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暴增!韩国造船业迎来久违的繁荣景象 一季度三星重工亏损4.5亿美元
随着承接新船订单量的不断增长,韩国造船业似乎正在迎来久违的繁荣景象:船坞爆满、工人们加班加点……与之相伴的是,韩国船企对于未来也满怀憧憬。他们不仅有一种终于爬出了漫长黑暗低谷的解脱感,更对自身在全球造船市场的技术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14座船坞满负荷运转,船厂迎来久违繁忙景象
位于全罗南道灵岩郡的现代三湖重工是现代重工集团旗下的3家骨干船厂之一,占地面积70万坪(约231万平方米),拥有3座船坞。近年来,由于造船业不景气,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少有3座船坞全部启用的时候。
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这3座船坞内,有包括LNG动力超大型集装箱船、LPG船、散货船等在内的8艘船舶正在同时进行建造作业。
现代重工集团另外2家位于蔚山的骨干船厂的情况也几乎一样,现代重工的7座船坞和现代尾浦造船的4座船坞目前都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韩国媒体指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美国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复苏,全球新船订单大幅增加。韩国船企抓住机遇,连续承接了大量订单,船坞一出现空位,立即就有新建造的船舶源源不断地入坞。
现代三湖重工专务韩正东表示:“公司的3座船坞全部启用好像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的感觉就像是刚从地板上抬起膝盖离开低谷。”
根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韩国船企接单量共计532万CGT,同比增长868%;新接订单总价值为119亿美元,同比增长753%。今年一季度的接单量是2006-2008年造船市场繁荣时期以来,13年间韩国造船业一季度最高水平。各船企都累积了相当于两年工作量的手持订单。
去年底今年初猛接订单,三大船企攒足充足物量
韩国造船业之所以重现繁荣景象,得益于在去年年底和今年第一季度的“接单拉力赛”中获得的大量订单。
事实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韩国造船企业在2020年上半年曾遭遇严重的“订单枯竭”,承接新船订单量远远落后于中国。进入下半年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以后,韩国船企通过大量承接大型LNG船、VLCC和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逐渐缩小了与中国的差距并最终实现了反超。
2020年上半年,中国共承接了351万CGT新船订单,远远超过韩国的118万CGT,而在下半年,韩国承接了701万CGT订单,中国承接了442万CGT订单。特别是12月,韩国船企承接订单总量为285CGT,占当月全球订单总量392万CGT的73%。从这一点来看,韩国船企后劲十足。
特别是在高附加值船型的订单竞争中,韩国三大船企现代重工集团、三星重工、大宇造船全面压倒了中国。去年年底全球订造的21艘17.4万立方米大型LNG船和6艘VLCC被韩国造船业囊括。12000TEU级以上的16艘大型集装箱船订单中,韩国造船业获得了10艘,占比达62.5%。去年全年,韩国承揽了全球49艘大型LNG船订单中的36艘、41艘VLCC中的35艘、28艘苏伊士型原油运输船中的18艘。
据克拉克森今年年初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成交新船订单量为738艘、1924万修正总吨 (CGT)。其中,韩国船企承接订单总量为187艘、819万CGT,占比42.6%。
自此,韩国自2018年以来连续3年占据了全球承接新船订单量榜首的位置。
进入今年以后,韩国三大船企延续着去年年底接单“一波流”的狂飙,继续展开“订单拉力赛”,并在第一季度横扫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船订单。据克拉克森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成交新船订单量为1024万CGT、323艘,其中韩国船企承接了532万CGT、126艘,占比高达52%。
随着承接新船订单量的增长,韩国造船业界也重新燃起信心,认为今年的接单前景更加光明,未来值得期待。特别是在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新规不断强化的背景下,韩国造船企业将以相比中国、日本等竞争国家更高的技术实力为基础,继续保持在高附加值高技术船型领域的竞争优势。
---------------------------------------------------
据报道,韩国造船企业能在今年一季度获得如此巨量的订单,首要因素是韩国造船厂在LNG液化天然气船舶,VLCC超大型油船等高端船舶领域具备非常强大的竞争力——不仅拥有较强的技术,而且拥有丰富的建造经验。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全球共有23艘VLCC超大型油船订单,全部都被韩国造船厂获得;一季度,韩国船企获得的LNG液化天然气船舶数量达到8艘,而我国船企只获得了2艘新订单。
目前的形势大致就是这样:我国造船企业获得的订单虽然可以与韩国船企一比高下,但主要是以中端、低端为主,偶尔获得少量高端船舶订单。而韩国在中高端民用造船领域占据主导,经常获得全球80%左右的高附加值船舶订单。
除了技术好,拥有丰富的建造经验外,定价竞争也是韩国船企能获得巨量订单的重要原因。据《韩国经济》的报道,今年一季度由于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暴涨,钢铁价格处于高位,各大造船厂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面对这种困境,中国不少造船厂采取了“暂避锋芒,放弃部分订单的策略”,而韩国造船企业却依然采取低价竞争手段。虽然新接订单数量获得领先,但却面临巨大的成本上涨压力,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
一季度三星重工亏损4.5亿美元
5月4日,三星重工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公告:实现营业收入约14亿美元,但营业亏损额却升至4.5亿美元。三星重工相关人士解释说,低价接单造成的计提工程损失准备金、钢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固定成本负担增加等都是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
面对不断上涨的铁矿石价格,现代制铁、东国制钢等韩国主要钢企正在与造船、汽车、基建等下游产业进行价格协商,希望提升钢铁价格。这无疑给包括三星重工在内的韩国造船企业,带来新的成本压力。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不断恢复,一季度全球海运物流量剧增。韩国船企看到了商机,接连签订了数量庞大的新订单,但却忽视了“货币超发带来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低价接单、成本大涨,能不亏损吗?
南生注意到,三星重工发布的季度报告中预估:后续将推进“无偿减资”、“有偿增资”等方案,改善公司的财务结构,减少亏损,强化未来竞争力。但整个2021年的亏损程度预计依然将达到6.7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