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对不起纳税人?我反手就是一个大……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李锋亮昨天发文:「内卷是教育的筛选功能,躺平态度极不负责,对不起父母,还对不起努力工作的纳税人」,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古如师如父,博士躺平就是对不起博导=孩子躺平对不起父母。
根据我现在进行的田野观察,彻底躺平当三和大神的人并不多,要不然怎么可能有滴滴司机1800万+美团外卖小哥900万+、货拉拉司机400万+这样庞大的数量级。
躺平的内涵,在人民公社时代约等于出工不出力,磨洋工;在21世纪20年代,基本等于带薪拉屎,不想进步的同时,也放弃了奋斗。
不说虚的,我的基金昨天涨了2.5%;而银行存款三个月的利息才0.75%,这就是当前影响年轻人干劲的核心问题:当钱生钱显然比劳动生钱效率更高时,是在鼓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么?
由此延展,一个游戏,每天玩家靠做任务只挣300金币,但是升级到有房有车的转职玩家却需要500万金币,日常游戏还需要消耗金币,玩家还愿意为了打金币,每天花12小时做任务么?
更进一步,如果劳动者不能靠资产获得被动收入,只能靠劳动和工作挣钱,手停口停,积蓄赶不上房产涨幅,人生怎么可能不焦虑?
现在的年轻人是嘴上说不要奋斗,其实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在努力谋生;但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的话,人民公社大锅饭加强版,恐怕要重演了。
人民公社时代
人民公社时代,因为有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于是人民公社后期的先民们学会了「出工不出力」,也就是躺平。
在人民公社前期阶段,虽然资产都归生产队所有,可人员、物资、工作由最得人望的队长安排分配,虽然一天挣12个公分,但因为大家是集体工作,谁干得快谁干得慢,所有人都是一清二楚,那个阶段,人们可以不争先,但是还会恐后,想磨洋工的丢不起这个人。
如果赶上修建水利工程挖土方什么的,谁挖的多谁挖的少,一目了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亲,谁家愿意被人戳着脊梁骨说懒汉?
但是等到人民公社后期(三年自然灾害),当农民发现努力工作也吃不饱,获得感集体下降的时候,大部分生产队成员积极性下降为零,就开始组团躺平了。当大家不再「恐后」,不以偷懒为耻的时候,那场面就相当不好看了。
每天日上三竿后,等到队长喊了三遍,队员才起床下地干活(第一遍装作听不见,第二遍观望别家起没起床,第三遍正式起床)。
不管是犁地、播种、插秧还是后来的收割,当生产积极性下降的时候,效率也是可想而知的降低;1976年安徽凤阳的农民,连组团乞讨都比公社体制下出工不出力挣得多。
为什么「大锅饭时代」,热爱种菜的中国人却组团躺平呢?并不是因为国人缺少奋斗基因,而是因为在人民公社后期,躺平的社会压力降低(法不责众),大锅饭又违背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基本共识,躺平是理性人的最优解。
清华的李教授没认识到的是,真正激发人斗志的,并不是通过竞争获得上升机会,而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而且社会允许人们通过奋斗得到更好的生活——这才是中国梦。
现在人们纷纷谈“内卷”,正说明了社会是可以通过竞争获得上升机会的,否则社会阶层固化,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力气,而这种情况下社会就可能面临大动荡与大退步。——清华李教授。
中国年轻人,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更怕拼命奋斗却得不到期望的报酬,自己的努力抵不过通胀,更比不上资产的增值。当努力劳动后,却无法「多劳多得」的时候,躺平无疑是最节省体力的做法。
要是你发现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方向,就像当年吃鸡游戏大火时,几家游戏开发企业的员工都在玩命加班,你知道只要能快速拿出产品占领市场,有120个月的奖金等着拿,你会不会拼命?早就不躺平了。
尽管现在是多劳多得,但是年轻人的锚定物已经变成了房产,当一二线城市的房产价格已经上涨到30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的时候,相比房价,955和996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变得相当微薄,同样没有获得感——
反正,玩命干也是买不起房,出工不出力也是买不起房,那正常理性人,会怎么选择?
我们一起再品品李教授的奇文:
内卷是社会从中获得收益的同时不得不支付的成本?然后卷成这样?
(PS:我查了清华的同学,名叫李静,大约92年出生的,没找到符合的人,所以这件事是真是假并不确定,有可能是假的)
但是985/211毕业生哪怕一路卷下去,光靠自己也买不起房的,还不如躺平。
躺平并不代表放弃努力。人生是一场修行,钱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走更远的路,见更大的世界,做有意义的事,学更多的知识,帮更多的人,珍惜朋友,好好去爱,才能快乐。
我一路卷到清华,08年毕业时还没这么卷,现在过得也不错;但我这么玩命挣钱,还是换不起北京的学区房——我的娃即便有了学区房,难道就能上清华了么,难道就能在未来买得起一线城市的核心资产么?
我们拼命挣钱的意义何在?还不如躺平一点,不再玩命挣钱,多走走看看,好好生活,选个喜欢的方向,把时间精力投进去,从中收获的快乐,肯定比挣钱和消费要多得多
——所以李教授写的是什么玩意?我反手就是一个大……
我们的人生,应该是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