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炸鸡为什么那么便宜?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美国第一大蛋白质来源是鸡肉,美国人消耗的鸡肉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多,每年人均消费93磅鸡肉,约为84斤,同时美国人每年还吃掉9500万打鸡蛋。

同时美国出口18%的禽类肉,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禽肉出口国。

根据美国家禽和鸡蛋协会的数据,2018年,肉鸡,鸡蛋,火鸡的生产总值和鸡肉销售的总价值为463亿美元。

根据美国国家鸡肉协会的数据显示:与约30家公司签约的约25,000位家庭农场主饲养了95%的肉鸡。

但美国鸡肉并非一直如此便宜,曾几何时,鸡肉也不便宜,20世纪上半叶美国人每年平均消费不到6只鸡,而今天,美国家庭平均每周都要吃三四次鸡。

20世纪初期,美国的养鸡都是100到300只的散养,由于天气恶劣,冬季缺乏食物,外加上被野生动物捕食,鸡的死亡率很高。

1923年,世界第一台电孵化器诞生,电孵化器在养鸡历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由于有了电孵化器,农民不必专门养殖种鸡,母鸡孵蛋本身就是浪费时间,不如用这段时间多产蛋,农民把孵化这个活直接外包到孵化场,孵化场专心孵卵,而农民专心养鸡,类似于工业上的分工协作。

巧合的是,就在电孵化器诞生的那年,大规模养殖业开始发展起来了,1923年一名海岸警卫队队员的妻子西莉亚·斯蒂尔(Celia Steele)从孵化场订购了50只小鸡,主要是用来下蛋,但是孵化场搞错了,给西莉亚·斯蒂尔发了500只鸡,斯蒂尔没有把多余的小鸡还给孵化场,而是自己保留下来,由于鸡太多,西莉亚并没有留着慢慢下蛋,而是在鸡长大以后随即卖出,由于鸡饲养的时间不长,鸡肉鲜嫩,因此卖了每磅卖六十二美分的高价。

500

此后西莉亚的丈夫注意妻子的养鸡大获成功,于是在1924年利用下班的时间协助西莉亚,这次一口气养了1000多只鸡,以每磅57美分的价格出售,大赚特赚。

当时每磅57美分的利润,相当于今天的每磅5美元。

到1926年,西莉亚干脆建了一个能容纳1万只鸡的谷仓,两年后,增加到3万只鸡,1935年后,斯蒂尔家族拥有七个农场,可生产超过25万只肉鸡。

如今西莉亚当年养鸡的原址被称为“第一鸡舍”,又名“威尔默斯蒂尔夫人的鸡舍”,于1974年7月3日被列入国家历史名胜古迹。

第一鸡舍是工业化鸡肉的前身,当然真正的工业化鸡肉又花了近二十年时间。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美国不仅要承担供给自己军队食物的能力,还要供应盟国,大量的食物被运到战场,导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胀,政府号召全美人民都养鸡,农业部到处贴标语做海报,大力宣传养鸡的好处:鸡便宜,好养,不占地方,全美人民利用自己家的院子,城市里的花园等各式各样的地方养鸡,政府希望平民可以自给自足,不消耗运往战场的食物。

战争期间,食物定量配给,尤其是牛肉和猪肉,平民为了支持战争也愿意减少肉食,但是战争打到1944年,平民也开始不耐烦了,吃肉的欲望越来越强,猪肉牛肉之类的肉食饲养时间较长,而鸡饲养时间较短,很快可以出栏,在不耽误前线食物输送前提下,利用鸡肉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腹之欲,就成了全民的愿望。

这种欲望被A&P公司家禽研究主管霍华德·C·皮尔斯敏锐的察觉到了,在1944年11月的加拿大家禽会议上说,要培育一只足够全家吃的鸡,鸡胸肉必须很厚实,可以用来切成鸡排,鸡腿骨头要小,鸡腿肉要多,并且成本必须更低。

到1945年夏,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全美浩浩荡荡的举办名为“明日之鸡”的比赛,比赛由55名官员,科学家,生产商组织,以及来自44个州的数百名志愿者组成,1946年先进行各州的州选拔赛,1947年又进行地区选拔赛,终于在1948年特拉华大学农业试验站举行了全国选拔赛。

经过激烈的淘汰,1948年3月,40个养殖者,每人带着720枚鸡蛋来到了马里兰州东岸的孵化场,每一批鸡蛋都被编码,然后放到孵化栏,一旦孵化出后,将小鸡送到专用的谷仓。

500

小鸡生产到12周零2天的时候,宰杀,脱毛,称重并冷藏,模拟现实中的售鸡流程,评审员会根据身体结构,颜色,饲料转换率等等18个标准对每只鸡进行评估, 最后获胜的鸡比标准的鸡重40%,并且这只鸡可以在86天内长到3.5磅,轰动了整个美国,堪称鸡王。

当然这只鸡和现在的鸡比起来也不算什么,现代工业鸡可在49天内生长到6磅,如果拿一只现代鸡放到1948年,自然是鸡王之王了。

“明日之鸡”的比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仅创造了新的肉鸡品种,在改造肉鸡的时候,也整个颠覆了养鸡业,早期的杂交是两个品种的单杂交:母系来自一个品种,父系来自另外一个品种,此后杂交越来越复杂,新杂交出来的鸡尽管饲料转换率高,但是农民们发现,当购买这些杂交鸡后自己配种,大部分杂交鸡甚至不能繁殖,农民无奈只能购买孵化场的鸡。

仅仅有育种还是不够的,肉鸡在生长中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而养殖业蛋白质的来源就是豆粕。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之后副产品,压制成饼状的又称“豆饼”,1吨大豆可以压榨0.18吨豆油和0.8吨的豆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到50%,是极好的饲料。

养鸡需要豆粕,而豆粕又是大豆制油的副产品,种植大豆才是整个养殖业的重中之重。

从狭义上来说,大豆就是我们所说的黄豆。

早在1765年,佐治亚州的英国殖民者就把中国的大豆种子带到美洲,一直到1851年,大豆种子才被发给伊利诺伊州之类的农民种植,1870年以后,大豆开始受到农民欢迎,农民种植大豆用来作为牲畜的饲料。

1904年,美国化学家乔治·华盛顿·卡佛发现大豆可以作为蛋白质和油脂的优良来源,且大豆对于保持土壤的肥力有好处,卡佛随即鼓励种植棉花的农民进行每三年轮番种植花生,大豆和地瓜,经过这种轮种,可以为土壤增加了氮和矿物质,到第三年的时候再种植棉花,农民发现当第三年再种植棉花的时候,其收成比过去高得多。

1919年,威廉·莫尔斯(William Morse)创立了美国大豆协会,当时的农民只使用带回来的20种大豆的品种种植,莫尔斯意识到大豆的潜力,于1929年前往中国收集大豆,带回了1万多个大豆品种供农业科学家研究。

由于肉类依然很稀缺,补充蛋白质是一大问题,大豆是优良的蛋白质来源,但是大豆不能直接吃,需要烹饪,美国烹饪技术有限,始终找不到烹饪大豆的诀窍。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豆食谱出现在1894年北卡罗来纳州托马斯维尔的浸信会孤儿院,其食谱这么写:

浸泡豆子,直到表皮脱落,然后在水中搅拌豆子,让表皮浮出水面,把皮捞走,用培根煮豆子直到变软,然后加入胡椒粉和黄油,趁热食用,这是一道美味的菜,深受孩子们喜爱

美国政府想进一步开发大豆,于是派遣金韵梅到中国,来调查豆腐的做法,发现太过于复杂,外加上不合口味,遂放弃。此后的美国豆子经常是以罐头的方式出现的。

在1940年以前,中国是美国的大豆供应国,由于战争影响,中国大豆减产很严重,二战美国参战后,对于大豆类制品的需求猛增,美国农民纷纷改种大豆,战后,美国经历相当长的一段繁荣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肉食的需求增加,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而价格低廉,是首选的蛋白质来源,每年都有大量的豆粕被用于鸡,牛和猪的养殖,

为何美国可以种出大量价格低廉而优质的大豆?育种和先进的耕作方式是一方面,但是最终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土地。美国白人夺取了大量的印第安人土地用于耕作,以伊利诺伊州为例,该州是美国著名的农业州,大豆产量全美第一,伊利诺伊这个词就来源于印第安人,1832年,美国政府和当地印第安人发生冲突,索克族领导者黑鹰,率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数个索克族、梅斯克瓦基族、奇克布族等部落,在伊利诺伊州与爱荷华州一带与美国政府作战,后战败。

林肯就加入过伊利诺伊州民兵团,以上尉身份参加黑鹰战争,这场战争推动了美国的印第安人迁移政策,造成美洲原住民部落被迫离开他们的土地,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

在大批的美国白人农民获得土地后,纷纷建立了农场,1935年巅峰时期,美国农场高达680万个,此后一路下跌,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非农就业的增加,到2020年,美国农场数量只剩下202万个,大多数农场都是小型农场,但是大部分的农作物产量却在大型农场上,以2019年美国农业部统计,2019年美国农业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大型农场仅占美国农场总数的3%,但是产值占了全美的44%,这些大型农场都属于公司型农场,往往隶属于某个大型食品公司。

有了育种,有了大规模养殖,有了饲料,距离真正的工业化养殖就只缺一步了:产销一体的综合性经济体。

早期的美国养殖业,其饲料厂,孵化场,农场和加工商是分离的独立的实体,一开始孵化场被要求更多的参与到协调肉鸡的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此后饲料厂借钱给农民,用于购买饲料和鸡苗,等农民把鸡养大出售后,再把钱还给饲料厂。

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生产鸡的办法,并不适合现代工业鸡,现代商业家禽业生产肉类的方式是垂直整合,一家公司控制全部的生产流程,包括种孵化场,养殖场,加工厂,饲料厂,运输和市场营销,整合使得公司能够令规模经济发挥优势:

由于同样的技术可以反复使用,外加上集群的规模扩大,减少了人工工作的时间,生产更多的鸡。

由于公司有足够的实力进行研发---以泰森食品为例,仅研发员工高达300多人,研发人员保证了遗传和营养方面的不断进步,减少了生产同样磅数肉鸡所需要的的饲料量。

整合住房技术以及喂养方案,标准化养殖保证了鸡的健康,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在孵化场会做沙门氏菌的测试,会对饲料厂的饲料进行热处理,防止细菌传播,在养殖场会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管控,防止疾病在鸡群中传播,一旦鸡被从鸡舍中转移,立即会送到加工厂,减少了污染的可能。

在美国,90%的肉鸡是与大型公司签合同的农场生产的,10%是公司农场,个人养殖者不到1%,合同制为农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市场,避免了农民无法出售或者不得不亏本出售的风险,同时农民也获得了上游公司的技术,管理以及市场的支持。

而做垂直整合的公司是美国四家巨无霸公司,基本上垄断了整个美国的鸡肉市场,占了全美肉鸡产量的67%,每只鸡孵化周期可以精确到天,鸡舍的温度监控,健康监控,饲料和水的消耗都得到了严格的控制,这类公司生产出来的鸡如同工业品一样。

美国人这一口的廉价炸鸡,包含着美国养殖业上百年的工业成果。

我们可以学习美国大面积养殖,我们可以学习美国人做育苗,我们也可以学习美国做产销一体的综合性经济体,可是那个大面积的大豆生产地怎么办?我国有足够的耕地吗?

2016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710万公顷,总产量1310万吨。710公顷约为1.07亿亩。

而2016年我国进口大豆高达8391万吨。

根据我国现有的土地情况来看,如果同样要收获8391万吨的大豆,则需要7.9亿亩的土地。

而我国共有土地20.24亿亩,显然,三分之一的土地拿出去种大豆,那就保不住口粮了。

当美国人可以种植7200亩土地的时候,中国人那一亩三分地实在不适合用来种大豆。

美国人的大片土地怎么来的,我们心知肚明。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大豆耕地。

来源 | 李建秋的世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