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关键因素——决胜中美竞争系列(2)

同志们好。我们在上一期文章中说到,中美之间的竞争,战略制高点是高端制造业。谁控制了高端制造业,谁就能决定世界范围内的分工体系,进而通过剪刀差从国际贸易中获利。既然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作为中国人,我们只能思考如何赢得这场竞争。等效命题就是,中国应当如何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尽快实现对美国的追赶和超越。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一方面,我们要坚定意志,相信中国人自己的能力。放在世界范围内看,中国人非常聪明,也非常勤劳。走了智慧加勤劳,西方人能造出来的东西,中国人想想办法,当然也能造出来。半个世纪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中国尚且能够搞成两弹一星。现在中国的科技呈现加速度发展,许多历史上被西方国家垄断的技术领域,一个接一个被中国攻克。例如,挖隧道的盾构机,高速列车,全球定位系统,等等。一定要坚信,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只有西方人能造、而中国人永远造不出来的。

另一方面,我们要正视中国和美国在高端制造业的差距。正如毛主席所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尽管美国在特朗普的折腾下,国力已经出现了衰退的趋势,但是美国现在仍然占据高端制造业的制高点。在航空航天,芯片制造,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美国凭借历史形成的技术积淀,仍然对中国构成压倒性的优势。假如美国在这些领域停止发展,中国上且需要5到10年时间才能完全赶上美国现有的技术水平。更何况,上述假设是不成立的,美国的波音、洛克希德马丁、通用电气,英特尔等高端制造业企业,从未停止自己的研发步伐,人家也在前进好吧?

所以,在微观上,中国有必要研究在高端制造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与美国的具体差距。特别是要弄清楚,我们仍然有哪些不能做到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对症下药。在宏观上,中国有必要制订一些战略规划,为发展高端制造业提供最好的条件。在这一点上,我们还真有必要认真借鉴美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该学就得学。

我认为最值得研究和学习的案例就是美国的硅谷。从地理上说,硅谷指的是旧金山湾区的西部和南部。可以说这是世界范围高科技企业最密集的地区。大家耳熟能详的许多顶级科技企业,如谷歌、苹果、思科、英特尔,AMD,基因泰克、吉利德医学等等,总部都设在硅谷。硅谷不仅有大型企业,而且还有数以千计的高科技创业公司,涵盖软件开发、大数据、精密仪器、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毫不夸张地说,硅谷是世界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该地区2019年的GDP达到了2750亿美元。

最近几年,我经常去硅谷出差,与硅谷的高科技企业打过很多交道。我从这些经历中总结出一些重要规律。硅谷高端制造业的崛起,得益于以下几方面重要因素的协同作用:充裕的高层次人才;充足的资本注入;成熟的技术孵化环境;

接下来,咱们挨个掰开说一说。

发展高端制造业,最重要的是建立研发团队,这就需要高层次人才的供给。人类的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人才是第一性的。如果没有高层次人才组成的团队,就算有再多的资本也不可能把高端制造业发展起来。海湾国家的王室土豪们,够有钱的吧?可是海湾国家没有一个具有像样的工业体系。王室土豪就算想买个小游艇,都得跑到西方国家来订货,直到现在连基础的制造业都没有,还说什么高端制造业啊?

发展高端制造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是两个概念。普通劳动力的培养周期相对较短。比如,耳熟能详的蓝翔技校,挖掘机综合班2个多月就可以毕业,烹饪综合班3个月,按照行政主厨培养的烹饪高级班,学制是3年。然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周期要长得多,即使按照最顺利的情况来推算,本科毕业直接读博士,也需要至少九年的时间才能毕业。然而,对于高科技领域的研发岗位而言,博士也就是刚刚入门。例如,位于硅谷的著名生物制药企业基因泰克,拥有上万名雇员。在基因泰克的研发团队中,高级研究助理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80%拥有博士学位,而科学家、资深科学家以上的职位,斯坦福大学、哈佛医学院等名校毕业的博士、博士后,比比皆是。高科技研发拼的是有创造力的头脑,而不是出蛮力。在关键的研发岗位上,十个本科生也顶不了一个博士。因此,一个地区要想发展高端制造业,必须拥有高层次人才供给。而高层次人才的最佳来源就是当地的研究型大学。

以硅谷为例,方圆150公里以内的研究型大学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正是这些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为整个硅谷地区提供了充裕的高层次人才供给,企业只要有预算就能招到合适的人选。中国现阶段不缺普通劳动力,但是高层次人才仍然是稀缺的。

咱们中国人常说,做大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坐拥一流高校的城市,在发展高端制造业这方面,首先就占了一个“人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满足了合肥市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各方面需求。合肥重点发展的高端制造业包括,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凝聚态物理和电子工程、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恰好与这些高端制造业的方向对应。所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经成为合肥市取之不尽的人才宝库,博士和硕士毕业生有25%以上选择留下来发展。相比之下,郑州和南昌这两个省会城市的发展潜力就不如合肥。因为他们发展高端制造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不能从本地产生。

发展高端制造业也需要充足的资本注入。在这一点上,我国长三角地区和硅谷是有可比性的,各种投资机构都高度活跃,使得高科技企业可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注入,迅速推进研发占领市场。硅谷的投资机构活跃到什么程度呢?人家都已经上赶着渗透到孵化器和大学里面去了。硅谷的诸多孵化器,加上斯坦福等研究型大学,都会定期举办宣讲和路演活动,每次活动都会有许多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出席。他们只要看到合适的项目就主动抛个绣球。现实中优秀的项目总是稀缺的,聪明的投资人总是在一天到晚不断地选择项目。

缺乏资本注入,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国东北老工业区,城市化率很高,人均受教育年限也高于全国许多省份的水平。而且东北还有一批质量相当不错的研究型大学,例如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等。然而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区的发展并不顺利。东北老工业区原本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但是开枝散叶的高端制造业项目却很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营商环境与华东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导致吸引外部资本的能力极差。投资圈甚至有“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一说法。缺乏资本注入,直接制约了东北老工业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整个东北都拿不出几个像样的半导体和生物医药的项目来。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研究型培养出来的理工科硕士、博士,有很高的比例流向了外地,因为本地的产业结构根本就不足以吸纳这些高层次人才。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发展高端制造业还需要成熟的技术孵化环境。一个技术从产生雏形到实现商业化应用,客观上需要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技术孵化。硅谷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有很多得益于当地的技术孵化环境。斯坦福大学其实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技术输出,我将这种模式总结为斯坦福模式:大学里面的导师开发出一些有前景的技术雏形,然后和一个运营团队对接。有时候这个运营团队甚至是导师的得意弟子。接下来,导师专心制造知识产权做技术输出,运营团队负责创业公司的融资、管理、生产和技术变现。

硅谷当地还有许多高水平的孵化器,为创业企业解决许多后顾之忧,甚至帮助创业公司与合适的投资方对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套成熟的技术孵化体系,将新技术商业化应用的时间压到最短。光是斯坦福一所大学,由技术输出衍生出来的商业项目,每年数以百计。最早的谷歌搜索引擎,就是几个斯坦福出来的人捣鼓出来的。

500

总结一下,硅谷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一些成功经验,同样适用于中国。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关键要素包括:充裕的高层次人才;充足的资本注入;成熟的技术孵化环境;

我们在以后几期内容中,将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配置这些关键要素,有效地助力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