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广州抗疫:三百名刑警全天流调,十几个侦查员追查一个感染者轨迹

  广州目前头等大事就是抗疫。

  5月29日、6月2日、6月7日,短短八九天时间,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和省长马兴瑞三次联袂调研督导广州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如此重视,可见这次广州疫情的不同寻常。

  6月7日,广州市委书记和市长也联袂到番禺区大石街北联村,实地检查督导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立即执行封闭、封控管理措施,把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要环节管控到位,适当扩大管控和筛查范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集聚,切实做到发现一个、封闭一片。要以最快速度开展流调溯源,同时间赛跑,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尽快全面查明可能感染源,快速甄别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并迅速规范做好转运、隔离等工作,坚决斩断疫情传播链条。(据6月8日广州日报)

  适当扩大、最大限度、封闭一片、最快速度、全面查明、快速甄别……这些关键词背后,是广州倾全市之力在打这场抗疫战争。

  因为印度变异病毒(现被世卫组织更名为“Delta变异”)的特殊性,广州的疫情相比之前国内城市遇到的疫情更为棘手,必须“全力就地迅速扑灭疫情”,否则一旦蔓延至更大范围,后果不堪设想。

  广州深圳佛山是珠三角核心城市,实际常住人口超过5000万,2020年三个城市GDP总量超过6.3万亿元,比浙江GDP还要多。广深等地的疫情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被控制,整个中国的经济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广州出动了多少人来做这项工作,暂时还没有公布数字。但是广州能动员的力量,基本都动员了起来。很多机关单位,都取消了周末休息。一些省内兄弟市和部队医院也都派出了医疗人员或承担样本检测工作。广州还动用了大量无人机、无人车,不但缓解了人手不足的困难,也极大提高了运输样本和物资的效率,同时避免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流调、采样、检测、隔离……这些简单的专业术语背后,是无数人在奔走奉献。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接触过什么人”、“参加过什么活动”……发出这些灵魂拷问的,是一群叫流调员的人。

  去年之前,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叫“流调”。但随着一波又一波的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段子的传播,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个词。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一个地方发生疫情,就要有人在最短时间内摸清楚病例的活动轨迹,分析出感染途径和传播链,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阻断病毒传播,将病毒的感染人群控制在最小范围。直白一点说,流调就是要搞明白:在过去一个重要时间段里,你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和发生的那些事。干这个工作的,就是流调员。

  通常,流调员都隶属于疾控部门。从公开报道上看,去年初以来,各地在防控疫情时,出动的流调员基本都来自疾控部门。从北京到哈尔滨,从上海到石家庄,都是如此。

  但这次广州疫情,流调队伍中多了大量刑警。这次危害广州的病毒,凶险又狡猾,出动专业的刑警来对付它们,太合适不过了。因为找感染者的轨迹,跟侦查破案有相似之处。

  据“广东公安”公众号6月7日发文透露,自广州近日出现第一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后,广州警方主动对接疾控部门对病例迅速开展疫情流调工作。5月26日,各区公安分局都组建了流调队赶往荔湾,陆续进驻荔湾区公安分局指挥部。为了方便快速行动,指挥部设在疫情防控重点中心地带,距离首位患者的住址仅有1公里。

  截至目前,广州警方共组织全市近300名刑侦流调力量支援荔湾区疫情流调工作,与卫健部门前端的13个流调小组混编,同步开展流调,齐心协力为斩断传播链条和病毒“赛跑”。这些精干侦查员组成流调专班,“我们分为8个功能小组,24小时在岗,都没出过办公楼。”流调专班一位内部人士说。

500

  6月5日下午1点50分,广州南沙区宣布: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曾经到荔湾区鹅公村餐厅就餐的张某夫妇,一家6口全部感染。涉及密接和次密接者,总共373人。

  但仅仅33小时之后,南沙又宣布解封。原来,6位感染者过去十四天的活动轨迹被完全掌握,373名密接、次密接者全部被管控并集中隔离。

  6月8日,广州警方透露,番禺一位确诊者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已被依法刑拘。这位姓祝的确诊者,隐瞒旅居史、接触史,活动轨迹涉及番禺区大石街辖内医院、便利店、什货店、水果店、球场等公共场所,导致大量群众成为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触者需要隔离观察、居家隔离。

  这些消息看似寻常,但无论是南沙快速解封,还是查出对于,都离不开包括几百名广州刑警在内的流调人员的艰辛工作。

500

  如何精确锁定密切接触者?广州市公安局流调专班中的感染者轨迹调查专班成员苗兴介绍,如一个感染者曾经去过某个酒楼,知道了感染者去用餐的时间,侦查员们就开始根据卫健部门专家的意见设置排查条件,倒追感染者进入酒楼之前的几个小时内曾进入酒楼的所有人员。他们需要将这些人员全部找到,列为密切接触者。

  这种排查并不简单。

  感染者几时进来的?几时出来的?坐在哪个桌上?都要精确到几时几分。

  哪个人跟感染者离得近?哪个人曾经没戴口罩?哪个人曾与感染者在洗手间碰过头或讲过一句话?都要一一核实。

  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警力来逐一核查,并抢在病毒传播前切断传播链。

  每个感染者背后,都有一个专业的侦查员团队,有时为了追查一个感染者的轨迹,就需要十几名侦查员。他们要通过大数据系统等各种调查手段排查感染者确诊前接触过的人,包括家属、医生、同行者,甚至还有清洁工和问过路的人。这样算下来,密切接触者有时多达200人。

500

  “广东公安”公号文章透露,就是用这种方法,侦查员们快速锁定了与首例病例郭阿婆关联的那名服务员。“我们调看视频,发现服务员送餐的时候没戴口罩,送餐回来后依然没戴口罩,而她曾经给阿婆送过菜,据此,我们判定两个人在没戴口罩的状态下有过接触。”苗兴说。

  刑警黄畅科说:“流调就是找上家、寻下家,摸清轨迹。上家是传染源,看有没有控制住;下家是疫情可能播散的范围,要提前采取行动,走一步看三步,下先手棋。行动也要足够快,按照国家规定,个案调查表要尽可能于24小时内完成,而这一次,我们流调队的规定是4小时内完成。

  4个小时,看两部电影的时间,之所以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个案调查表,是因为广州是一座有2000多万人口的城市,慢一秒,可能就会多感染很多人。最多时,这些刑警一天要面对100多个流调任务。

  他们在织一张安全网,这张网络上的信息越准确、脉络越分明,病毒就越难通行。

  他们是如何织网的呢?

  “广东公安”公号文章介绍:

  负责研判工作的组员要分工协作,首先对所有的流调报告进行汇总、编号,接着录入数据库提取关键信息,将文字段落表格化,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绘制病毒传播链分析图、家族聚集性病例关系图等,最后把研判信息汇总上报,为疫情防控的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每天,负责研判工作的组员把当天流调报告梳理出来,最多的一天有几万个。通过这些报告,疾控中心可迅速找到疫情传播的“特点”和“风险点”。在分析报表上输入“××超市”“××医院”等关键词,相关的病例信息就会成组显现出来。在另一些已经绘制完成的传播链分析图上,相关病例的感染途径清晰可见。

  “我们主要做防扩散的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安派人直接与疾控对接,现场一起工作,大大提升了轨迹调查的效率。再配上我们公安大数据的后台支撑,这样我们最大可能争取时间,努力跑赢疫情传播、跑赢病毒,把感染范围控制在我们封控的范围之内,不让它跑出去,不让圈外再爆点。”刑警李光日说。

  刑警出身的流调队员,从抓罪犯变成找病毒轨迹的“侦探”,两个工种之间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上的区别。

500

  侦查破案要的是结果,但是流调要的是过程。刑警们要把病例的行为还原出来,比如他去了医院看病,需要把前台的视频调出来,一帧一帧去看,看完之后就可以还原出轨迹。

  刑警们还要把感染者过去14天的活动轨迹拼接起来,中间不能出现断裂和空档。要通过一个感染者找到一群密切接触者,需要从大量线索中抽丝剖茧,除了要有大数据的支撑,更离不开不分昼夜的后台研判。

500

  很多流调工作,无法用电脑去做,只能靠大量人力堆上去。这些天,流调队员已经没有上下班时间,每天的衣食住行全部都在公安局里解决。手机是他们最亲密的“战友”。一天充三次电,屏幕一直处于亮着的状态,不是在看群里的信息调度,就是在打电话。有一部手机,因为拨出次数太多,又没什么“规律”,甚至被电信运营商误认为是“骚扰诈骗”电话。

500

  这几天,参加流调的刑警们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次日凌晨5点。这个工作强度,比互联网大厂的996要大多了。

  刑警们早已习惯了高强度工作,即便如此,流调对于他们来说依然是份苦差事。但这份辛苦,换来的是两千多万人口城市的平安,他们应该觉得很值。

  6月8日凌晨,广州市卫健委发布《关于近期新冠病毒感染者涉及的重点场所或小区的通报》,这份涉及144个场所和小区的名单,就凝结了很多刑警的汗水和心血。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