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博世百年风雨启示录——企业家苦难(I)
(罗伯特·博世)
事业角度,博世先生的创业故事历经坎坷,但他所创建的企业向死而生,最终傲然屹立,不断走向更大的成功。
可光鲜背后,博世在生活中承受了多少妻离子散的痛苦,蹂躏心灵的磨难?他如何从一个平凡的小学徒蜕变成一代实业领袖?追问答案,注定更多是旁人无法感知的心路历程,对此,研究博世发展史的德国商业历史学家们做了深入探寻,周掌柜战略咨询团队也希望通过对海量德文史料的研究跨越时空,和读者一起走进博世的内心世界。简单说:平行于事业的感情和生活线,博世凄苦而无助。
在《德国博世百年风雨启示录(中):企业家苦难》中将为大家呈现一个充满战略智慧、铁骨柔情却饱含无奈的跨时代企业家,以及个人领导力的平行进化,还有他最终超越利益回馈社会的奉献精神。博世的精神肖像折射出西方工业革命开启后,东西方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相同的实业理想,与当今中国制造的实业领袖们有着跨越时空的契合,此刻品读,不乏新鲜熟悉的味道和历久弥新的人性质感。我们的故事继续。
前文讲述了小博世的童年、少年成长经历,下文就从二十多岁的青年时期谈起。博世的家庭生活不时阴雨笼罩。
博世结婚后没多久,和太太就先后迎来了他们的两个女儿:玛格丽特(1888年)和宝拉(1889年)。虽然博世相对于妻子在男女平等方面有更进步的看法,然而他还是期待可以有一个儿子将来可以继承他的事业。如博世所愿,1890年他们迎来了儿子的降生,博世为他取名为罗伯特,和自己一个名字。这从中国人的视角看非常奇怪,因为父子都是一个名字有所忌讳,不过在欧洲并不少见,两者中间名并不相同。可这种表达方式即使在欧洲也代表了一种希冀之情,可见博世对儿子能够成为自己和超越自己有所期待。三年之后,他们的小女儿伊丽莎白出世,无奈不满一岁的她便因为急性糖尿病去世了,这也给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但终归这个时期,博世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图:左为安娜·博世,1886年;右为她与博世的三个孩子,1900年左右)
小罗伯特在出生那一刻起就被父亲寄予厚望,希望他成为家族事业的继承者,因而在他十一岁那年便被父亲带到了工厂,开始了解熟悉环境,甚至帮衬父亲打点生意,十八岁那年开始在厂里做学徒学习,可惜好景不长,小罗伯特在车间工作了一年之后便因为眼疾被迫离开了岗位。而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帮衬父亲,在此后的十年间小罗伯特始终被疾病缠身,虽然母亲一直在旁悉心照料,然而他的硬化症还是爆发了,即使博世拥有超出常人的财富,但在疾病面前他依然束手无策。医生们回天乏力,小罗伯特于1921年4月6日去世,享年仅31岁。
(图:小罗伯特与母亲安娜, 1913年)
博世悉心培养、唯一的儿子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何况他那么年轻,很多影像时不时徘徊在他的眼前,这让博世内心无比悲痛,痛苦到他不能直面这个现实。在儿子弥留之际,实际上,他选择了远赴拉丁美洲出差。
“我知道他终会离开我,我甚至只是希望他可以走得平静一些。如今他走了,这让我痛到了灵魂深处。有很多次我都在质疑自己,为什么要让他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离世,而我却还活在这世间”。
读到博世的这段文字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有流泪的感动,因为爱而远离的父亲,无比思念年轻辞世的儿子,企业家在人情方面并没有超越常人的坚强基因,他们的愧疚则放大了痛苦。
小罗伯特的离世同时也让夫妻间产生了更多裂痕。博世总是希望通过高强度的工作压抑自己内心的悲伤,他更加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而他的妻子由于无法在任何人面前掩饰自己深切的痛苦,不但从公众的视野中逐渐消失了,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总是独自一人在角落里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缅怀他们的儿子。有一种传言说苛刻的企业家父亲累死了年轻的儿子,这更让博世有一种撕心裂肺的自责。他曾对妻子坦言:“每每我谈起罗伯特总是让我无限感伤,对我而言最好的方式便是独自承受。我无法改变这一切,我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接受它”。最终二人在1927年为这段婚姻画上了句点,这一年博世66岁。
博世在和安娜离婚不久以后就选择了再婚,而对象是比他小27岁的当地护林官女儿玛格丽特·沃尔兹。玛格丽特从决定嫁给博世那一刻就明白,所有人对博世夫人这个角色的期待就是希望她能够尽快为家族生下继承人。玛格丽特也是不负众望,次年便为博世生了一个儿子。出乎人意料的是博世仍为其取名罗伯特,其苦心与用意让人唏嘘不已。此后两年间他们又相继迎来了一个女儿,名为埃娃。
(图:玛格丽特·博世,1931年;右为她与博世的两个孩子,1937年)
玛格丽特是一个拥有极强生活智慧的女人,她知道如何营造一个温暖轻松的家庭氛围。她知道博世喜爱自然,所以每逢先生急躁恼怒的时候,她便请来博世农场的管家跟她先生聊聊牛马,又或者直接陪他到农场里呆几天;她知道博世性格有些古怪,所以当博世逐渐从公司前线退下来,花更多的时间留在家里的时候,她便能在适当的时候请来一些能陪先生找乐子的朋友。用这种方式,两个人的婚姻精巧的维系着,博世第二次找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希望。
但这个家庭的快乐很快被席卷欧洲的阴云笼罩。1933年德国国家社会主义者上台,希特勒对外扩张的意图昭然若揭,这让博世深感忧虑,更让博世身边的人深感不安,但也都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安慰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对政治洞察敏锐的博世对局势的变化非常失望,也因此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渐渐隐去。1939年二战爆发后,博世决定举家搬到他们在巴伐利亚州的农场里去,在这里博世安享了他人生最后的几年时光,与妻子和儿女们的天伦之乐让他可以暂时忘记外面战争的纷乱。
在农场的日子里,博世仿佛又回到了他的少年时候,每日尽情徜徉在自然之中。心情好的时候,他还能提上自己的猎枪,和几个好友一同去打猎。从年轻时起,他便非常看重打猎这项活动,在当时能被博世邀请去打猎本身就是一种殊荣,当然被邀者也是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博世多年来坚信不能一起打猎的伙伴是不能一起做生意的。
(图:博世与友人一同在山间打猎野炊,1938年)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博世越是想远离政治,越被其所困扰。1941年,为了能够避免在斯图加特被国家社会党授予“劳动先锋者”的称号,他特意选择远离斯图加特的德国北部城市巴登巴登庆祝八十岁生日。然而终究未能如期所愿,当时劳工阵线党主席罗伯特·雷还是追查到了他的下落,并且亲自把这枚勋章带到了他的生日派对,强行给博世戴上了勋章。也是从这年冬天开始,博世不断遭受病痛的折磨。即便如此,他还是强撑着处理一些工作。
(图:博世与太太一同拆80大寿的礼物,1941年)
这个时候几乎很难有人可以设身处地的理解博世的痛苦,他曾经无数次的在事业上力挽狂澜,在家庭上努力创造希望,但长期的劳累和心情抑郁终究击倒了他,躺在床上的这位伟大企业家,或许心中还有未尽的事业,以及无限遗憾,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而此时,工作是他唯一可以抓住这个世界的手,以表达自己内心的眷恋。“直到去世前的两三天他还在伏案工作。他当时头上还绑着绷带,一边工作一边因为病痛而呻吟”,他的私人助理如此描述。
1942年3月12日,博世因中耳炎引发的并发症与世长辞,享年81岁。这一年他的小儿子罗伯特还是一个未满十五岁的少年。
(图:博世家人举办的葬礼,1942年)
博世去世的消息很快就引得了当局的注意,柏林方面很快致电给博世的遗孀,告知他们将于3月18日为他举行一场国葬。博世的离世让很多人感伤,但或许也正因为他的提早离开,才避免让这位奋斗了一辈子老企业家直面自己的工厂被征用为纳粹德国生产大量的军备武器、使用强迫劳工以及最终被同盟国军队轰炸的悲痛现实。传记家西奥多·霍伊斯在完成了《罗伯特·博世传》之后坦言:“这对他而言是仁慈的祝福”。
在哀悼博世离世的众多讣告中或多或少都提及了博世作为企业家的个人成就,然而更多为所有人称赞的是博世的社会责任感和他身上体现出的人性光辉。博世从年轻时期起就时常告诫自己:“永远不要忘记你的人性。特别在与人相处之时,切记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即使后来成为了技术工程师和企业家,他也一直把与“人”之间的相处放在最重要的地方,而领导力是他最大的力量来源。
(未完待续)
作者介绍:
周掌柜,知名商业战略专家,聚焦实战调研和原创商业理论研究,帮助国内外多家全球领先公司解决战略挑战。本专栏聚焦全球领先公司有效增长路径研究,呈现专业战略洞察。读者微信号:zhouzhanggui000。
宋欣,周掌柜咨询全球化顾问。法国高等师范与政治学院双硕士毕业。拥有多年全球化政策咨询经验,曾作为首位就职欧洲议会的华人女性,长期为议会对华代表团主席提供中欧政策咨询。精通英、法、德等多国语言。读者微信号: xinsong-cn-eu
顾思•凯德(Guus Keder):周掌柜咨询欧洲合伙人,毕业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拥有荷兰电器工程师本科学位,精通英、法、德、荷、西、意、俄等语言。拥有丰富的企业战略咨询和全球投资并购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