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过7个安全座椅,1500元以上的就是智商税了,座椅需要根据年龄换
【本文来自《儿童座椅,救命神器or智商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两孩,买过七个安全座椅。小车配了两个,但使用频率不高,全家出行都是大车,因此真正派上用途的只有五个。经过多年使用,对安全座椅的认知越来越清晰,经济上也不富裕,因此越买越便宜(从双十一5000元降为活动价不到500元)。
第一,儿童坐车一定要坐安全座椅!从出生就坐,基本都会习惯甚至喜欢上安全座椅,没有安全座椅睡不着,呵呵。实在适应不了的,重买一款就是了,那么多品牌和型号。
第二,高于人民币一千五百元的安全座椅就真是智商税啦!其实安全座椅主要就起固定和缓冲作用,科技算不上高精尖、结构非常简单、材料也算不上高级,如果四五百的产品都做不好中国就不配叫世界工厂。
我把智商税的门槛定得高了两倍,一方面是我非技术人员,真不知道还有那些科技含量高的地方可以增加成本,抛高点总是好的。另一方面,多数人只有一个娃娃,没买过,没经验,买贵点放心些,商家也多挣点好支持行业发展。
另外,还有人觉得自己和自己的娃命贵些,得用贵的东西,这也是正常心里需求。我的娃生得贱,经常抢最便宜的那款座椅。
第三,安全座椅真的需要根据年龄换!不能一次性买所谓9月-12岁甚至0-12岁的,经济允许分三次买(0-9月,9月-3岁,3-12岁),抠点就分两次买(0-3岁,3-12岁)。
第四,3-12岁的,买分体式很棒!尤其是商务车,很好用!3-6岁当座椅用,7-12岁当安全增高座垫用,分体式孩子睡着后,把座椅放平不要太爽了,哈哈哈。现在老大同年龄中体型偏大,已经用不了五点式了,直接使用了安全带。
等他7岁,准备把安全座椅后背拆掉当坐垫使用。我买的就是分体式,可以无极升降后背,在第二排座椅方平后,孩子几乎可以躺平。躺平,长途旅行真的很好。有时为了多玩一天,返程为赶路跑过一天十四小时以上高速。只要座椅调到孩子喜欢的角度,真的让人省心,到点吃、喝、拉、撒,2-6岁的两个娃很少在车上吵闹。
第五,硬接口是刚需!尤其对5座轿车,往往家里只有一辆车,根据不同用途需要拆装安全座椅。6-7座也推荐硬接口,至少打扫卫生和拆洗安全座椅方便(谁能保证孩子不尿点尿、撒点饼干饮料什么的呢)。
第六,非硬接口还是需要两种以上固定方式,硬接口其实一种就够了,稳妥起见就也两种以上吧。非硬接口我也买过,真是固定不太好。拉太紧吧,是在难为自己,每次安装都满头大汗,略微松一点就是安全隐患。
去查一下国内的CRS的安全座椅碰撞测试结果有这么难?哪怕C-NCAP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官网上找个测试结果的表格,不比自己瞎琢磨有底?
现实情况是达标的很少有千元以下的。当然,千元以上不达标的也不少。根据需求做取舍就是了。
至于价格,无论什么商品都有低中高产品线,你觉得智商税是因为你觉得这个东西再贵,边际效应就递减了,这没什么问题。但没必要诋毁那些愿意为了孩子安全大投入的人。
人家几万块砸在孩子安全上又怎样?你又知道别人的需求了?很多人只是花钱买个安心。更多人就是为了满足“给孩子最好的”的心理满足。我个人觉得没啥好诋毁的,甚至有点羡慕(财务自由就是买东西根本不考虑多少钱)
智商税在这里更适合“花了钱但其实根本不安全反而是自欺欺人”的人,基本上非硬接口的安全座椅大概率都不安全,完全不推荐。至少我看的测试结果,哪怕3000+的安全座椅,只要是非接口的,分数都是不行。
查一下自己的安全座椅有没有参加测试,或者至少有没有3C质量认证。欧洲的ADAC,OAMTIC认测试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说白了安全设备,要么凭数据选性价比。要么凭钱买规格和低错率。
凭感觉才是最危险的。
这个行业目前并没有太规范,伪劣产品太多了。至于事故,出了事故新闻还会报一下安全座椅品牌还是怎么?没安全座椅小孩抱着出事的反正是一大堆。
顺便说下 儿童安全座椅已经被列入上海的交通法。4岁以下没有装或者没有正确使用属于违法。罚款+最高扣三个月驾照。12岁以下不能坐副驾。
当时选座椅的判断标准:座椅的最大容积,可以适合5岁左右的儿童,有各种厚薄的衬垫,可以适合0-4岁的不同体型;座椅可以滑动放倒竖起,以适合小龄儿童的坐-睡转换;椅套、衬垫可以拆洗;结构稳定坚固,五点式安全带。最终选择了一个英国的儿童用品品牌,产地好像是意大利,质量非常好,五年多弃用时,只有椅套扶手位置有个很小的破洞,猜测是小孩无聊时用手指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