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已经病入膏肓,所以1904年策论部分的题目跟当时的时局关系很大
【本文来自《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题目,别说做题了,题目能看的明白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孤独到没有一个朋友
别酸溜溜的——科举不是大清的发明,甚至八股也不是大清的发明。大清科举不过是延续了大明的作法。
就这几题,要有相当的知识水平能才回答,写成有水平有内容文笔优美的文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倒是这几个题目改变了我对科举的印象——科举不是仅仅死背一肚子书就能应付的,还要能够融汇贯通。
现在我们的国考,不就是科举延续到今天吗?
都是为国选材。
这是1904年科举,大清已经病入膏肓,所以科举策论部分的题目跟当时大清的时局关系很大
四书题出的也很大气,不是那种截搭题
不过话说回来,这已经是会试了,来参加的最起码也有一些真才实学,出题的人也是实务工作多年,所以题都出的不错。但是如果考虑到从县试府试乡试,加上几百年的科举历史,能出出这样题目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