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告诉我,考上清北的试卷检查三遍,985、211的检查一遍,其他人一遍也不检查

【本文来自《小学同学每次都是年级前几,中考考砸后去了普通学校,直接沉寂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个人认为,小学毕业生是不能够用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差距的。这时候的知识量少,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潜质,所以,我是坚决反对小升初阶段进行分班。中学生的学习潜质大约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有所反应,表现为分数差距开始逐步拉大,所以,在初三年级开始分班是比较好的选择。

这里面有一点需要学校和家长注意,一部分孩子发育的稍晚,学习能力可能在高中一二年级才能表现出来。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做好课外的补习辅导,尽可能的不掉队,让孩子能够进入高中学习。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有很深的了解,陪伴,才能有较好的效果。我观察到的是,这些孩子的平均分数百分制下大约在60到70这个区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较纠结的是这部分孩子的家长。

学校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取决于生源质量。生源的质量高低,对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态度来说,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说的这部分孩子主要原因还是学习态度问题,他们进了好学校往往会受到良好气氛的带动,从而进步的很快,而进不了好学校或好的班级,那么就会受到相反的作用,从而掉队。

我孩子当年即属此列,当时纠结的不得了。办法是,多多开拓孩子的视野,多让孩子去高校名校熏陶,引导灌输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从学习的细节上进行纠正,这些孩子的有一个通病就是做题时爱跳步,省略一些他们自己认为不重要的步骤,另一个表现就是,一道题看着会做,但是做起来就错,但往往孩子觉得会,很简单就不做。这和跳步是一个类型的毛病,是学习态度问题。另外,严格管理孩子的朋友圈对这个层次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家长自己也要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要认为孩子这有什么错,懒惰是人类的通病,是人性的正常体现,绝大多数人都会自然趋向于懒惰,所以要理解孩子,用科学的方式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到这点,良好和优秀之间的区别就在这上面。

至今还记得当年我上高中的时候一个学霸朋友告诉过我,绝大部分人的同学都是差不多的,在都认真听讲完成作业的情况下,一遍做出来的题,分数也都差不多的,区别是,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检查了三遍,考上985,211的人检查了一遍。其他的一遍也不查。。。这是习惯,也是态度,也是区别。而高考,考的就是平时的习惯而不是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