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自助餐还想打包的浙江夫妇为何显得很滑稽?
作者丨枫叶君
来源丨枫叶君评(fengyejunping)
6月14日,一对夫妇在浙江绍兴一家自助餐厅用餐后,因欲将剩余菜品打包被拒绝,并与餐厅工作人员发生争执,期间女子称,他们是不想浪费,才要想打包的。
从网传视频看,餐厅工作人员开始耐心解释,双方协商未果后发生争执。男子表示,自己刚刚没有吃牛排,都在陪孩子,说,“我在这里打包有问题吗”。男子后情绪激动,说要将饭菜全部倒掉。女子对丈夫不满地说:“你有毛病啊,浪费食物了知不知道,我们打包本来就是不想浪费食物。”
事件就这么简单。自助餐厅总的说不允许打包,这是规矩,有些店家还有限制,多拿却吃不了造成浪费的,要被罚款。或许有店家允许顾客交钱带走少量没吃完的食物,但从本事件看,店家显然没有此规定,同时,这对夫妇也不想是愿意交钱再带走盘中剩餐的意思。
在评论中,多数网友认为,这对夫妇还是想占便宜。不过也有网友认为,顾客打包并没有错,本身就是不想浪费,如果餐厅回头把顾客吃不完的东西倒掉,这不也是一种浪费吗?
其实,顾客是否想占便宜,店家自己倒掉是不是浪费,这都不是很重要。关键中的关键是,想带走剩余食物的夫妇到底说了什么?还有,为什么有些网友会认为这对夫妇的说辞还挺有道理的?因为,逻辑本身要比几十块钱重要得多。
”不该浪费食物”,这可是杆大旗,“浪费可耻”,“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这中国人谁不知道?想当初国家穷的时候,三尺肠子饿着二尺半的国人比比皆是,咱不也就是这些年才像细嗓子张也唱的那样改革开放富起来吗?所以,“不该浪费食物”在行为道德方面显然具有“利器”的属性。
可是,“浪费粮食”和你要带走的剩余食物有什么关系?因为你已经关心到别人的食物了,即便是剩余的食物。自助餐厅的规矩大家都知道,吃了是你的,剩在盘子里的就是店家的,哪怕已经看上去已经很狼藉了。杜绝浪费的最好办法是吃完再拿、能吃多少吃多少,而不是拿到盘子中吃,没吃完带回家,然后回家去“节约食物”。
没错,从顾客盘中收回的食物不能再食用,即便倒掉看上去也是一种浪费,但这也是必须,因为除了浪费问题,还有健康问题。所以,盘中剩下的食物是属于餐厅的,即使马上就要倒入泔水桶,这也是店家的事情。像某些网友那样,以所谓的“也是浪费”为由去为这对夫妇辩护,是没有道理的。
这对夫妇的滑稽本质上并不在于他们明摆着想占小便宜却口中振振有词,关键是,它又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子,那就是在很多中国人身上广泛存在的辩论中的逻辑问题。此问题对这些人来说其实是至宝,因为无论是生活小事,还是国际大事,他们在辩论时,总是先在前面提一个无可辩驳的理由,就像上面的“不该浪费食物”,然后就直奔自己想要的结论,强行嫁接。于是,他们自己的正确就被“证明”了。
这本身是明显的逻辑错误,但却让很多中国人感觉很爽,因为公理性的东西很多,如果真要不管不顾,总把这些拿出来当成和人辩论的挡箭牌和假前提,那么自己就真的有了金钟罩铁布衫了,不管是国内国外,基本上可以做到刀枪不入了。这种事情我们看到太多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各种大小论战中,我们总能看到有些人是“不可战胜”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就是在前面摆一个无比正确的前提,然后就强行说,这个前提就可以直接导出他想要的结论。
在上面的事件中,浙江那对夫妇想要的就是,剩餐让我拿走,那就是”不浪费食物“,如果不让,那你就是浪费食物。我不想浪费食物,你想,那不就是你错了我对了吗?
我曾在加拿大超市中见到这样的场景:在卖鲜玉米的货架前,很多人在买,唯有中国大妈一边挑一边把绿色带须的叶子往下剥。其实店家已经在旁边立了小牌子,而且在英文下面特意加上中文”请勿剥叶”。可是,几位中国大妈依然很认真地剥,剥得差不多干净了,才放进购物篮里。其间有店员过来规劝,大妈态度很和蔼,要么说“这叶子有分量”,要么说“这叶子回去也不能吃呀”,却从没有人说,哦,不能剥叶子啊?其实,那牌子明显得很,任何人都能看到。
事情虽然小,但是已足以展现大妈们的功力了,因为她们所说的句句是真理。连叶子带玉米称总比只称玉米重,这是无可辩驳的吧?有吃玉米的,可谁见过啃玉米叶的?这也是无可辩驳的吧?所以,在大妈看来,既然带上叶子玉米将“无可辩驳”地更重,玉米叶带回家也“无可辩驳”地无法食用,那么,我往下剥叶子只要光溜溜的鲜玉米,那就对了。
仅仅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很多中国大妈还是“不可驳倒”的呢,并且,她们并非孤军,而不过是掌握了这一“技巧”的中国人中的一部分。
殊不知,这套很多国人熟悉且屡试不爽的打法,在外人看来是非常可笑的,因为人家在准备带走食物的时候,首先不是想“浪费”问题,而是想,店家有何规定?如果没吃进肚里,仅仅是在自助餐店家的盘子里,这些剩菜还是我的吗?我有权拿走吗?人家在买玉米的时候,不会在乎玉米叶会占去多少分量和回家无法食用的问题,而是先看到那块牌子,店家已有提示:请勿剥叶。于是,不会出现与自助餐店家争执,更不会被超市店员送上鄙夷的白眼。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套所谓的辩论技巧,不只属于市井人物,也见于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简言之,既然它已成为一种方法,一种所谓的真理在手正义在胸,那么,你就挡不住那些实际站不住脚但又想证明自己无比正确的人去乐此不疲地用它。的确,他们使用得很娴熟,也得了很多便宜卖了很多乖,但是,在明眼人看来,他们不仅不正确、不高大上、不光明磊落,而且还显得很不自信。这种人,在民间有个专有名称,叫“滚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