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是个跨行业身兼多职的“玩家”,并且具有极大的天然垄断性

【本文来自《我家就是产苹果的,说放弃吧不舍得,不放弃吧年年亏》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丶灬晓淚

    开网店直播更容易和低成本卖货的,是以前!现在还这么认为的,是不懂虚拟商城,上了电商的当。因为,虚拟的东西,想要在虚拟世界增加曝光度,全看首页(或者前几页)、热门、热销榜和搜索,这些都要钱的。而且就算是搜索,除非你的店是专门的或者稀有货物的店铺或者品牌店/总代理店等,又或者别人都知道你店铺的名字或者ID进而直接精确搜索,否则根本没什么人能容易知道你的店——你卖的如果是大众类商品,店面靠后排第十页就会几乎没人看到了。

    虚拟的互联网,你要“见光”其实会比现实世界难——现实世界你店开了,路过的人都能看到和听到你的吆喝‘可在虚拟世界,逛网店的消费者则是相当于“被”戴上了视野狭窄的眼镜和耳罩——你能看到什么和“听到什么”(指广告、文字的吆喝等),几乎可以全由平台决定;又或者说平台可以控制你店面的曝光度。

    平台若是开拓招揽商户的时期倒还好,巴不得商户进来甚至倒贴,也不会故意去给逛网店的去消费者戴上了视野狭窄的眼镜和耳罩,或者说限制你店面的曝光度。可平台一旦进入成熟期,就完全不一样了。

    你以为,电子商务平台赚的只是“商城的场地租金、管理费、服务费或者提成”的钱?大错特错!平台赚还包括商户的广告费(包括热销榜、搜索前置的排名等的广告)、提成、消费者的账户余钱和货款延迟转移的金融“利润”。而这三项,其商业含金量可比电商平台的“商城的场地租金和管理费”要高得多。不然,你以为那种刷单(即虚假交易量)、买首页和买广告(还包括相关商品、类似商品和他人逛过/热购的店/货等等推荐类广告)等电商商户的行为,都是无缘无故了?不过都是为了增加自己店面的曝光度罢了。

    前段时间,有不当电子商户进行不当商业行为导致道歉并说愿意承担退货的新闻,那店家也是个农户(生产型)店家,可店家说了,搞这个电子商铺,花了一百多万。这就算例子之一。你能开电商店铺,也不贵,但是你想要别人知道你的店以产生交易量却需要很多精力和投入。

    除此之外,开电商店面,还需要你搞定包装和快递物流等业务,也并不简单。

其实电商平台是个跨行业身兼多职的“玩家”(资本家),并且具有极大的天然垄断性(或者说壁垒)。

电商平台,身兼了传统的商场建设者、商场管理者、商场服务提供者、商场交易服务者、金融服务者、广告提供者、涉及业务的对接者(比如物流快递)。你想要这些服务,全都离不开拥有这个平台公司,也只能向它购买或者通过它与其它业务提供者对接(比如物流快递的对接——这是能赚钱的,无论是对接别的物流快递企业还是平台自己所拥有的物流快递服务,都能赚钱,所以京东蚂蚁都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快递公司)。

而更关键是,电商依靠平台完全自有的产权以及虚拟世界本身的入口性(网站入口)、边界性与数据壁垒性,完全能让其他电商平台、非入驻的商家、商业链条里的环节业务与服务的提供者,全都无法不经过它(意味着你能让赚钱甚至直接向它交钱)自行进驻、竞争和渗透——包括你不能进入这个平台发广告,也无法在它的商场里面和商场大门的门面抢客人,更包括商业链条里的环节业务服务的提供者无法跳过平台去对接商家。这意味着除了厂家商家和消费者的两头,中间的商业链条与业务,全由平台进行几乎全链条式的垄断。

总之,电商平台,能够赚走所有商家的经营/运营链条里的所有环节业务的钱,就算是商业链条里的环节业务与服务的其它提供者,也只能付钱给它以让它允许对接商家。

互联网反垄断,因为互联网特色的网站入口的唯一性、网站边界的不可跨越穿透性和数据壁垒性,最关键和重要的不是通常所说的商业垄断行为,而是商业上的壁垒。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