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众审美偏狭?是因为一直缺少真正为中国人而做的设计

@苏耷水 :

我们现在抱怨的所谓大众审美,责任不在这届人民不行。是一直缺少真正为中国人而做的设计。

有个很简单又很少为人知的事实,那就是艺术设计这个学科是在轻工业类目下的,并不是属于什么文艺圈。国内有几个设计学科比较好的学校,实际上是工科院线,甚至直接校名就叫轻工学院。比如江南大学原名就是无锡轻工。

轻工业是什么?就是鞋帽箱包服饰家具之类的日用品,还有各种日用化工电子机械,是装点我们普通人生活的日用消费品。现代人生活里的美与丑,都靠这些日用品来决定。

工业化信息化时代最大的特征是大规模复制生产,是一个设计标准定下来以后,机器日夜无休的转动复制生产,谁的生产规模大,谁就能有成本优势,谁就能垄断市场赚取超额利润,谁就能买下媒体版面控制舆论。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4年取消票证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改革后,最直接影响大众审美的轻工业消费品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从计划经济的自产自销,变成了集中在东南沿海给西方轻工业品牌代工生产。我们因此赚到了钱,盘活了国民经济。而我们也与此同时接触到了更先进好用的进口产品。

稍微了解制造业的人会知道,制造业最关键的是标准的制定。这个标准是与产品的客户需求和使用环境相关。比如美国人肥胖的比较多,他们的服装尺码就普遍比我们中国人更大。又比如日耳曼裔人的头骨左右窄前后宽,他们的帽子就跟我们中国人的帽子版型不同。

而我国轻工业代工厂规模壮大后,在90年代逐渐开始出口转内销。但内销的标准实际上还是外国订单的标准,没有根据中国用户做改变。这种情况也就近几年因为海外市场大量萎缩,工厂被迫开始针对国内市场才刚有点好转。

标准除了尺寸材质以外,颜色造型的美观也有标准,而美观的标准相对比较虚,受文化影响比较多。很多跨国公司会针对不同文化而改变设计,比如某美国牙膏品牌在日本投放的产品包装,会特地把红蓝配色改成白色为主,就是想照顾日本市场。

而中国用户的需求长期以来被忽视,一开始就是因为穷,然后富的还被忽悠瘸了。因为在工业化时代,最大的成本就是标准制定,单独研究设计一套标准很费钱费时间,市场风险很大。中国大部分人收入没那么高,不愿支付这部分成本。同样一件衣服,代工厂仿单可以靠海外订单的规模优势,稍微换点便宜材料,做到几十块钱。而根据中国用户单独设计的同档次产品可能会贵好几百好几千,于是这就产生了审美倾销。

500

要说国内设计水平,确实有可能不够高。但设计师是靠市场养出来的,需要不断得到反馈,不断改进,不断的现金流维持才行。有便宜好用的外国仿品,谁会给国产品牌献爱心呢?这样国内设计很难抬头,国产轻工品牌也很难抬头。

大家都进过十元店吧?十块钱的产品,总是在什么地方有点缺点,大部分是有点丑。比如水杯,非要印个奇怪的英文。你不喜欢,但是它便宜,它就有人买。它为什么便宜?因为这是海外市场订单剩下的,它的成本已经被出口的那部分分摊了。你说你想美,请问你买东西时会为你特别喜欢的美花多少钱?别人呢?你以为你有的选,但其实你没得选,你只能选你能买的起的那个,而那个就是丑。美是有代价的。

更不要说成本战的背后还有广告战。西方轻工业有大量的资金用于宣传,去支持时尚娱乐业,办杂志,做秀场,请代言,让他们的品牌更深入人心,有更高的品牌溢价,赚到更高的利润,维持他们的优势。

但无论怎么宣传,现实是他们并没为中国用户做设计,他们做的服装化妆品中国人用着不合适,甚至很丑。这怎么解释?

哦,那大概是中国人长错了吧,又或者是中国人水平太差欣赏不了。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