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毛不易同门出道,如今一个火遍乐坛,一个无人问津
提到偶像,大家都有怎么样的评价?
有颜值、没才艺;有流量、没作品;靠人设圈粉?
这些现象也许存在,但绝对片面。
近些年来,一些选拔偶像的综艺,更加关注选手业务能力了。
有的vocal实力过人、有的玩得一手好乐器、有的创作力一流...
果酱君也为大家介绍过不少实力偶像选手。
今天再为大家安利一位宝藏歌手——廖俊涛。
相比于“偶像”这个称号,我更愿意叫他“唱作人”。
他参加过两次《明日之子》,一次是2017年,一次是2020年。
两次参赛,他用一首首原创作品,令台上、台下的观众心悦诚服。
薛之谦曾说过一句话:乐坛以后肯定有他的位置。
作为与毛不易同期、同台出道的选手,他的实力和才华不容小觑。
但四年过去了,毛不易成了享誉乐坛的才子,而廖俊涛仍不温不火,鲜有热搜。
除了一声叹息,我们似乎也找不到更合适的情绪了。
1
一个安静的午后,我听完了廖俊涛大多数歌。
最大感受是,他的音乐给我一种悠久、漫长的思考。
歌的主题大多聚焦于生活,以及人生思考,没有太多情情爱爱。
这是他与诸多流行歌手最大的区别。
保持清醒很难,保持思考更难。
廖俊涛在一个千万人关注的名利场,却能清醒地思考,非常难得。
上一季《明日之子》依稀记得他带来的精彩live现场。
我印象最深,也最喜欢的一首歌是《瓶与抛光者》。
乍一看歌名,很多人都困惑不已,不晓其意。
瓶是工艺品,它从窑房里出来,需要匠人的雕刻、绘画;
抛光者正是这样的匠人,将一个普通的器皿打造成艺术。
在我看来,“瓶”和“抛光者”都是他自己。
“瓶与抛光者”其实是一个人自我打磨,自我进化的过程。
第一段歌词,有廖俊涛对自己的总结:
原谅我成为不了伟大的人
扛着被矫枉过正后的灵魂
快腐烂透底的青春
漫无目的一生
他放低姿态,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平凡。
这里的“不伟大”,并不是谦逊的态度,而是坚定地不妥协。
我们常说的“成长”,其实就是不停的矛盾,不断地拧巴。
有的人屈服了,功成名就站在高处。
也有人没将就,在无人问津的地方开出花。
怎么选择,都没有错。
廖俊涛选择了后者,一句“原谅我成为不了讨喜的人”可以看出他不想迎合大众和主流,只愿取悦自己。
廖俊涛以“瓶”喻己,用极具诗意的表达,向听众袒露一个真实的自己。
这首歌让我想起了毛不易的《像我这样的人》。
两首都有借歌传情之意,毛不易是一种不甘,廖俊涛则是一种释然。
《像我这样的人》只听一遍,就能被歌中诉说的现实击溃内心。
《瓶与抛光者》需要反复聆听,才能感受到一份悲悯的深沉。
2
2017年夏天,廖俊涛背着一把吉他,闯进了大众视线。
一首原创《谁》,让导师席上的薛之谦和苏运莹侧目。
这个作品当年播出即大热,短短几天视频点击量超过了1000万。
《谁》,由几个发自内心的质问组成。
我是谁?你是谁?你眼里我是谁?
表面来看,这是一个爱与被爱的故事。
我是一个困惑的人,你是一个绝情的人,你希望我变成其他人。
细细看来,它又不只是一个爱情故事。
歌里没太多“爱情故事”表述,而是试图探寻爱的阴暗面,有一段歌词真实且扎心:
爱的多人总先变虚伪
爱总让我掉虚伪的眼泪
廖俊涛编曲干净、明朗,没有太复杂的元素,《谁》即是代表作。
一把吉他铺垫,旋律也是那种小清新调调,可这样一首简单的歌,却涵盖廖俊涛对人类情感的深层思索。
再推荐廖俊涛2019年的一张专辑《咬掉半口的苹果》。
《苹果》以“农夫与蛇”典故,讲述了感情里的尔虞我诈;
《无言以说》强大的渲染力,将他的温柔刻画的淋漓尽致;
《死无对证》一段吉他show,让人头皮发麻。
抛开思想性,他的技术也足够硬,行云流水般编曲,塑造出梦幻意境令人欲罢不能。
古典、爵士、后摇...这些风格都在他作品里得以体现,廖俊涛保持思想性的同时,也没有抛弃音乐性。
动听与耐听之间,他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平衡点。
3
经常看到有人说:“华语乐坛在走下坡路,上辈人的辉煌难以延续。”
我其实不赞同这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辉煌,音乐不需要延续,而需要探索。
每每看到像廖俊涛这般年轻的歌手,他们用一首首歌表达自我,探寻未来时,我更坚信自己的观点。
也许他迎合市场,迎合大众,写两首腻歪、洗脑的情歌,更容易出名。
也许他多卖弄人设,走一波营销路子,更容易增大曝光率。
可是,那是他选择音乐的初心吗?
其实他的歌词,已经表明了他的选择。
“我保留最后的诚恳,吻在你的瓶身,与你共存。”
两季《明日之子》,导师们对这个年轻人评价很高。
邓紫棋说唱歌最好的是他;朴树说他真的很棒;梁龙说他歌词是流行乐新人里最好的....
看过节目的人能感受到,圈内前辈们并非说场面话,而是听完他的歌之后,一份真挚的认可。
所幸,这个时代不会让真正的金子黯然失色,所有沉寂都是一时。
廖俊涛只需抱紧吉他,握紧手中的笔,守好一颗赤子之心,用美妙的音符感动那些支持者。
我相信,他一定会收获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