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普结束了,人口普查怎么联系中国国运?

千呼万唤始出来,十年一次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经过两次延迟,终于出炉了。

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国人口总数为14亿4349万,十年增长了5.38%。如果单算中国大陆地区,人口为14亿11778万。

报告里几大重点:

1. 10年来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2. 每个家庭户人数从3.1降低到2.62。

3. 东部人口增加,中部、东北人口减少。

4. 人口向经济发达区聚集,9亿城镇人口,5亿农村人口。

5. 2.18亿人受过高等教育。

但是社会最关注的数据,并不是以上几点。

社会各界最关心的,是当下的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未来十年的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划,政府的执政方针,都与这次调查结果息息相关。

所以,我们该如何看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

结论: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过去十几年,中国出生人口数,总体好于预期。

但中国仍需后续措施,鼓励生育,转向社会化抚养,逐步建设“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机制。

另一方面,建国后三波“婴儿潮”的人口红利期结束后,快速老龄化已成定局,未来十年将有近3亿人步入老年。

中国人口作为一个整体,已经处于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型风口。未来十年,人口老龄化、养老压力、新生儿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会接踵而至,对社会发展与政府治理形成严峻考验。

500

人口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复杂的问题,没有之一。

人口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基本盘。关系到经济、民生、生产、消费,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大国博弈、万家灯火,无论是大汉帝国,还是罗马兴衰,核心因素都离不开人口变化。

西方国家曾在人口问题上做出过很多错误决定,吃下了恶劣的苦果。

英国为消灭“低端人口”建立济贫院。法国拿破仑战争后,生活成本暴增,一度导致农民自觉“绝育”,在没有计生手段的年代,生育率暴跌到3不到,1891年就开始人口负增长。至于“人间之屑”纳粹,靠宣扬“德国人口没有生存空间”上台,穷兵黩武。

但人口变化的核心,在于国家对人口的掌握,具体方式就是人口普查。

说到人口普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

《尚书·多士》篇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典是有记录的国家体制,而册,自然是国家掌握的数据。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次“摸底”,是公元2年,汉平帝元始二年调查天下户口,大汉帝国臣民1236万户,5767万人。

自秦汉中华帝国形成了“儒法国家”以来,王朝统治国家,人口普查是最重要的“治理术”。

刘邦建国之初,学者估计天下人口1600多万,随着生产力恢复。两汉历次调查天下人口,皆有5、6000万人。官府以此造册,平时征收赋税,调集徭役,战时征集壮丁。

东汉末年正值世界史中“三世纪大危机”,东汉帝国先后遭遇瘟疫、农民起义,外戚与宦官斗争吗,逐步开始走向崩溃。

公元263年魏国灭蜀汉前夕,三国在册人口相加仅有767万,魏443万,吴230万,蜀汉94万。和东汉巅峰时相比,中国人口损失了85%。

但公元282年,三家归晋后,晋武帝主持了又一次户口调查,仅仅20年后,全国又恢复到377万户,2380万人。

500

这种惊人的损失率和恢复率。固然有瘟疫、天灾等因素。但更多体现了秦汉体制逐步解体,政府对社会的直接管理遭到反复打击,纳税人口大批流亡,或是被士绅侵占,变成奴婢或部曲。

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力,都和户口数据的真实程度直接挂钩。政府丧失人口普查能力,就等同于丧失了基层统治。

最终,魏晋世家取代了秦汉,世族政治下,皇权与掌握了社会主要资源的士大夫家族共治国家。直到唐宋变革,文官体制成熟,中华帝国才重建自上而下的统治秩序。

500

魏晋—隋唐发展导图

1840年是近代史的断代点,清帝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央王朝逐渐丧失对社会的掌控,“中国人有多少”成了谜。经过百年,新中国屈辱浴火重生,宣传中我们是“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但这个数字只是对清朝人口巅峰的“再创造”,问题立刻又摆在了新生人民政府面前。

1953年,全国基本完成剿匪工作,朝鲜战争即将结束。人民政府立刻开启人口普查。当时叫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工作”。四项内容,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经过科学的调查和统计方法,1954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截至1953年6月30日,中国大陆人口6亿。

到今天,中国持续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按照官方定性:

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每次都会吸引大量的社会关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一次人口普查,不管是从技术上、参与部门上还是涉及范围上,都较上一次有着里程碑式的发展。

500

七次人口普查,我们能看出什么规律

通过七次人口普查,中国政府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社会的高度认识。根据历年出生人口,人口学家总结出了中国的“三波婴儿潮”。

用“波”说人口趋势,这个比喻惟妙惟肖。因为人类成长存在基本规律,今天的人口现状,首先由十几年前的出生人口决定,而今天的出生人口,决定了十几年后的结果。

好比说考上大学的人数,看的是十八年前的出生人口。所以我们先来说一说中国人口的几次大的变化。

500

1949年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我党重新建立了社会秩序。时隔百年,中国人重新享受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感觉。

另一方面,中苏蜜月期,中国经历了热火朝天的工业化,预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在这个时代,国家总体鼓励生育,全社会出现了“报复性生育”,促成了建国后第一波“婴儿潮”。

前面说过,1953年中国经历了第一次人口普查。建国五年,中国人口增长了6000万,1新增人口,最高的一年达到了2200万。

紧接着就是三年严重困难时期,人口增长势头被打断。

1959到1961年,全国加起来只出生了3000万人,成了我国前两次婴儿潮的分水岭。

随着“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社会经济恢复,中国恢复了人口高速增长。1963年,全国总和生育率达到7.5。

这个数字意味着全国适龄妇女,一生平均养育7.5个孩子,基本达到世界生育率巅峰。

1962年到1973年,中国新出生2.6亿人,这批人在今天处于老龄化前夜,占中国近五分之一人口。

紧接着就是计划生育年代,中国人口增长势头再次被打断。

最后则是1983-1990年代,虽然中国已经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国策,但第二波婴儿潮进入婚育期,这段时间被称为“次生潮”。

最后则是没有来临的“第四波婴儿潮”。

2013年中国开放单独二胎,2015年全面开放二胎,然而和学界预料不同,中国没有出现二胎潮,2016年开始,出生人口分别不到1800、1700、1500万。另一方面,一胎潜力也彻底耗光,2016年后一胎人数已经跌破千万。

500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束后,未来我们将面临的问题

七普结束后,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53亿,占全国18%,此前国内各方预测均出现了低估。

同时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生育率为1.3,60岁以上人口为2.6亿,占全国18.7%

按照七普报告定性,中国人口:

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上述数据,意味着中国人口未来将面临两大问题。

首先是“低生育率陷阱”

生育率1.3意味着中国进入“极低生育率时代”,同时生育意愿仅有1.8,仅和北欧三国生育率持平,中国人口未来缺乏回升空间。

人口学界有三个界限,如果总和生育率低于2.1,叫低生育率;低于1.5,叫很低生育率;低于1.3,叫极低生育率。

如果一个国家的生育率跌入1.3,叫跌入低生育陷阱,就很难再回来。现在东亚、南欧和东欧国家就是这种情况。也有一些国家有回来的趋势。

500

其次仍是“老龄化问题”

建国后第二波婴儿潮发生于1962年-1973年,这段时间中国出生近三亿人。

如果退休年龄不变,这批人群最年长者已经达到58岁,将在未来十年陆续退休。

据经济学人智库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5岁到65岁之间人口占比)将减少7000万,人口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另一方面,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亿多。

这意味着中国社会将承担巨大压力,2020年中国社保支出5.75万亿,其中七成是养老保险支出,也就是1.2亿退休人员的基本收入。

​今年四月,中国就迎来了“退休金17连增”。如果新增2亿多老年人,社保系统每年还将增加数以万亿计的养老支出。届时中国仍需延迟退休年龄、推广补充性养老保险、划拨资金等方式,调剂养老金收支。

社部和财政部发布的通知明确,从2021年1月1日起,为2020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

◎通知指出,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适当提高调整水平。

全部专栏