资拍片,那就会找真正的演员,不会再浪费资金雇饭圈,而没有实力的鲜肉立刻被市场淘汰。你啥时看到饭圈衰落了,啥时就是真正在搞影视艺术了。
  • 未央永夜
    我觉得是编剧断档了,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硬是整不出好故事~
    你这话说的,完全错啦,不是编剧的锅,主要是资本那边要作妖,资本要给演员各种加戏,各种改剧本,到后来剧本就该得面目全非,和原本的剧本就完全是两个剧本了,看看斗破苍穹改的什么样子了还有各种大ip,说到底不是编剧的原因,要怪就怪资本喜欢作妖。
  • 善言无瑕
    29岁的章宇,《我不是药神》里的黄毛,《大象席地而坐》里的于城,演技在20-30岁男演员群体里算是出类拔萃的。
    还要流量哦
  • 就作为男性,易烊千玺我是真喜欢,题外话我还喜欢范伟,内地确实很难想到哪位又流量又担当,台湾我觉得彭于晏是妥妥的
  • 快餐式地消费,媒体极力宣传包装引导,让民众根本无法品出其人的真实职业水平,当民众反应过来发现的就是一堆垃圾时,其团体利益早就赚的盆满钵满了,至于后续谁在乎呢,反正钱已经赚到,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 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是自然熟,绿色有机的果子好吃呢,还是加了激素,催熟的果子好吃?答案一定见仁见智,但是我会觉得自然熟的好吃。
  • ocean杨
    演员断档?男演员断档?那就断呗!
    只要科技不断档,只要军工不断档,
    只要种花家实力不断档。
    娘炮,还是日本的好!
    我们要真炮!
    文化阵地你不占领,就会被敌人占领。
  • 全部楼层
    第七精神病院院长
    直说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游戏有连续性,需要观众自身对游戏有了解和熟悉,从角色到技能甚至到黑话,这是需要长期时间投入的。能够有闲有钱持续投入游戏的终究是少数。而电影,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哪怕是系列,也只需要每年两三个小时。这种门槛的差距就意味着电影受众更广
    那说明你对游戏的理解过于片面了。游戏跟影视娱乐一样,也是有不同类型的。按玩法类型划分就不说了,单说游戏时长,从可以玩几百几千小时的MMO到几十上百小时的大型单机再到一局几十分钟的MOBA,再往下还有一局十几分钟的STG,你如果连十几分钟都没法完整拿出来,还有各类主打碎片时间利用的手游。

    恰恰是受限于时间要素及表现形式,导致电视电影题材与内容难以脱离现实要素,比之游戏绝对可以说是“创新”不足。
  • &&望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个人觉得,一个演员的出名,是一个幕前幕后所有工作人员的心血而形成的,这个演员就是一个核心的道具而已,所以,这个演员后面所有因此带来的持续附加值,都应有所有工作人员持续好处。而不是这个演员独自拥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